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中国从互联网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成果中汲取了持久的前进力量,在三十年间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依赖到自立自强。三十年来,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涌现,让老百姓与互联网的关系愈发紧密,也为我国数字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谋划部署,强调要“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网络法治是信息革命发展的时代需求。网络技术发展的三十年,是网民权益保护全面发展的三十年。在最初期,网络法治主要集中在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和对网络犯罪的打击上。1997年,中国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网络法规,标志着网络法治建设的起步。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进一步完善了网络法治体系。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纳入法律保护范围,体现了对网络空间信息权益的重视。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意味着中国网络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50多部,为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提供了支撑。
治网之道,法治为上。从最初的摸索起步到如今的体系不断完善,网络法治为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网络法治建设加速迈进,也让“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深入人心。今天,网络空间愈发清朗,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踏遍青山人未老,三十年“网景”这边独好。依法治网,永远没有休止符,永远都是在路上。新征程上,网络法治仍需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社会的深刻变革,中国互联网必将勇“网”直前,我们的互联网家园也将更加美丽。
原标题:《【宪法宣传周】良法善治,护航网络强国笃行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