“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

关于是“法制”还是“法治”,我们看看《法制日报》如何解读。

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现代“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系列原理和基本要求。“法制”一般不必具有这些内涵,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法制明则民畏刑。法制不明,而求民之行令也,不可得也。

—商鞅

“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在没有对国家权力限制和制约之前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在其漫长的岁月里有“法制”,但是不存在与宪治密不可分的“法治”。

法制社会中的法律,不是调整社会关系最为重要的社会规范,往往从属于诸如习惯等其他社会规范,特别是道德规范。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则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法律至上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基本标志。

“法治”:是法律至上、社会民主、保障人权、促进权利、维护自由平等和程序正义

“法制”:和这些价值追求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

简单来说,如果说“法制”是二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

另外,还要注意,“法制”与“法治”虽然有很大区别,但这绝非意味着可以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

“法治”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法治”需要以“法制”为基础,只有法律制度基本完善,才有可能建设法治国家。

从“法制”到“法治”,表明了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一起感受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初期,法制建设的重心是加快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发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号召。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表明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及科学的、创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这一修改从宪法上完成了从“法制”到“法治”的根本转型,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性的跨越和进步。

THE END
1.中国到底是法制还是法治律师普法中国到底是法制还是法治 普法内容 中国属于法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https://www.110ask.com/tuwen/11805834267970330323.html
2.法制社会还是法治社会?–手机爱问法制社会还是法治社会?x*** 举报 全部回答 B*** 2018-06-26 3 0 都可以哈。现在流行法治。怎么说呢。毛泽东时代说“法治”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滴。法治与法制的最大不同是,强调以法的理念治理一个国家。仅仅有制度是不够的,没有与制度向匹配的理念,任何制度都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法治的终极目标是法律成为https://m.iask.sina.com.cn/b/iQZqYH3VRNCf.html
3.中国到底是法治国家还是法制国家?首先,中国是法制国家,奉行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简单解释一下:“治”所陈述的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行为;而“制”所说的是制度,是一种有逻辑体系,且属于闭和循环的行政系统.通俗理解起来就是“中国是一个有法律制度的国家”,而不是“法律是治理中国的国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6999c9033af6d9cc9212788e4e9d7ad2.html
4.王人博:中国法治:问题与难点《中国法制史》第一卷是由我的老师,也是中国法制史学科奠基人张晋藩先生写就的。这就是中国。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这就是事实。当然,陆宇峰教授也说,事实就是事实,不能从规范层面来理解。我说事实都如此了,为什么不可以把它上升到规范层面来分析、观看?总结起来,我认为中国的法学家有责任,在整个国家法治实践过程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7958.htm
5.“法治”还是“法制”“法制”和这些价值追求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既可以与法治相结合也可以与人治相结合当“法制”与“人治”相结合时法律权威只是起一种补充和辅助的作用。 简单来说,如果说“法制”是二维的那么"法治"就是三维立体的从静态的“制”到动态的“治”更准确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涵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6.负能量满满,宣传法制还是辱没法制?(第二十条)影评拍法制片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态度一旦稍微儿戏一点点,都可能是对法律和法治环境公平公正性的侮辱,何况这是展现中国法治进步重要一环的“第二十条”,这个度一旦没有把握好,不但起不到正面宣传作用,反而是给法制抹黑。这部电影,想搞正面宣传没搞好反而负能量满满,负分滚粗。哦对,忘了张老师搞摄影出身的,下次再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755767/
7.人类为什么选择了法治?针对部分人认为现在法律不完备必须要人质,亚里斯多德说,问题是由谁去完备,是一个人还是大家?他认为,还是众人去完备,这就是法治。 人类为什么选择了法治? 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需要,法治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需要,法制是反腐败的需要。法治的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法治的政治https://www.jianshu.com/p/8bf6ff9e8fdb
8.四十年,法治强国——对话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新闻频道张文显:总的来说,40年的中国法治轨迹,就是从人治到法治。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治国方略,二者的分界线是,当法律与当权者的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是“人依法”,还是“法依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是高度重视法制的。然而,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不再那么重https://news.cctv.com/2018/12/02/ARTInpuWuHIBN96JGcQIZEkU1812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