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思修习题及答案: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包括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方面的核心要义。对三者的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

2.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人权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下列选项不属于救济公平的是

A.司法救济公平

B.行政救济公平

C.执法救济公平

D.社会救济公平

3.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政府办事的三大难问题。近年来,某些政府行政机关给民众办事立关卡、设障碍,屡屡出现让老百姓提供材料用来证明“你妈是你妈”、“你爸是你爸”以及“你是你”等荒唐可笑的行为。这些事件反映出“有权就是任性”的同时,也折射出一些行政执法主体法治思维的缺失。杜绝权力任性、避免权力滥用最关键的是要让各级执法者牢固树立

A,法律至上思维

B.权力制约思维

C.公平正义思维

D.正当程序思维

4.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是

A.宪法保障

B.立法保障

C.行政保护

D.司法救济

5.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是

6.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救济。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是

7.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在于

A.有没有法律

B.法律的多寡

C.法律的好坏

D.最高的权威是法律还是个人

8.2010年5月9日,“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河南商丘村民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堂的突然回家,被河南省高级法院宣告无罪释放。之后,赵作海领到国家赔偿金和困难补助费65万元;同时,省法院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对不负责任的审判人员追究责任。对赵作海的宣判无罪和给予国家赔偿,属于人权保障的

9.任何人都不允许违反法律,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有违法犯罪行为,就要依法追究和承担法律责任。这集中体现了

A.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的国家意志性

10.商鞅变法之初,秦孝公提问:“今天制定的法律,明晨就要让所有官员和百姓都明确了解和奉行,一致而没有奸私,该怎么办”这同样是一道法治中国需要面对的历史性难题。在当前,解决“秦孝公难题”的首要前提是

A.遵守法律

B.维护法律

C.信仰法律

D.服从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一个人的法治观念,是从事法治实践和其他社会活动的思想基础。法治观念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要

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B.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

C.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D.要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它的核心要义是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作用和实现途径。以下内容正确的是

A.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B.德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C.法治主要依靠制定和实施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推进和实施

D.德治主要依靠培育和弘扬道德等途径来推进和实施

4.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我国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与西方宪政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制度基础不同

B.领导力量不同

C.权利主体不同

D.权力行使方式不同

5.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法治思维的含义包括

A.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B.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C.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可靠的逻辑思维

D.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

6.培养法治思维,必须抛弃人治思维。法治思维区别于人治思维的集中体现是

A.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B.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

C.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进行决策和判断

D.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

7.法治,凝结着现代社会的制度向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中国迈向现代化国家的治理革命。“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用法治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发展。”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的重要性。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在新的起点上因势利导、乘势而上,法治思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法治思维包括

A.立法至上、执行严格

B.法律至上、权力制约

C.民主博爱、人民监督

D.公平正义、人权保障

8.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

D.法律程序的公开性

9.权力制约原则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A.职权由法定

B.有权必有责

C.用权受监督

D.违法受追究

10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还包括

A.公开性

B.合法性

C.时限性

D.自由性

11.公平正义是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之一,下列选项属于公平正义的是

A.权利公平

B.机会公平

C.规则公平

D.结果公平

12.有网友总结,北京户口上附着了80多项福利,有北京户口,无论买房、读书、看病,明显方便得多,甚至孩子考入名校的概率也比外省高,等等。虽说这一数字不一定准确,但差异感却是真实存在的。当前,国家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正义不断得以实现。一般来讲,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救济公平。其中,权利公平包括

A.权利主体平等

B.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

C.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D.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13.法治思维方式是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有

A.学习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养成依法办事习惯

D.参与法律实践

14.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决定法律权威的基本要素是

A.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D.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

15.全体社会成员都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的底线和红线。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

A.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B.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C.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

D.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16.法律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是

THE END
1.学习窗丨坚定宪法自信增强宪法自觉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让宪法成为扎根灵魂深处的信条。要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推动领导干部加强宪法学习,进而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之风,让践行宪法成为全社会的行动自觉。https://glxy.hactcm.edu.cn/info/1038/9460.htm
2.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变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 ) A. 对 B. 错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你可能喜欢使用sbit定义或声明已有位地址的位变量。() A.对 B.错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小程序搜题https://m.ppkao.com/wangke/daan/61c303775a984750b83a051e326c2a92
3.学习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是其法治意识和能力的集中体现。 各级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必须时刻牢记人民授权和职权法定, 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则和法定程序, 必须切实保护人民权利和尊重保障人权, 必须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和承担法律责任。因此,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wxt1zzf.html
4.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变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一般来说,法治思维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正当程序等内容。()"这道题是不是很难呢,如果不知道答案,接下来看一下小编就为大家提供一下正确答案哦。 法治思维的内涵丰富、外延宽广,主要变现为价值取向和规则意识两个方面。https://www.duote.com/tech/202210/262015.html
5.2017考研政治精讲精做答案之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救济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D项符合题意。 7.【答案】D 【考点】法治思维的特征 【解析】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故本题正确答案https://www.kaoyan365.cn/zhengzhi/sifa/79596.html
6.20071文摘参考警察院校法理学教学的功能不只是传授一般的法学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其树立对法律的精神信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于1999年写人宪法,法治已成为公认的理想治国方略。在我国走向法治道路的进程中,人治意识是最大的障碍。“人治与法治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而在于是否https://www.xjpcedu.cn/info/1160/4119.htm
7.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温馨提示】思修法基这门课程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每个部分都是分析题考察的关键,重点在于能够找出这三个部分的高频知识点,将分析题的知识点熟记于心。本周我们进行最后一个部分思想道德修改与法律基础的道德和法律部分的高频考点总结! 鉴于本文较长,链接特地放在开头: 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8.宪法学导论【探讨】‘‘宪政国家”与“法治社会”………(24) (二)宪法是授权性的………(24) 【探讨】权利的冲突与界限——如何对待宪法中的公民义务条款?………(26) (三)宪法是一部保障每个人权利的“社会契约”………(26) 【评注】罗尔斯的正义契约论………(27) (四)宪法是“基本法”………(28) (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13665
9.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学习资料思维导图模板法治思维及其内涵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为导向,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模式。是一种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 工具理性于一体的特殊的高级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主要包括法律至上、权力制约、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程序正当等内容。 https://www.processon.com/view/65781ec4c4eeff58c96e85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