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法治在线疫情防控中的法与罚(附视频)

时下,为了有效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紧急动员,医护人员更是坚守一线。然而在这非常时期,一些不当行为却时有发生,比如:逃避抗拒隔离治疗、擅自挖断道路、封路等等,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疫情防控工作,而且还触碰了法律的红线,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今天的法治封面就来谈一谈,疫情防控中的法与罚。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国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种。其中甲类传染病仅包括鼠疫、霍乱两种。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对这次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有利于警示、教育、引导社会各界严格遵守这次疫情的防控措施,依法有序进行防控疫情,避免触犯刑法和其他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形成防控疫情的合力。

这一决定不仅意味着疫情防控工作要严格依法进行,而且还表明实施扰乱疫情防控工作的不当行为,将可能被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从刑法角度讲,这意味着司法机关可以适用《刑法》第三百三十条规定的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依法严惩妨害这次疫情防控的犯罪行为。根据最高检、公安部立案追诉标准,单位或者个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引起甲类或者按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才会构成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对故意传播疫情的行为,我们要看它危害对象的不同以及危害后果的大小,可能构成不同的犯罪。如果这个故意传播行为可能或者已经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也就是说危害了公共安全了,那么就可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果这个感染者他是针对某个人或者某些人来传播这个肺炎疫情的,那这种行为,根据他的危害后果的不同,可能构成故意伤害或者寻衅滋事等犯罪。

同时,为应对此次疫情,不少地方也采取了一些超常规的措施,有些地区为了阻断疫情传播途径,甚至采取了挖断道路、堵塞道路的方式进行防控,对此法律人士指出,采取措施一定要注意于法有据,避免违法行为的发生。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呢要理解村民对防控疫情的良好愿望和紧迫心情,毕竟他们已经在积极行动来防控疫情。从另一方面也需要指出采取挖沟封堵来断路的这种行为并不可取。根据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在紧急情况下是可以封闭道路的,但是封路不等于断路,如果我们采取挖沟堆填等方式导致道路无法通行的,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可能涉嫌违法了。

法律人士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须要坚持合理合法并重,坚持适当原则和比例原则,让防控措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陈永生:封路时应当保留必要的通道,从而确保病人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医用生产生活等物资能够正常运输。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为了落实政府封路的这个措施,那么我也建议对一些农村地区,可以在路口采取设置栏杆,或者派人值守的方式,来达到封路的这个效果。

有法可依、更要执法必严,多部门针对疫情期间违法犯罪行为,依法采取了严格处罚措施。1月27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下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疫情防控部署坚决做好检察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严惩隐瞒、谎报疫情,未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造成疫情扩散等失职犯罪;严惩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牟取暴利,生产销售伪劣防治、防护产品药品等犯罪;严惩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及疑似病症故意传播病毒、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治疗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等;加大对疫情防控期间“暴力伤医"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结合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开展源头防控,为疫情防控营造有利司法环境。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对这些犯罪,检察机关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决的,将会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对于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的案件,检察机关将会适时提前介入,就案件性质、收集证据、法律适用提出意见,同时呢最高检也在会同有关部门,对这次疫情防控中一些法律适用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更有效的打击这些犯罪,为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治保障。

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要求,多地检察机关已经展开行动,1月30日,上海检察机关对两起销售假冒伪劣口罩案件提前介入调查。浙江检察机关也先后对两起销售过期口罩和伪劣口罩的案件提前介入调查,并对涉案犯罪嫌疑人作出了批准逮捕决定。

同时,依法防控疫情更需要社会公众懂法守法,尽到法律规定的义务,让疫情防控工作在法律的轨道上顺利进行。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我们也建议社会公众,大家对疫情的这个恐惧心理或者防御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依法来进行防控,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避免在防控的同时损害到别人的这个合法权利,否则可能就面临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制裁。

就在疫情防控工作紧张进行之时,一些不法分子却打算趁机赚取不义之财。我们来看近期发生的几起诈骗案。

这是福建福州警方接到的一起报案,报案人陈先生称,他被朋友邱某以出售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为名骗走9000元。

民警:你今天找我报警什么事?

