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治的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法治的意思是什么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的名词解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法治(fǎzhì)汉语词语,是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1)[rulebylaw]∶先秦时期法家的政治思想,主张以法治国

(2)[ruleoflaw]∶依法治国

谓根据法律治理国家。与“人治”相对。《晏子春秋·谏上九》:“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淮南子·氾论训》:“知法治所由生,则应时而变;不知法治之源,虽循古终乱。”邹韬奋《抗战以来》六二:“在此种惨酷压迫之情况下,法治无存,是非不论。”亦指依法处治。《史记·蒙恬列传》:“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政法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执法司法力量,行使的是国家权力,服务的是人民群众,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进程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以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为重点,切实将加强法治建设贯穿于政法工作全过程,带头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肩负起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者、实践者的重任。要把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作为基本要求,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要把以人为本、公平正义作为灵魂,紧紧抓住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诉讼法律制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进一步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要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

法治意味着法律介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正当性。

法治与人治的联系

法治相对于人治更稳定;法治强调的是权力制衡、法律救济。

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两者都强调了静态的法律制度以及将这种静态的法律制度运用到社会生活当中的过程。两者最大的不同表现在:法制的概念不包含价值;法治包含了价值内涵,强调了人民主权。

依法治国的标准

通过法律保障、限制公共权力;强调良法的治理;通过宪法确立分权和权力制约的权力制衡关系;赋予广泛的公民权利;确立普遍法的司法原则。

我国成为法治国的条件是:1.制度方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和系统的法律体系,权力相对平衡和相互制约,司法体制、执法制度的健全和其人员的高素质,健全的律师制度;2.思想方面:树立起法律至上、权利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的思想。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提出,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条修正案,在《宪法》第5条增加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上升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的标志。什么样的情况下才算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这里面强调七个方面:(1)在立法方面,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2)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性;(3)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4)国家的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形成和良性循环;(5)“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制度的有效的保障;(6)尊重、保障和实现;(7)国家的法律秩序稳定、人民生活幸福。这些实际上是综合性的。

第二,在我们国家实行法治还需要注意一点,我们国家的法治不是内生性的,而是一种外发性的,是在外力的启发诱导下来进行的,所以我们的法治有一种天然的不足、天然的缺陷。同时,我们的法治不是在市场经济发育成熟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是一个农业文明比较浓厚的情况下提出的,所以物质储备、经济条件也有些问题。而且,我们国家过去所要强调的一种人治、人的统治的传统,所以2013年要对传统进行这么大的变革的时候,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2012年我们的法治建设中出现了很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国情与理想、变革法制和守成法制、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反对与经济增长、本土化与国际化、普适性和地方性等矛盾。这表明我们的法治建设离成功还有相当的距离,在2013年我们只是已经进入了这个过程,离目标还比较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三,为实现法治,我们需要创造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四个方面:(1)市场经济的发展;(2)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完善;(3)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和公民的民主、法律、道德意识的提高;(4)立法体制、司法体制的改革和法律监督体系的完善。

1.上正好反其道而行之才对啊。我要说,要做医生,恰好要做身患不治者的医生,甚至要进一步;一个医生如果一开头就接受了“无法治愈”这个概念,他就抛弃了自己的使命,临战之前已经缴械投降。

2.诚信与责任同在,法治与发展共存。

3.依法治国胸中自有天平在,廉洁奉公心底常吟正气歌。

4.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

5.强调守法,讲究法治,逐步把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提高到修改过去法律规章的改革,大胆革除一些人民十分痛恨的恶法劣规。

6.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7.诚信展现人格魅力,法治推进社会文明。

8.香港人“宁可怕老婆不要怕政府”。因为在法治社会里,老婆不讲法,政府是讲法的。金庸爱情走入婚姻不外乎三种下场:沉淀溶解挥发。

9.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努力推进依法治市的进程。

10.以法治国铸伟业,秉德安民兴中华。

11.以往圣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12.中国儒家推崇忠孝安邦,礼义治国,注重现实生命的人文精神,而西方文化是理性的求知文化,强调以法治国法律主治。

14."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金科玉律。

15.行政法治的一大功能,应当是不破不立,破除一部分既得利益的保障机制。

16.那严重破坏了法治精神剥削了家庭团聚权的政府现在口口声声说要维护法治制度,真是讽刺!

