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法学》2024年总目录《当代法学》

陈瑞华|行政机关推进合规管理的三种方式(1.3)

李奋飞|涉案企业合规中的“交涉性辩护”(1.17)

·个人信息司法保护专题·

高志宏|个人信息司法保护的利益衡量(1.31)

宁园|“个人信息侵权”方案的反思及其重塑(1.44)

张守文|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及其经济法理论解析(1.57)

王显勇|因应人口老龄化社会的退休制度:从双阶强制结构迈向双向选择结构(1.70)

刘艺|建构行刑衔接中的行政检察监督机制(1.83)

王刚|体坛反腐背景下增设操纵竞技体育比赛罪研究(1.95)

熊琦|“二次创作”行为著作权合理使用认定的经济分析范式(1.108)

徐伟|公共数据权属:从宪法国家所有到民法国家所有权(1.121)

赵志超|不予执行制度的反思与规制路径重置(1.134)

徐伟功|我国《法律适用法》立法补缺规则的实践省思(1.147)

·数据犯罪的刑法治理专题·

魏汉涛|人脸识别技术滥用行为刑法规制的顶层设计(2.3)

霍俊阁|健康医疗数据的刑法类型化保护模式研究(2.16)

·民法典专题·

李永军|论我国《民法典》中占有的内涵与体系效应(2.28)

殷秋实|效力体系视角下的法律行为成立理论构建(2.41)

牛安琪|违反规范性文件合同效力判定的动态系统论(2.53)

·数字平台不正当竞争规制专题·

郭传凯|平台封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对——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为背景(2.65)

刘维|论数据获取型不正当竞争事例的规范构成(2.77)

苏宇|数字时代的智能化适老服务:法理基础与制度保障(2.89)

彭真明|论会计师事务所证券虚假陈述的连带责任(2.101)

潘晓滨|碳信用法律属性界定及其对自愿减排市场司法保障的启示(2.112)

梁坤|网络犯罪国际公约中的跨境调取数据条款(2.123)

梁咏|供应链尽责理念影响下的国际投资条约中的劳工条款:国际实践与中国对策(2.136)

方潇|割股疗亲:传统中国尽孝中的自残身体及其法律规训(2.150)

·部门法前沿·

王利明、包丁裕睿|论体系化视角下的替代交易——以《合同编通则解释》第60条为中心(3.3)

孙国祥|刑法修正与单位行贿罪的惩处(3.17)

熊樟林|企业行政合规:功能主义的一块试验田(3.31)

·数字法治专题·

戚建刚|智慧应急法制模式之初探(3.43)

陈爱飞|数据财产权强制执行论(3.70)

谢登科|网络暴力犯罪自诉程序的立案证明标准反思(3.84)

纵博|重新认识“经验法则”——以刑事诉讼为视角(3.97)

黄小飞|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获取型构成要件研究(3.110)

冯成丰|没有“后果”的公司法——论公司法上的恢复原状(3.122)

高泓|个人破产失权和复权制度的反思与建构(3.135)

张卫彬|领土边界条约二元解释规则的理据、实然与应然(3.148)

姚建宗|中国语境中的法治社会及其地方性(4.3)

王太平|论知识产权法总论(4.18)

吴洪淇|《刑事诉讼法》“证据章”的体系化重塑——以《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为背景(4.33)

吴英姿|诉讼标的分类识别研究——从诉讼标的概念操作化开始(4.47)

郑超|一种实质解释的方法——刑事可罚性理论的功能纠偏与再造(4.61)

管洪彦|“三权分置”下宅基地集体所有权管理权能的构造与实现(4.74)

谭佐财|论数据产权登记的制度构建(4.86)

边琪|民法视域下的法人人格权本质论(4.98)

孟飞|开放银行的法律规制(4.109)

庄诗岳|论案外人实体性执行救济路径的模式抉择——以案外人执行异议程序的批判为中心(4.121)

韩逸畴|国际法实践中的双重标准及我国的应对(4.134)

邱唐|“朝贡”抑或“互市”——从法规范看清代中、欧法律关系嬗变(4.150)

·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

王伟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体系本质论(5.3)

·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专题·

何志鹏|中国国际法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逻辑(5.18)

左卫民|如何打造比较刑事诉讼的中国流派:初步思考(5.38)

·《民法典》解释论专题·

崔建远|合同编通则解释之再解释(5.50)

曹险峰|帮工关系、帮工责任与用人者责任关系论(5.64)

刘志阳|精神损害赔偿继承的限制与转向(5.75)

谢立斌|比例原则的适用范围与审查基准(5.87)

汪雪城|中国语境下罪量独立的新限制从属性说之提倡(5.99)

李淼|网络暴力犯罪“法不责众”的规制难点与刑事应对(5.112)

郭金良|金融司法与监管的协同:穿透式审判中的挑战与回应(5.124)

赵运成|强制性规定适用规范:全球立法模式与我国适用现状(5.136)

邓建鹏|清代官方的贱讼策略、影响与重思(5.149)

·数据刑事法治专题·

刘宪权|涉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犯罪刑法规制新路径(6.3)

詹建红|大数据侦查的行为规制主义路径:理念检视与规则优化(6.16)

·数据私法制度专题·

程啸|论为履行法定义务所必需的个人信息处理活动(6.30)

李建华|论企业大数据财产权私法构建的数尽其用原则(6.44)

宁子昂|大数据时代我国金融征信法律制度的完善(6.56)

·公司法专题·

李建伟|股东协议的组织法效力边界研究(6.68)

于莹、申玮|我国《公司法》禁止财务资助的规则展开(6.82)

范围|分类与分层:公司高管法律身份的体系性定位(6.94)

陈金钊|认真对待法律的体系性(6.106)

郑毅|小而有度:地方“小切口”立法的策略选择(6.120)

任重|论我国民事诉讼诚信原则的适用范围——兼论本土案例组的生成与反思(6.131)

钱旭|外国投资保护与东道国社会利益的冲突纾解:比例原则作为必要工具的理论证成(6.144)

THE END
1.数字化时代下法律法规全书的新趋势数字化时代下法律法规全书的新趋势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对于《法律法規全書》的编纂、管理和使用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传统纸质版的更新迭代上,也在逐渐转变为数字化版本。 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https://www.1lhyh3ij.cn/ke-yan-cheng-guo/459250.html
2.新时代加强网络文明建设问题研究(二)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覆盖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互联网治理、信息权益保护等信息社会核心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网络管理初步做到了有法可依,各种社会主体的网络法治意识初步形成。但是,我国网络管理方面的立法主要是由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行政机关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128/11948006.shtml
3.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4.2023年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盘点2月13日,中央网信办在浙江杭州召开全国网络法治工作会议,总结回顾新时代十年网络法治建设的成效经验,分析网络法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研究部署2023年网络法治工作。 严防快递用户信息泄露 近日,国家邮政局召开会议提出,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泄露、买卖寄递服务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为,督促寄递企业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此https://www.eet-china.com/mp/a273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