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乡村建设与农民法律素质提升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明确指出法治是乡村治理的保障。2020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法治乡村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坚持人民群众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法治乡村建设的进程和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普法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强力推进,我国农民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受宗族主义、帮派主义等落后观念的影响,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知法、守法、用法、护法上仍存在一定缺陷,如法律知识欠缺、法治意识淡薄、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不够,运用法律的实践能力不足。农村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权比法大、信权不信法、信人不信法的传统观念,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部分农民无法按法定程序来维护自身权利,对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缺乏信心,或是忍气吞声,或是托人情找关系,或是通过上访、静坐等方式寻找所谓的“清官”,甚至不惜“以暴制暴”来解决问题。这些现象严重制约了法治乡村建设进程,削弱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治理效果。因此,提高农民法律素质是法治乡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和迫切需求。提升农民法律素质,至少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THE END
1.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公民法治素养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性工程。http://sxdygbjy.gov.cn/bgz/zgwz/art/2023/art_ba0bcda72db54f20adc5be3e004a0b52.html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参考试卷6篇(全文)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社会主义法律的实施,一般分为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其中司法的主体是()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监察机关 D.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2.把法律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061cvyu.html
3.学习笔谈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的成人成才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对于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关键性意义。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在学校教育中设置https://news.lzu.edu.cn/content-75939-1.html
4.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7.(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 B是一种社会制度 C是一种社会意识 D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法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为民事基本法律。 A物权法 B合同法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