17.下面就如何实现依法治教,如何做到有法可依谈一些自己的看法,请同行和专家不吝赐教。

18.因为我们所期待的思想启蒙在中国才刚刚开始,还远未达到法治社会所需要的程度,我们的反法治本土资源还占据统治地位使我们的法治建设步履蹒跚。

20.法治的意思就是指政府在一切行动中都受到事前规章的约束。这些规章使得个人可以十分肯定地预见到当局在某种情况下,会如何使用它的强制能力,再根据这种预见计划他的个人事务。

21.既然是并列,那就不会优劣利弊如此简单明了,昭然若揭,而只有在难分高下的较量中,法治相对于人治的优点才值得追求,正如只有打老虎而不是打老鼠的武松才能算得上英雄一样。

22.近百年,宪政与行政法治,一直是国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23.如果老虎狮子袋鼠天鹅等动物也能立法,也推行法治,恐怕同样会对人类毫不留情斩尽杀绝。

24.法律信仰对于法治的重要意义不容置疑。

25.这段话我一直很喜欢。我们中的很多人,也许此生既看不到自由宪政民主法治的制度之美,也不会惨到去坐牢,只是跟着这大环境不上不下,不死不活,可人生的许多美好感受却基本掌握在自己手中,不应由于激愤或者绝望而错过。

THE END
1.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 秘书长将法治描述为“这样一个治理原则:所有人、机构和实体,无论属于公营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包括国家本身,都对公开发布、平等实施和独立裁断,并与国际人权规范和标准保持一致的法律负责。这个概念还要求采取措施来保证遵守以下原则:法律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法律负责、公正适用法律、三权分立、https://www.un.org/ruleoflaw/zh/what-is-the-rule-of-law/
2.法治与法制是相同的概念。法治与法制是相同的概念。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 产生裂片的原因主要有( ) A.干颗粒中细粉过多 B.片剂硬度不够 C.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 D.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 E.物料的塑形性差,结合力弱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f1d362c5b0384eebbc0e7700b5f071e3
3.第一节法制和法治的概念(二)最广义的法制 最广义的法制概念是把法制理解为在一个社会或地区,起法律调整作用的以现行法为核心的包括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系统,也即一个国家的整个“法律上层建设系统”。 二、法治的含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28/17/55518189_1105604545.shtml
4.“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摘要: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孙育玮笔者曾在1987年写过《“法制”与“法治”概念分析》一文,发表于《学术交流》杂志1987年第6期上。当时该文的基础观点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法学和法律生活实践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由于它们意义有 https://la.swupl.edu.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212292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以下是有关“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1、含义不同。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意思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2、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https://m.64365.com/tuwen/aaanqwt/
6.“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孙育珠撰文指出,"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有本质区别,但常常被混淆。 "法制"或法律制度,是为区别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其他类别制度而存在和使用的,"法治"则一直是在与"人治"相对应、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的,包含价值判断;"法制"属于(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的范畴,"法治"则指治国的一整套理论、精神、原则和方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eeking-knowledge_thesis/0201254364011.html
7.莫于川: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与品格——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这里首次提出的“四个政府建设相结合推进”,是新的法制建设方略和法律政策学的亮点。为实现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必须坚持前述五项重要原则,通过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在我国的法治一体建设工程中,法治政府建设是关键环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https://www.moj.gov.cn/pub/sfbgw/qmyfzg/fzgzfzdy/201706/t20170623_153583.html
8.“法治”还是“法制”一、法治与法制 1.含义不同 法制(Legal system)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rule of Law)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2.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9.回眸光辉历程不忘法治初心“新中国法治第一次”扫描1987年4月,第一次全国政府法制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政府法制的概念。政府法制工作,是各级政府在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推进社会法治发展进程中,依照法定权限所进行的立法、执法和层级法制监督以及对政府依法管理活动实施宏观规划并组织监督实施的重要工作。 https://news.cctv.com/2019/10/01/ARTI9pV22R4wOAN0MO31knzq191001.shtml
10.“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十五大之后,最流行的概念演进为“法治”“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 2 从“方针”到“方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十五大在“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从“建设法制的方针”到“依法治国的方略”,显现出中国法治理论和实践发生了https://www.51yunjiance.com/pucha/detail-165.html
11.一字之别“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澎湃号·政务“法制”与“法治” 虽有很大区别 但绝不意味着 可以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及科学的、创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从“法制”概念到“法治”概念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68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