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建设法治企业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高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依法经营决策水平,不断加强法律风险防范能力,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为集团“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奠定坚实基础,按照重庆市国资委《关于全面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渝国资发〔2017〕12号)精神,结合集团实际,为进一步加快依法治企进程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国企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建立健全公司依法决策、依法经营、诚信守法的管理制度,着力完善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推进集团及所属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为加快集团及所属企业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法治基础。

(二)总体目标

力争到2020年,建立健全公司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法务人员队伍素质和领导干部法治理念,充实企业法治文化,基本建立法治建设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法治建设保障体系,提高依法治企水平,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以章程维护股东权益为统领,完善企业治理体系

根据企业行业特点、管理架构等实际,依法完善公司章程,合理配置股东权利义务,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突出章程在规范企业治理主体权责关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依法厘清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及党组织职责边界,明确履职程序。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章程,建立健全企业各项基本制度、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细化董事会、经理层工作规则等配套办法。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公司章程。加强对章程落实情况的监督,坚决纠正与章程不符的规定和行为,切实维护股东合法权益。

(二)以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为基础,建立企业内控机制

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是企业运行的体制基础。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结合企业实际,按照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程序严密、实在管用的原则,重视规章制度的起草、审核、修改流程完善,促进统一规范、协调一致,有序健全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在对外投资、建设管理、经营管理、资产审计、财务管理、劳动关系、安全生产等重大经营管理领域,要有健全完备的规章制度可循。探索建立规章制度评估机制,定期开展规章制度梳理工作,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堵塞制度漏洞,形成制度体系完整闭环。

(三)以法务工作人员配备为重点,构建法务组织体系

法律事务机构是企业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保障,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应加快推进法律事务机构和法务人员队伍建设,健全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制度,逐步实现法务人员专职化、专业化。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事务机构,集团公司及子企业要建立法律事务机构,明确法律事务工作职责,保障法律事务工作经费,确保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履职,要充实配备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法律事务机构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四)以系统化、信息化为手段,规范关键环节管理

大力推进法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管理台账,加强数据分析,实现法律管理数据化、精细化。探索法律服务中介机构选聘管理,完善选聘程序,建立评价机制,强化对选聘中介机构及律师的履职管理。提高法律管理系统化水平,切实增强法律管控能力,加强对企业投资融资、改制重组、对外担保、产权流转、物资采购、招标投标等重点领域的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内控流程,将法律审核作为不可逾越的节点嵌入业务流程,确保程序规范、公开透明,杜绝暗箱操作。高度重视对企业内部审批、执行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强化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产聚集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完善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形成法律与审计、纪检监察、财务等部门的监督合力。

(五)以法务人员专业化为方向,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要重视法律人才的培养,把法律人才纳入集团整体人才资源管理的范围,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参加法律执业资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要加强对企业法务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学习和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落实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培训经费,切实提高企业法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努力建设一支专业、高水平的法务人员队伍,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

(六)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为目标,拓展法治工作领域

进一步推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健全完善,加快促进法律管理与经营管理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发挥作用。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要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原则,强化法律管理,加强法律纠纷案件处置,建立健全法律风险管控机制,防范企业风险。在确保规章制度、经济合同、重大决策法律审查率100%的同时,将法律审核嵌入管理流程,使法律审核成为经营管理的必经环节,同时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对于提交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及党委会等决策主体审议、审定的涉法事项应当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会议讨论。

(六)以推行法律意见书为举措,严格风险识别防范

法律意见书是提交企业决策和签订合同的必经前置程序。法律意见书由法律事务机构出具,应重点突出风险识别、提示和防范,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可选聘法律中介机构辅助出具法律意见书(或尽职调查报告),再经法律事务机构签字审核确认。企业决策事项涉及法律问题的,应当出具经法律事务机构签字审核的法律意见书;对未出具法律意见书,或未按要求出具法律意见书不得决策。

(七)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法规为抓手,树立尊法守法用法意识

加强企业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使其熟悉掌握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做到依法决策、依法管理,逐步实现学法用法的制度化、规范化。企业要以科学决策、守法经营、规范管理为内涵,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企业法治文化。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人员的法治理念,进一步丰富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守法意识。