陈先生:就是药,昨天晚上我被我一个朋友骗了,他就是说,这个药,是可以防治疫情的。

从陈先生手中,民警见到了他所购得的所谓“新型冠状病毒特效药”。药品是用一个透明塑料袋装着,呈绿色,共计42颗,成分不明。

福州铁路公安处福州车站派出所综合大队副队长吕钦:受案后我们立即对该案展开调查,通过受害人陈某提供的线索。发现古田籍男子邱某有重大作案嫌疑,随即我们赶赴古田,在邱某的暂住处将其抓获归案。

民警:这是他的手机,你把它听一下,手机。

犯罪嫌疑人邱某:这个拿上,那个没用了。

随后,民警将邱某带回福州进行调查。经审讯,邱某交代,其售卖给陈某的药片只是普通的保健药品,并对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邱某因涉嫌诈骗,被铁路警方刑事拘留。

经缜密部署,1月28日警方在惠州市惠阳区将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现场缴获涉案手机及银行卡等作案工具。

潮州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严树灿:疫情当前,广大群众网上购买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用品要到正规购物网站,提到汇款、转账、提供验证码等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对此法律人士表示,在疫情期间实施此类违法犯罪活动,往往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因此在定罪量刑时,往往会依法从重进行惩处。

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副主任李文峰:举个简单例子,当前的口罩是非常稀缺的,那么一些人呢就在网上,以贩卖口罩的名义进行诈骗。那么在平时这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侵财案件。但是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就会导致有关急需口罩的单位和个人不能及时获得口罩,会影响防控疫情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疫情的扩散,所以它的危害比平时,这个危害行为更大,那么也更需要依法从重打击。

THE END
1.《法治在线》20241213《法治在线》 20241213来源: 央视网 2024-12-13 13:14 内容简介 热播榜 更多> TOP 1 南水北调为人们带来了什么? 国家记忆 TOP 2 定调2025 中国经济该怎么干? 新闻1+1 TOP 3 这个小镇用玫瑰加糖来调味 农耕探文明 4一篇讲透 痛风患者能喝什么? 5银发族时尚运动原来这么潮! 62024高光时刻 科技创新https://tv.cctv.com/2024/12/13/VIDERGYly2AvUst9TNCVFXP8241213.shtml
2.法治在线《法治在线》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法治新闻专题节目,栏目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栏目特色。https://tv.cctv.cn/lm/fzzx/
3.《法治在线》综艺《法治在线》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法治新闻专题节目,栏目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栏目特色。 最新剧集 2024-06-06期 《法治在线》 20240606 https://v.sogou.com/tvshow/or3hg2dpo5ptembygy4damijw6unntwu3lh56.html
4.央视《法治在线》媒体聚焦新闻中心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于2003年5月1日开播,是一档兼具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新闻性法制专题节目,栏目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体现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以鲜明的现场感和理性视点关注法治领域内的热点、重点事件。 栏目定位:法制新闻专题节目 详细内容https://news.sina.com.cn/m/fzhzx/index.html
5.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法治在线》栏目介绍新闻中心《法治在线》自栏目开播以来,已经三次刷新了新闻频道的最高收视纪录,是目前新闻频道最高收视率的保持者。 央视索福瑞的全国收视调查资料显示,《法治在线》的收视率在新闻频道也经常位居前十名,收视份额也居于领先位置,也印证了《法治在线》栏目在收视率上的不俗表现。http://interface.sina.cn/pc_to_wap.d.html?ref=http%3A%2F%2Fnews.sina.com.cn%2Fc%2F2004-11-25%2F17035032397.shtml
6.央视·法治在线守护少年的你【央视·法治在线】守护少年的你 来源:央视网http://www.jl.jcy.gov.cn/mtbb/202206/t20220601_3682916.shtml
7.央视《法治在线》报道厦门:起底“灵修”骗局4月23日,央视《法治在线》报道厦门:起底“灵修”骗局。报道如下: 刚才您看到的是一个打着灵修旗号的培训活动的现场。近年来,这种性质隐蔽、周期短暂、获利高昂的灵修组织在全国多地广泛兴起。这类组织往往以提升自我、灵魂疗愈为名,通过精心设置的课程培训,实现对学员的精神控制,最终使得学员能够主动或者被动来帮助组https://h5.kxm.xmtv.cn/xmtv/2024-04-23/503bd09adda5eeaa.html
8.央视法治在线:江西胡某宇事件追踪新闻频道央视法治在线:江西胡某宇事件追踪 Flash Player插件未安装安装插件,如果已经安装请检查是否被禁用 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学生胡某宇失踪,引发社会各界关注。2023年1月28日,胡某宇尸体被发现。经过权威认定,认定胡某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http://news.youth.cn/sh/202302/t20230202_14292915.htm
9.央视《法治在线》关注“五一”出游安全:西安交警的昼与夜来源:央视新闻 2023-04-28 14:27 西安交警的昼与夜精彩推荐情满濠江丨习主席寄语“澳科一号”团队12-15 22:01 濠江情浓家国心丨国旗下接力 让爱国的薪火代代传12-15 19:51 中外媒体在新疆感受冰雪魅力12-15 19:50 勇立潮头大湾区丨擦亮文化“金名片” 澳门多元发展气象新12-15 19:49 什么缘分,中意两http://m.cnwest.com/xian/a/2023/04/28/2145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