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一等奖教学设计

1、学生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判断,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2、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

3、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

让学生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不同的法律维权方式,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的意识。

教学设计思路:

由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导入,再利用人生AB剧的形式对一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树立起敢于斗争,敢于打官司的意识:再通过对校园抢劫、敲诈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善于斗争;最后通过对情景的处理,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

一、案例导入:

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案例。

二、出示案例:

1、用第一人称的途述,将一则家庭暴力、孩子受到虐待的案例,呈现出来:我叫刘丽丽,今年12岁,爸妈离婚后,随爸爸和奶奶生活,爸爸经常赌博,且经常打孩子,我告诉了奶奶,奶奶叫我不要说,因为家丑不可外扬,上法院打官司不光彩。

思考:你认为应不应该听奶奶的话?学生辩论

继续案例:我没说,但爸爸更残忍了,经常无缘无故地打我,旧伤未好又添新疤。

教师提醒:这就是家丑不可外扬的结果。从事件中可以看出,碰到这种事情,一定要敢于斗争,软弱和沉默只会使侵害人变本加厉。

继续案例:他为什么这样?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寻找维权途径和维权机构

途径:协商——投诉——上诉(打官司)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消协、居委会、妇联等

继续案例:我去找妈妈,妈妈让我给妇联写信,希望你们能帮帮我。

2、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归纳,得出关键是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是否有勇气。

3、案例:中小学生中80%的学生诉说身边存在“校园抢劫、敲诈”现象,18%的学生诉说自己曾遭遇过,但真正告诉老师、家长,寻求保护的却很少,因为怕遭到报复,所以决定“自认倒霉”。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归纳:勇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四情景:六年级学生小娅被一个流里流气的男青年截住,先是要与她交朋友,后来又让她资助点儿钱。周围没人,跑不掉,又敌不过他,怎么办。

学生思考对策,要用机智摆脱。

结果:利用胡同转悠,并最后把坏人带来了派出所。

三、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

在校园外中,有各种潜伏的危险。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但如果危险一旦发生,将可能影响我们的一生。

(一)拐卖、绑架儿童

为什么要拐卖儿童?为什么要绑架儿童

为了钱,有的是因为自己本来没有小孩,想要小孩养老。

被拐卖的儿童一般去哪了呢?

人贩子拐卖儿童主要是将儿童卖到偏远地方,做别人的养子女,卖到工厂矿区里做苦力,有些还会被打残废,放在路边当乞丐,行乞赚钱。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人贩子拐卖的只是年龄更小的小孩,实际上在拐卖的案件里头,二、三十岁的大人也会成为被拐卖的对象。

绑架就是将小朋友绑起来,关起来,问家长拿钱,之后才能放人,有些犯人担心小朋友会透露自己的信息,可能会撕票,撕票的意思是,不论收不收到钱,都将小孩杀死。

人贩子有几种拐骗的惯技,需要同学们注意:

1.陌生人向你问路,你带不带?

2.陌生人说顺路将你接送回家,你上不上车?

3.陌生人拿饼干给你吃,你吃吗?拿果汁给你喝,你喝吗?

4.有人强行将你抓走,怎么办?

需要记得以下这些事:

1.记住家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2.夜晚之前需回家

3.不贪小便宜,不吃陌生人食物4.不走人少的路

5.不离家出走6.不一个人坐滴滴、的士

7.不去网吧、KTV8.出现危险,往人多的地方去求助

(二)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怎样的?同学们应该已经有初步的概念。一般表现为索要财物、拳打脚踢,摔跤,揪头发,抓耳朵,掰手指,更严重的有拍裸照、动刀子。

我们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存在校园欺凌?原因很复杂,有的同学刚开始只是想用恶作剧的方式,整蛊其他同学,但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欺负别人的习惯;有的同学是因为模仿游戏、电视电影、手机视频,觉得这样很酷;有的同学是跟同学发生矛盾后,不讲道理,只用拳头,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有的同学觉得暴力可以引起别人的重视,由此获得自豪感。