(八)以“七五”普法活动为载体,培育企业法治文化

确立普法教育在推进依法治企中的基础地位,积极推进“七五”普法工作。在“七五”普法期间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把法治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提升、法律风险防范及普法等工作紧密结合,将其有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战略中。着力强化企业法治文化的制度保障,发动和吸引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工作。

(九)以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缰绳作用

企业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高度重视风险防范企业文化建设,将风险管控应用到战略制定和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各级各类培训、检查监督等方式,向员工灌输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风险管控责任重大,有效提升企业整体风险抵御水平。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通过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工作,对企业内部进行一次系统的风险扫描,形成风险事项台账,并及时识别、分析影响战略和经营管理事项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采取措施加以应对,规避和减少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

三、进度安排

依法治企工作从2018年开始实施,到2020年结束。各年度主要任务和目标如下:

2018年主要任务: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和规划,成立依法治企领导机构。指导所属企业法务组织体系建设,推动子企业设立法律事务机构,配备法务工作人员,落实“七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

2019年主要任务: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企业依法治企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进一步提升企业法律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各项法律风险防范制度,法治企业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2020年主要任务:检查企业依法治企工作的执行及责任落实到位情况,重点检查整改落实的情况。进一步深化法治建设,形成法治建设长效机制,基本实现依法治企目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集团公司依法治企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研究解决依法治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各所属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实施方案,按照依法治企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有效实施。

(二)强化督促检查。加强企业内部的协调配合,形成联动机制,确保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集团公司对所属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对完成较好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落实依法治企阶段性目标进行考评,并以适当形式通报情况,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三)重视交流反馈。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实践和创新。要及时总结依法治企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促进内部之间的沟通学习交流。对于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和上级部门反馈,查漏补缺,整改完善。

(四)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依法治企评估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年初预算中安排专门资金保障依法治企工作,确保经费开支有预算、有计划、有开支、有检查。

THE END
1.坚持法律的规范作用与道德的教化作用相结合因此,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用法律规范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规范社会成员的各种行为,以法律规范体现和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理念和道德准则,使人们的道德追求真正在法治上获得保证。 三、以道德滋养法治建设,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https://www.fx361.com/page/2015/0505/956846.shtml
2.《法理学导论》笔记(法理学导论)书评第一编法律的本体第一章法律的概念第一节法律的定义一、法与法律1.法:应然法,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客观法则或人类普遍理性要求2.法律:实然法,法律只是法的表现形式二、对法律不同的界说(一)法律命令说:1.主权者下达的以制裁为后盾的普遍命令;2.专制主义(二)法律规则说:1.第一性规则和第二性规则结合形成的规则体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884/
3.法治文化建设在基层依法治理中的作用发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要求,助力完成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眉山的“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的重大任务,眉山市法学会、眉山市司法局、东坡区法学会确立了“法治文化建设在基层依法治理中的作用发挥”的项目,被四川省法学会列为2018年度法治实践创新项目。眉山市成http://www.scpf.org.cn/m/view.php?aid=20631
4.警察执法规范化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之间的关系8篇(全文)而社会效果便是在违法者受到相应的惩罚后,不仅给他自己,以及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将起着威慑的作用,使人们从中受到警示,使人们明白违法所带来的一系列后果,同时规范化执法也能使人们明白执法人员是真正为了社会的和谐而努力,会更自觉的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从而也就提高了人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这便是规范执法所带来https://www.99xueshu.com/w/file7swfk5tj.html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②道德的规范功能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通过规范人的行为发挥作用。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https://www.kaoyan.com/zhengzhi/jingyan/5bdc0d878d393.html
6.法治文化建设总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整合法治文化资源是建设法治文化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这有助于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提高法治文化的约束力,更好地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和规范作用。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治文化建设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法治文化建设总结篇一 https://www.xuexila.com/falv/xinwen/2679.html
7.《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法律发挥着特殊的社会规范作用。了解法律的含义及其历史,是学习法治理论、增强法治观念的基础。 (一)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和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二是国家机关赋予某些既存社会规范https://www.shiganwang.com/qrCode/scanBook?bookId=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