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就与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四十多年来,我国不仅从一个经济落后的贫穷国家逐步发展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从一个法制基础十分薄弱的国家逐渐发展成为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国家。回顾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展望和研究广东法治建设的未来路径,对于凝聚法治最大公约数,推进广东法治建设全面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拉开了恢复与重建社会主义法制的序幕。邓小平同志总结“十年文革”的沉痛教训指出“制度还是更靠得住”,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法制方针。但是,当时中国的法律几乎为空白,很多法律没有制定出来,整个社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因此,迅速制定一批法律,恢复和重建被破坏的法律秩序就成为十分急迫的任务。于是,我国开始大规模地制定新法律,仅在1979年7月1日这一天,就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在内的七部法律。此后,我国陆续制定了一大批重要法律。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称“82宪法”)颁布实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997年,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治年份,我国正式开启和探索法治国家建设新的征程。这一年,“依法治国”被写进党的十五大,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观念的巨大提升和人们法治观念的全新转变。1999年3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纳入宪法。2001年,国家把每年12月4日定为“法制宣传日”,整体推进普法教育。2004年,我国法治建设在宪法、依法执政、法治政府建设和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均有推进,中国法治建设呈现系统性和整体性特点,“尊重和保护人权”被正式写进宪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把依法执政确立为党执政的基本方式。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均基本实现有法可依。

2012年,是法治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确定下来,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主旋律。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树立宪法法律权威。2013年11月,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强调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1]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描绘和勾画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蓝图。2018年3月,我国对《宪法》进行第五次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最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从而将法治建设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

二、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探索、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其间虽历经曲折,但还是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实现法治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凝聚共识一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二)法治规律和中国国情相结合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三)以人民为中心一彰显法治本色

(四)立法先行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五)狠抓“关键少数”一党员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加快法治广东建设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广东的法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但是,随着党中央对于全面依法治国要求与人民群众对法治期待的不断提升,法治建设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全面推进广东法治建设再出发,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再上新台阶,笔者认为,应当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坚持改革与法治双轮互动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今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规划和谋划发展是广东改革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两者唯有携手并进,才能相得益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切实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尽管在改革的浪潮中,广东一些城市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改革推进法治发展、以法治引领和保障改革发展的成功范例。但是,粤港澳三地要真正实现互通融合,亦存在不少法治困难。法治发展的差序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湾区城市群法治协同发展;粤港澳经贸合作法律规范基础的缺失导致粤港澳深度合作依然停留在以政府协议政策导向上;粤港澳三地立法、执法、司法的法治冲突根本上影响着三地合作向纵深发展。学会用法治的利剑为改革披荆斩棘,以法治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实化,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坚持法治、德治与自治良性互动

(三)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国际法治和区域法治相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和影响也在不断加深。观察和规划改革发展,必须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6]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法律与世界规则衔接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世贸规则倒逼加快国内法治改革,有力推进了法律透明化、国际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繁荣富强营造出良好的法治环境。当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和频繁。广东省作为中国与世界融合互通发展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如何在遵守和维护国际法和国际秩序权威严肃性的前提下,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如何进一步协调与港澳两地在法律文本、司法、执法等方面的差异,促进粤港澳三地共同繁荣发展,有待进一步细化思考。

(四)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先行先试相结合

(五)营造良好法治环境,提高市民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M].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4-5.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

[3]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习近平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

[4]顾培东.世界法治模式不会定于一尊[J].红旗文稿,2018(01):40.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40.

[6]张文显冲国法治40年:历程、轨迹和经验[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9):19.

[7]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01版),2014-11-30.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https://m.jfdaily.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25688
2.法治与人治法制德治有什么区别?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国家,标示法律至上,强调法的意志大于人的意志。人治就是以人的意志治理国家,标示个人意志至上,强调人的意志大于法的意志。法制一般是指法律制度或者通过法律来治理社会,一般是人治社会的说法。德治是儒家思想,强调用教化来感动人民,通过道德来治理国家。https://www.shuashuati.com/ti/abbd936966e34be681a87a1c559e0820.html
3.法制文化论文范文11篇(全文)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思想 中国的国家历史自夏起至今已四千余年,历朝历代为了实现社会秩序稳定化,各有各的治国方针,但总体看来不外四种方式:神治、德治、人治和法治。所谓神治,以神为国家信仰的治国之道;所谓人治,以统治者为国家信仰的治国之道。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v60v1ia.html
4.法治和法制现代化法治和法制现代化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一、法治的基本含义 法学界通常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概念,“已经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而人们遵守的法律又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法治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二是制定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tpgj84.html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研究第一章主要分析了“为什么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问题,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阐释了“当代中国法治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法治道路”的问题,第五章主要探究了“法治道路面临哪些问题”的问题,第六章主要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拓展法治道路”的问题。导论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的区别与https://wap.cnki.net/lunwen-1019016130.html
6.2024思修重点汇总笔记(思想道德与法治笔记).docx考点3~4: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a思想道德素质的内涵: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治素养的内涵:法治素养是指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制思维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126/6040025203011002.shtm
7.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时政撷英理论频道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我们要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叫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有三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三个方面规定和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https://www.workercn.cn/251/201412/01/141201101655137.shtml
8.贵州自学考试2020年10月份自考公共课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在题后) 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的科学指导思想是(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https://www.sxzkw.net/ssxzkzt/6372.html
9.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A.人治B.法治C.法制D.德治单项选择题 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 ) A. 人治B. 法治C. 法制D. 德治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你可能喜欢 设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为相应的样本值,总体密度函数为,其中,则的矩估计量为___. A、 B、 C、 D、都不是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 孢子囊是真菌()的结构。 A、在其中形成孢子Bhttps://m.ppkao.com/wangke/daan/4a3cd596a04545e2a8ab9ad89bca1234
10.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咖说法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确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任务,并为此做出了全面规划和周密布署。 http://www.mzyfz.com/html/1335/2019-05-21/content-1394461.html
11.法治和法制高中知识不管多么善的法律制度与法治,对野兽是没有效果的,除非将其杀死.道德水准极低的人们,其行为,其性质接近野兽,其法治成本其高无比.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制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人治成本的高低以及效果的好坏除了依赖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3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