但这些都是扭曲的想法,是错的,使用暴力在文明社会中是低等的行为,是违法的。

这几天,我在网上搜索了很多关于校园欺凌的事件,很多成年人说自己在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受过别人的欺负,而且不少人说当时没有及时处理好,导致事件的恶化。

为什么要及时处理呢?校园欺凌,往往是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看对方是不是可以欺负,好不好欺负,这种试一试的心理,刚开始可能只是讲粗口的语言暴力,可能是推搡行为,可能是扔书包。当发现这个同学没有反抗时,就觉得可以继续实施暴力。有的同学会去反抗,双方打斗起来,但这个时候,对方就找更多的人,拿武器打回去,后果也会相当严重。

受到侵害怎么办?

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

为什么不告诉家长和老师呢?对方恐吓你不能告诉你就真的不敢告诉了吗?被欺负的事情,已经不是你们自己能解决的了。这事情是需要有其他力量介入才能解决。在成年人社会里,发生打斗的事件,也会报警,由警察去处理,校园欺凌跟成年人的打斗事件一样严重的,大人都要找警察去处理了,我们作为小学生也应该找其他力量介入去处理。

被人欺负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可能有那么一些不幸,你爸妈小时候可能也有这种经历。你的爸妈,你的老师都会协助你去解决问题、调整情绪。

遇到欺凌行为,怎么办?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

(三)性侵犯

有部分同龄人或者是比你年纪大的人,可能会侵犯同学们的身体。他们有可能是陌生人,有可能是我们身边的人,可能是亲戚,可能是邻居,可能同学。

无论对方怎么哄骗你,都不要给别人触碰这个图上背心、裤衩的地方,不许碰!也不要在别人面前脱衣服、换衣服。不跟陌生人单独相处。

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这也是重要的事情,得再说两次。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必要时报警!

(四)校园里打闹引发的危险

现在的校园伤害案中,发生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发生打闹。

校园打闹到底有多危险?

2016年,河南省桐柏县一间小学里,7名同学课间打闹,其中一人撞到桌角,伤到内脏,因为救治不及时,8岁学生死亡。

2017年,江苏省姜堰区的一间小学里,一名学生将同桌的凳子抽掉,导致同学脊椎骨受伤,休学一年,医疗费数万元。

那么课间应该怎样做好,才能防范风险?

1.不在楼道踢球、追逐打闹

2.不攀爬阳台、窗台

3.下楼梯不拥挤

4.小心使用剪刀、笔等文具

5.不拿教室里的清洁用具打闹

6.不冲撞教室门口、讲台、书桌

7.不从阳台往下扔东西

8.上体育课按老师要求使用体育器材

9.乘坐校车时不随意走动,不打闹

(五)毒品的魔抓伸向未成年人

相信学校已经向同学们讲过毒品的危害。吸食毒品后会上瘾,也就是想继续吸食,否则全身难受。当前毒品中危害比较严重的是海洛因和冰毒。人在吸食海洛因后,会出现嗜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等,一旦停用就会出现不安、焦虑、忽冷忽热、起鸡皮疙瘩、流泪、流涕、出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这种痛苦,反过来又促使吸毒者为避免这种痛苦而千方百计地维持吸毒状态。冰毒和摇头丸在药理作用上属中枢兴奋药,毁坏人的神经中枢。

当前毒品在国内大肆流通,毒品的魔抓已经伸向未成年人。毒品,是千万不能试的东西,一试毁终身。试了之后,你现在这种优质的生活就全都没了。民警常说:“染毒只要1分钟,戒毒却需几十年。”

今天一共给同学们讲了三个内容,我们回顾一下……

教师总结

为什么要有法律、纪律?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因为有纪律,我们才能安全地成长。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在跟法律打交道。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危险,作为小学生很难独立用法律来保护自已的权益,可以在监护人的帮助下(代维权)或老师的指导下用法律来依法保护自我权益。我们要记得及时向家长、老师、警察请求帮助。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

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知法守法,维护和平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主题探究则是学生主体参与的重要途径,离开了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运用主题探究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体验成功。

