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制”到“法治” 一字之差中的新方向理论

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法治”是一个亮眼的关键词。

作为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蓝图,“十三五”规划纲要不仅在第七十五章“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用1000多字的篇幅论述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问题。同时,更进一步将“坚持依法治国”列为“十三五”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相较之下,“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五十五章题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篇幅也短得多。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告诉记者,“法制”(legalsystem)主要指法律、法规、规章等制度,是一种“治理手段”;而“法治”(ruleoflaw)包含着一种价值追求,要求限制公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政府依法行政等。

在姜明安看来,“法治”的地位更加突出,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而“法治”需要以“法制”为基础,只有法律制度基本完善,才有可能建设法治国家。

“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章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被放在首位。据统计,中国目前已有约240部法律和900余部行政法规;而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公布的2016年立法工作计划,今年将继续审议网络安全法等10部法律案,初次审议环境保护税法等10部法律案。

姜明安同时强调,作为“法治”基础的“法制”,必须是良法。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年来,中国更加注重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一部法律草案提交立法机关表决前,往往要经历两到三次审议;法律草案通过网上公开,组织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向公众征求意见。

中国基本法律制度更加完备,为“十三五”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在另一方面,正如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所指出的,一个国家推进法治,不在于法律数量的多少,关键是人的意识的变化。要看这个国家的公民特别是公务员的法律意识有没有增强,对法的尊崇、敬畏有没有增加。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沈岿认为,增进人们的法治意识,需要把法治从文本落到实处,这就离不开独立公正的司法审判。

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中国的司法改革进入快车道。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底,有13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涉及司法体制改革议题,审议通过21个司法体制改革文件。推动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管、成立跨行政区划法院、实行法官员额制、完善司法责任制、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等改革全面推开,以求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影响司法独立公正的深层次问题。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曾对媒体表示,完善确保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体制机制,仍是中国法院2016年司法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一定程度上,司法改革成功与否,决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成败。”沈岿强调,法治毫无疑问应当成为国家治理的核心行为方式。中共自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强调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治理中的问题,已经是十分明显的趋势。(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记者马德林)

THE END
1.什么是法治?什么是法治? 秘书长将法治描述为“这样一个治理原则:所有人、机构和实体,无论属于公营部门还是私营部门,包括国家本身,都对公开发布、平等实施和独立裁断,并与国际人权规范和标准保持一致的法律负责。这个概念还要求采取措施来保证遵守以下原则:法律至高无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法律负责、公正适用法律、三权分立、https://www.un.org/ruleoflaw/zh/what-is-the-rule-of-law/
2.法治与法制是相同的概念。法治与法制是相同的概念。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 多项选择题 产生裂片的原因主要有( ) A.干颗粒中细粉过多 B.片剂硬度不够 C.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 D.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 E.物料的塑形性差,结合力弱 点击查看答案 点击查看答案 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f1d362c5b0384eebbc0e7700b5f071e3
3.第一节法制和法治的概念(二)最广义的法制 最广义的法制概念是把法制理解为在一个社会或地区,起法律调整作用的以现行法为核心的包括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系统,也即一个国家的整个“法律上层建设系统”。 二、法治的含义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28/17/55518189_1105604545.shtml
4.“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摘要: “法制”与“法治”概念再分析孙育玮笔者曾在1987年写过《“法制”与“法治”概念分析》一文,发表于《学术交流》杂志1987年第6期上。当时该文的基础观点认为:“法制”与“法治”是法学和法律生活实践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由于它们意义有 https://la.swupl.edu.cn/articles/article_detail.aspx?id=1002212292
5.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以下是有关“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详细内容。1、含义不同。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和制度”或“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意思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2、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https://m.64365.com/tuwen/aaanqwt/
6.“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孙育珠撰文指出,"法制"与"法治"两个概念有本质区别,但常常被混淆。 "法制"或法律制度,是为区别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等其他类别制度而存在和使用的,"法治"则一直是在与"人治"相对应、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的,包含价值判断;"法制"属于(政治法律制度)上层建筑的范畴,"法治"则指治国的一整套理论、精神、原则和方略。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seeking-knowledge_thesis/0201254364011.html
7.莫于川: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与品格——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这里首次提出的“四个政府建设相结合推进”,是新的法制建设方略和法律政策学的亮点。为实现将法治政府建设与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相结合,必须坚持前述五项重要原则,通过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 在我国的法治一体建设工程中,法治政府建设是关键环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https://www.moj.gov.cn/pub/sfbgw/qmyfzg/fzgzfzdy/201706/t20170623_153583.html
8.“法治”还是“法制”一、法治与法制 1.含义不同 法制(Legal system)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rule of Law)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2.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9.回眸光辉历程不忘法治初心“新中国法治第一次”扫描1987年4月,第一次全国政府法制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政府法制的概念。政府法制工作,是各级政府在管理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推进社会法治发展进程中,依照法定权限所进行的立法、执法和层级法制监督以及对政府依法管理活动实施宏观规划并组织监督实施的重要工作。 https://news.cctv.com/2019/10/01/ARTI9pV22R4wOAN0MO31knzq191001.shtml
10.“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十五大之后,最流行的概念演进为“法治”“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 2 从“方针”到“方略”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 十五大在“社会主义法制基本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从“建设法制的方针”到“依法治国的方略”,显现出中国法治理论和实践发生了https://www.51yunjiance.com/pucha/detail-165.html
11.一字之别“法治”和“法制”有什么区别?澎湃号·政务“法制”与“法治” 虽有很大区别 但绝不意味着 可以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16字方针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从“法制”到“法治”,体现了一个成熟大党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以及科学的、创新的治国理政理念。 从“法制”概念到“法治”概念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68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