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

1、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和要求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基本内涵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的要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是要求国家生活、社会生活的基本方面都纳入法律的轨道,接受法律的调控和处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社会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组织和调控。法律不再是单纯的解决纠纷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手段,而成为组织和改革社会的重要

2、工具。法治国家的形成过程,其实就是法律功能日益扩展,并且大规模地向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和层次渗透的过程。具体说来,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加强立法工作,完备法律体系完备法律体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环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首先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已基本上有法可依。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立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首先,法律体系尚不完备,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法律如政党法

3、、监督法、新闻法等尚未制定出来。其次,已有法律普遍存在着严重“老化”情况,急需修改完善。再次,有些法律的质量低,漏洞多,缺乏超前性,修改频繁,法律寿命短。最后,同一层次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之间还存在相互冲突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就必须切实转变立法思想,大力加强立法工作。(1)正确认识法律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从主要依靠提高法律数量转变到提高法律质量来完善法制的轨道上来。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在立法方面,“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法律泛滥不仅会贬低法律的价值,而且还败坏法律的质量”。关键

4、并不在于法律的数量,而在于法律的质量。(2)要转变“立法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想,坚持立法力求严密细致的原则,注重法律的可操作性。(3)要转变“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的立法思想,从全局出发,有步骤有规划有预见地开展立法工作,使法律体系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二、严格依法办事,树立宪法和法律极大的权威有了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不会因此而自然而然地实现法治。“徒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宪法和法律得不到切实有效的遵行,无异于一纸空文。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关键就在于树立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1、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特征。在西方竞争性政党

5、体制下,执政党若有法不依、滥用权力、专横腐败,必然会招致选民的抛弃。政党之间的竞争迫使执政党奉公守法,兢兢业业,忠诚地为百姓谋福利。在中国,共产党处于长期执政的地位,其执政地位几乎不受任何外来的挑战和影响。党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核心,直接领导立法、行政、司法等各项工作。党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领导是实现依法治国根本保证。党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能够极大地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反之,党不遵守宪法和法律,就不能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司法机关的司法公正,依法治国最终不能实现。2、各级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建立法治国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规范和限

6、制政府权力。在人治国家中,民众必须守法,政府可以不守法。在法治国家中,民众应当守法,但政府必须首先守法。从西方国家法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来看,法治一开始是作为政府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法治“首先是指和专断权力的影响相反的正规法律的绝对的无上的或超越一切的权力,它防止政府方面的专断权、特权甚至广泛的自由裁量权。”依法行政要求,(1)行政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来从事行政行为,“无法律即无行政”,严禁超越法律行使职权。(2)行政机关在行使法定职权,从事行政活动时,必须严格依法办事。这里的“依法”,既包括依实体法,也包括依程序法。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星鉴于长期以来“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强调

7、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定程序在今天乃至今后显得尤为重要。3)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3、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司法是匡扶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社会,法治的实践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司法上。立法只不过是将纷繁复杂的人类行为归纳抽象为一般的、普遍的、非人格化的规范,而司法则是将这些抽象的规范运用于具体的案件中,赋予具体的个案真正实体化的规范效果。因此,司法对法律的适用是最为有效的,也是最为关键的。相当多的社会公众,甚至把司法理解为法治的全部内容。美国学者范德比特指出,“在法院而不在立法部门,我们的公民最初接触到冷峻的法律边缘如果他们失去了对法院工作的尊重,则他们

THE END
1.法制教育概念的理解法制是法律和制度的总称。统治阶级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方式管理国家事务,并且严格依法办事的原则,也是统治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建立的用以维护本阶级专政的法律和制度。其基本含义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国家都有法,但不一定有法制。法制在不同国家其内容和形式不同。在君主制国家https://jjc.jhun.edu.cn/a1/61/c2516a41313/page.htm
2.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2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含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B法治与法制外延相同 C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D法制与民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正确答案:B 22.(单选题)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首要表现是()。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3.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法制日报 2020-04-01 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法律思想家,他对西方法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除了出版和法律关系密切的《理想国》等之外,主要是创作了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法学专著《法律篇》,从而开创了西方法学的学术传统。 http://www.mzyfz.com/html/2148/2020-06-16/content-1429892.html
4.“法治”还是“法制”一、法治与法制 1.含义不同 法制(Legal system)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法治(rule of Law)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2.产生的时间先后不同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https://www.meipian.cn/4xbkrlfe
5.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精选8篇)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29c1qqm.html
6.第一节法制和法治的概念(二)最广义的法制 最广义的法制概念是把法制理解为在一个社会或地区,起法律调整作用的以现行法为核心的包括与现行法相适应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实践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整个法律制度和法律系统,也即一个国家的整个“法律上层建设系统”。 二、法治的含义 https://www.360doc.cn/article/55518189_1105604545.html
7.请问法制和法治各是什么,什么区别呢,含义:1法律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严格依法办事;④有效的法律监督.而“法制”则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或法律上层建筑系统.“法制”至少包括三种因素,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现行的法律规范体系,法律规范在实际中的运行和指导法律规范的制定和运行的法律意识三部分.可见,从本身的含义上说,“法治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c753077ed607a8df9bf7c8c2cc07894.html
8.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律师普法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https://www.110ask.com/tuwen/246451900983730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