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在“俺瞧瞧”进行直播的咖啡厅内,视野覆盖了该店一半以上的面积视频截图
记者(圈中白衣男子)到达食味虾庄饭店后,直播画面中就出现了记者的身影视频截图
“俺瞧瞧”网站播放公共场所实时视频系商家通过网络摄像头上传消费者并不知情恐泄露隐私
注意!你的吃相正在直播
你在餐馆吃饭,吃相正在网上直播,任何人都能看得见;你和朋友逛商店,两人闲聊的内容也在网上直播,任何人都能听得见……近日,有市民向《法制晚报》反映称,一家名叫“俺瞧瞧”的视频直播网站,正在提供公共场所实时视频,可能涉及侵犯隐私。
一家装了网络摄像头、在进行直播的饭店,摄像头被装在角落处摄/记者徐琨尧
记者调查发现,该平台上的视频多是商家通过网络摄像头自行上传的。若顾客没有询问,商家并不会做出相应提示。有商户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给店铺做宣传,不过并没有考虑到顾客的隐私问题。
律师表示,商家在未经顾客同意时就将对方的图像、声音上传至网络,涉嫌侵犯了顾客的肖像权。
现象网络直播平台播放餐馆实况
该网站上共有291页内容,合计10458条,其中,企业实景与实时风光最多,分别为6860与2403条。以“企业栏”某便利店为例,记者打开链接后,监控画面便开始启动,大约加载30-60秒,画面便开始直播。在这个视频当中,记者能看到店内的物品陈设、人员组成、客流情况等。
而在张先生提到的餐馆场景当中,不仅能清楚地看到食客们点菜、用餐的场景,如果食客所坐的位置距离摄像头较近的话,连他们吃饭时聊天的内容都能听得清楚。
以关键词“北京”为例,记者在其平台检索到了92条记录,里面包含餐厅、诊所、酒吧、咖啡厅、服装店等场所。
探访直播延迟5秒画面占营业区一半
根据平台上提供的信息,8月25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朝阳区食味虾庄饭店。进入餐厅后,记者随即打开“俺瞧瞧”网站上的食味虾庄饭店视频直播页面,大约5秒的延迟后,记者出现在了画面中。
画面显示了该饭店的6张桌子,包括营业区域将近一半的面积,若食客以正常音量交流,通过视频可听清摄像头附近5米左右的声音,涉及3张桌子。
8月26日上午11时许,记者以食客身份前往同样在“俺瞧瞧”网站上进行直播的清风小面安定门分店。当时餐厅的网络摄像头正处于工作状态。就餐期间,店员未向记者提示摄像头数据可能被提交至网络。
该店的负责人陈先生称,视频直播系公司的规定,旨在将就餐环境向公众透明展示,借助监督机制,更好地服务大众。
食客意见私自上传不妥提示后也不赞成
对于自己的吃相被上传至网络进行公开直播,食客们是怎么想的呢?
在清风小面就餐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监控设备在公共场所已很常见,但他是第一次听说视频直播会被上传到网上,就餐时他并未注意到店内的网络摄像头。
刘先生同时表示,就算是店家提示他这里正在被直播,他也不赞成这种方式。
“现在的监控已经非常普遍,比如在电梯里就有。可电梯内的监控是闭路电视控制的,这些内容只有物业、业主或者警方等专人才可以查看,就算外泄也是小范围传播。但现在这种监控视频被传到网络上,我不能接受。”刘先生告诉记者,以后他会留意这种网络摄像头,尽量避开它们。
其他五位食客也表示,理解店内采取监控措施,但这种可以录音的摄像头,若被一些不怀好意的人留意到,很可能侵犯到自己的隐私。
商家说法未考虑到隐私问题可以随时关闭
朝阳区食味虾庄饭店的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是自己将视频上传至网络的,上传视频的目的是宣传自家店铺与监督店内情况,他也可以随时关闭监控。
另外,在“俺瞧瞧”网站上直播的一家诊所的负责人赵先生称,当时上传直播,图的是一个新鲜劲儿,并没有意识到涉及患者的隐私行为,目前,他已关闭直播功能。另一平台某咖啡厅负责人王先生称,直播视频也可以帮助消费者了解店内情况,如果有人介意,他随时可以关闭直播功能。
法晚记者多方采访后发现,这些商家都知晓自家视频开通了直播功能,并承认系自行开通,主要是为了随时了解店内情况,外加对外宣传,但在开通之后,均未向顾客说明直播可能会被上传至网络,并没有意识到可能侵犯他人隐私,今后完全可以关闭直播功能,只做个人使用。
截至记者发稿时,上述商家中已有两家关闭了直播功能。
公司回应网络摄像头厂商称未与“俺瞧瞧”合作
而“俺瞧瞧”网站上的视频是从何而来的呢?据该公司的客服称,网站上的链接全部是转载的,主要来自360水滴直播和百度耳目直播。这些视频网站已经审核过,不存不健康内容。如果市民对某些视频不满,可以联系网站进行删除。
据360智能摄像机和水滴直播的工作人员介绍,网络摄像头的默认设置是个人使用,不存在擅自上传用户信息的情况,同时会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审核,对商家在宣传自己时涉及到的隐私问题,公司尚不能过多干涉。360公司也未曾将视频源授予“俺瞧瞧”,并表示将进一步了解此事。
律师说法涉及侵犯肖像权消费者可索赔
对此现象,北京高通律师事务所郑洪涛律师指出,商家未经顾客同意就将对方的图像、声音上传至网络,涉嫌侵犯顾客的肖像权。侵犯肖像权是指以盈利为目的,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法律对使用他人声音没有具体规定,可以比照肖像权予以处理。顾客可以要求商家停止这种侵权行为,并索取一定赔偿。(记者徐琨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