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被称为八二宪法。30年来,八二宪法在我国政治生活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了几次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为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30周年,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讲述·纪念八二宪法30周年”系列报道,通过亲历者、专家学者的讲述,与读者一同回顾八二宪法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
10月25日,记者见到了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教授。提起八二宪法,他兴奋地给记者讲述了八二宪法鲜为人知的故事。
宪法,在国家、社会和公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韩大元告诉记者:“八二宪法颁行30年来,在国家、社会和公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从国家的层面看,八二宪法为国家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宪法的价值观来保障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协调发展。2004年八二宪法修正时,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使国家具有更明确的价值观。
此外,八二宪法为国家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它不仅通过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定提高了国家文化的功能,而且通过确立的文化保护、文化强国理念,提升了国家的文化功能,使中国开始具备了文化强国的条件。
韩大元认为,30年来,八二宪法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通过宪法治理初步形成了社会共识,为凝聚民心、维护社会共同体价值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宪法治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了协调,促进了社会和谐。
另外,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也是八二宪法的重要贡献之一。“政权定期交替保证了社会总体的稳定,而社会总体的稳定是宪法给社会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韩大元解释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有关基本权利的事例涌现,人们开始更多地感知到宪法与公民生活的密切关系。
“公民通过宪法行使基本权利,通过宪法,受侵害的权利得到救济。通过宪法,公民不仅提高了权利意识,也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为进一步扩大自身权利奠定了基础。”韩大元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行使的权利将越来越多,国家和社会为公民提供的权利保障形式也将越来越多。
与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
“八二宪法实施的30年正值改革开放。”韩大元说,八二宪法不仅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果,同时也是改革开放的保障,它与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
据韩大元介绍,在修改程序上,八二宪法的修改遵循了五四宪法规定的程序。当时,宪法修改委员会曾面临采用何种修改程序的难题。由于七五宪法和七八宪法没有具体规定宪法修改程序问题,八二宪法的全面修改只能以具有统一修改程序的五四年宪法所规定的程序为基础进行,这也进一步明确了八二宪法修改权的性质。
另外,八二宪法条文的表述、内容的规定更加科学、更加规范。不仅对七五宪法、七八宪法没有的一些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了新的规定,并对原来表述不准确的基本权利作了更加规范的表述,使得基本权利的规定更加合理。
“八二宪法在规定基本宪法序言、总纲和具体内容上,既重视宪法规范的操作性,同时也保持了一定的原则性,为立法的具体化留下了必要的空间。”韩大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