THE END
1.北京发布13个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典型案例这其中,既有北京市首例居民委员会作为临时监护人代理未成年人提起财产损害赔偿诉讼案、法院对离婚过程中抢夺藏匿未成年人行为裁定人格权侵害禁令案、顶格量刑处罚惩治“隔空猥亵”未成年人犯罪案、通过法律援助积极调解促成离婚后抚养费实际履行案,也有检察机关督促整治母婴室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案、多部门联动有效破解未成年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07115541838699&wfr=spider&for=pc
2.身边的法律故事案例案例一:张三和李四是邻居,两人在 Sharing Bike 停车问题上有分歧。张三认为李四把车停在了公共区域,影响了他的出行。李则认为, Sharing Bike 本来就是方便大家的,他只是临时停一下,不会影响任何人。两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求助法律。在律师的建议下,他们通过调解解决了纠纷,李四同意不再在公共区域停车,张三也理解了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723323_1115032787.html
3.馆员荐书:三月图书推荐学法懂法助力维权5、《公民维权法律常识小全书:案例自测实用版》 作者:全民普法图书中心 索书号:D923/344 馆藏地点:威海市图书馆5楼法律研习专区、社会科学馆21号架 简介:本书内容广泛,分类科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条文为主线,结合相关司法解释,配合社会生活中的典型案例,介绍法律适https://wap.whggwly.com/news/info/56497.html
4.不该忽略的法律常识劳动法:发生在你身边的96个真实案例(豆瓣)(展开) 0 有用 听惊雷 2021-02-05 21:01:27 法律是这样光明正义,可是现实是这样黑暗注定。 > 更多短评 9 条 我要写书评 不该忽略的法律常识 劳动法:发生在你身边的96个真实案例的书评 ··· ( 全部0 条 ) 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当前版本有售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984232/
5.关注您身边的纠纷编号:23635 书名:关注您身边的纠纷-生活中常见合同案例精析200例 作者: 出版社:中国方正 出版时间:2006年2月 入库时间:2006-4-27 定价:22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没有图书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买卖合同 一、质量缺陷 1.除草剂不除草………1 2.劣质种子………2 3.洁身器引火灾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23635
6.通过案例了解咱们老百姓身边的法律知识通过案例了解咱们老百姓身边的法律知识 通过案例了解咱们老百姓身边的法律知识 要闻 精选 直播 互动 亲子 文旅 北京 短视频 评论 影视 京津冀 自然 爱宠 时间号 打开App00:00 00:00 打开北京时间App,看超清视频 通过案例了解咱们老百姓身边的法律知识https://m.btime.com/item/47n87pvhib991p9vtj3ckabhiks
7.政治八年级上善用法律7篇(全文)学生阅读教材P58探究与分享案例及阅读感悟,探讨:(1)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样应对?(2)我们身边的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 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我们要了解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7y9ayo9.html
8.老百姓身边的法律事儿:民法典案例采撷简介 本书依据民法典、刑法、劳动法,主要为涉及合同、房产、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权、侵权责任、劳动关系、刑 展开 目录 评论 (0) 我要评论 暂无评论 相关书籍 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十八辑一本书读懂法律常识《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释义 https://m.cxstar.com/book/2c80d4ce000141XXXX
9.我们身边的“法律达人”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知法用法,岳校长还利用课余时间专门针对教师开设“法律小讲堂”,把平时积累的鲜活案例和法律知识融入其中,为大家开启“头脑风暴”。 “法律小讲堂”也常常会变成教师提问的课堂。李老师说没收了学生的小说、饰品等,但忘记在规定时间内返还给学生或家长,岳校长说这样做有侵犯学生财产权的嫌疑;窦老师说http://www.jyb.cn/rmtzgjsb/202302/t20230207_2110998279.html
10.不该忽略的法律常识劳动法:发生在你身边的96个真实案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不该忽略的法律常识 劳动法:发生在你身边的96个真实案例》,作者:刘凝 主编,出版社:中国法治出版社。最新《不该忽略的法律常识 劳动法:发生在你身边的96个真实案例》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不http://product.dangdang.com/23729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