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视野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对法治建设起一种引领作用。它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一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二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三是个人道德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道德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某些道德原则如“诚信”“和谐”“友善”等等与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法治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保障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它要求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的形成须以立法为基础,立法应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充分强调了法治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法治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法律来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立法应当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的法律才能成为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力保障。徒善不足以为政,核心价值观如果没有法律的力量作支撑,没有立法、司法手段加以保障,它就只能停留在观念层面,很难现实化。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从理念层面到法治实践的转化过程。

法治应当体现核心价值观

法治自立法始。法治首先通过立法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对“民主”价值观的贯彻就是明证。《决定》指出:“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这反映了“民主”价值观对立法领域的渗透。

法治应当体现“和谐”价值观。孔子说:“和为贵。”儒家经典《中庸》称“致中和”。说明和谐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国的文化传统,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政治和谐和经济和谐等等。现代法治要求通过立法、司法、执法等途径来贯彻“和谐”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也是要靠法治来体现、实现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它要求人们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行事,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超越了法律的范围,他就会丧失自由。因此,法治视野中的“自由”,既受法律保障,又受法律约束。

平等是指地位的平等、机会的均等以及受到公平的对待等等。从司法的角度看,公平的核心是平等,既包括案内平等,如当事人双方之间地位的平等和权利的平等,还包括案外平等,即同样案件同等对待。公正的核心是无私、中立,这是对居间裁判者的要求。平等、公正的价值观除了通过立法加以贯彻外,还应当通过司法加以保障。《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个人道德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制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表里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儒家传统追求“礼法合一”,即追求法律与道德的统一性。荀子讲“非礼无法”,即不符合儒家道德(礼)的法律不是真正的法律。他又称礼为“法之枢要”,即礼是法律的根本或指导原则。后世儒家也将“三纲五常”之类的道德原则当成法律的指导原则。在西方,源远流长的“自然法学”力主道德与法律的统一,要求用“自然法”即普遍道德原则作为立法的指导,由此“诚信”等道德原则被纳入其立法之中,以至于在其各国民法中被当成“帝王条款”。

崇尚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对人立身处世的一种最低限度的要求。可以说,提倡诚信道德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

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信道德纳入其中,正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了道德资源,这种道德资源也需要通过法律手段加以固化,以达到道德和法律互相促进的目的。正如《决定》指出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道德,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等都应当由法律加以规制,因为道德是一种“软约束”,法律才是一种“硬约束”,道德的落实仅靠软约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硬约束的力量加以推进和保障。因此,将某些基本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纳入立法是可取的,这样才能保证其落到实处。这就是所谓“道德的法律化”问题,它是中外历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其旨在将基本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当然,今天推进道德的法律化应当注意合适的度,即不能将过高的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因为过高的道德义务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否则就是强人所难,其结果是不利于道德与法治的进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基本道德加以法律化,将有助于“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从而实现道德与法律的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道德是法治精神的重要滋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法规要树立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立法、执法、司法都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都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要实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要持续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把道德要求切实贯彻到法治建设中。 http://www.henanpeace.org.cn/news.html?aid=80902
2.规律且有益于他人及自己的思想与行为的是道德的是正确的还是错7.道德和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当时的统治者决定的。() 标准答案:错 8.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标准答案:对 9.法律的公布和实施有力地传播和实施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标准答案:对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4188878
3.思修简答题(精选4篇)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还具有预见性。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3,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本质。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vupxh2.html
4.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独特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吸纳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吸收人类优秀价值理念的基础上,以中国经验、中国实践为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理念赋予社会主义性质,代表了人类社会前进的方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
5.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B道德规范 C法律规范 D政党行为规范 正确答案:C 6.(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民商法部门的是()。 A物权法 B合同法 C公司法 D产品质量法 正确答案:D 7.(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 B是一种社会制度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社会主义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C、社会主义法律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D、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 8、【多选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是___。 A、是http://xuzhou.ehqc.cn/html/22_07.html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20春中医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奥鹏百分答案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是 A.自由、平等、博爱、公正 B.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C.自由、平等、人权、法治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 ),同当今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 http://www.aopen255.com/show/14086.html
9.《2024思政复习(自用版)》sobetonme^第2章^最新更新:202401③调节方式不同: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靠人们自觉遵守。 (3)联系: ①思想道德为法律提供思想指引和价值基础。 ②法律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紧密联系、相互促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精神支撑和法治保障。 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8612356&chapterid=2
10.思修期末考试复习题库A、学习科学理论 B、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知识 C、联系实际 D、知行统一 9、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相比发生了以下( ABD)显著变化。 A、学习要求 B、生活环境 C、物质消费水平 D、社会活动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包括:ABC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25/15/79360359_1028236728.shtml
11.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一、法的渊源:(法律渊源) 指那些来源不同(制定法与非制定法、立法机关制定与政府制定,等等),因而具有法的不同效力意义和作用的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又称“法的形式”。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渊源主要包括:(8种) 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⑥特别行政区制定的法律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2.?初中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必背知识点汇总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2)传播网络正能量: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②我们要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0964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