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目前约有30万名律师,其中广东就有3万多人,约占了全国十分之一。多年来,广东律师的影响力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何更好地宣传好广东3万多名律师、近3000家律师事务所和21个地级以上市的律师行业协会?
围绕广东省司法厅党委提出的“固强补弱、创新创先”指示精神,5月31日下午,2017年广东律协宣传工作创新策划会在广州召开。省律协副会长黄思周、副秘书长史璞松出席策划会并作了发言。策划会由省律协常务理事、宣传交流与表彰工作委员会主任毕亚林主持。
上图:省律协副会长黄思周发言
中图:省律协常务理事、宣传交流与表彰工作委员会主任毕亚林主持会议
下图:省律协副秘书长史璞松发言
省律协副会长黄思周发言说,广东律师有3万多人,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影响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律师是一个很不同的群体,政府和老百姓都希望他更美。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律师的宣传工作。”黄思周指出,律协、律所、律师,无论是团体还是个人,都需要提升其社会美誉度。广东的律师队伍庞大,需要整个社会和有关部门更加了解广东律师群体。在如何宣传律师的功能和使命方面,鼓励大家多提好的建议。
图为策划会现场
提升广东律师行业整体形象,
新媒体专业人士这么支招——
在2017年广东律协宣传工作创新策划会上,来自多个不同机构的新媒体专业人士,围绕广东省律协的中心任务和宣传需求,从新媒体语境下的法治宣传创新、法治宣传品牌化与“互联网+法律服务”两个议题出发,进行了长达近两个小时的头脑风暴。
1、今日头条华南区副总经理胥柏波: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法治宣传要注重服务性、专业性、互动性,不能自说自话
图为胥柏波发言
胥柏波精彩发言ppt节录
图为苏畅发言
苏畅精彩发言ppt节录
3、网易广东政法新媒体经理邵铭:法治宣传要有产品思维,要“有用”
图为邵铭(右一)发言
邵铭结合其运营的“南海普法”等项目介绍称,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法治宣传应该实现更精准的传播,同时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让受众理解法律是“有用”的,为用户带来友好的体验以及价值。而且,法治宣传要有产品思维,将法治宣传产品化、品牌化,出良品、精品。他举例说,佛山市南海区就曾推出法律服务线上地图等,实用性、互动性很强,才能达到良好的法治传播效果。
邵铭精彩发言ppt节录
4、腾讯大粤网市场总监肖曼丽:法治宣传要善用互联网平台重塑价值链
图为肖曼丽发言
肖曼丽发言说,互联网重塑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法治宣传也要随之变革。要擅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发挥舆论引导、资讯发布等作用。肖曼丽介绍了腾讯大粤网的优势,认为可以借助其在PC端、移动端、腾讯企鹅平台、腾讯公益平台、线下互动等推出的6大产品,形成法治宣传的价值链。
肖曼丽精彩发言ppt节录
5、广州电视台新闻频道新媒体总监田宇:法治宣传要做到全网覆盖形成传播矩阵
图为田宇发言
田宇介绍了新媒体运营的心得和经验
6、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律师说》制片人孙愈:法治宣传需要打造超级IP
图为孙愈发言
作为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律师说》栏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孙愈结合自己从媒体人升级到律媒人的经历说,对于广东律师的法治宣传而言,唯有创新才是生产力。法治宣传需要超级IP,就要回归到人本身。没有人就没有主角,《律师说》栏目就是要成为打造超级法治宣传IP的载体。
孙愈介绍,《律师说》栏目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今年的目标就是要让广东3万名律师都知晓和认可,加大地推宣传力度,希望打造出超级IP,成为广东省法宣人才的培养平台。
孙愈介绍《律师说》制作经验(ppt节录)
7、爱特法律人团队联合创始人:拥抱新技术更要注重高品质内容生产
图为爱特法律人团队成员发言
8、法商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叶珮枫:把法治宣传承载在法律服务之中
图为叶珮枫发言
叶珮枫所在的公司开发了多款法律服务产品,并承担了“12348”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系统的运营。他们的经验是,让运用法律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把法治宣传承载在法律服务之中。
9、天穗律师网创建人杨锡锋:解决法治宣传的“最后一公里”
图为杨锡锋发言
杨锡锋认为,提供互联网法律服务和进行法治宣传,都是为了解决大众的习惯和规则意识。如何解决这“最后的一公里”,他认为应该深入社区,形成场景化和应用化的尝试,以及进行长期性和互动性的交流,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10、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互联网传播专家宋亚南:法治宣传不能停留于碎片化,要有深度和信仰
图为宋亚南发言
宋亚南认为,提升广东律师行业的社会美誉度,律协、律所、律师三者的联系是人,只有人格化的东西才能形成故事传播。他认为,自媒体语境下的法治宣传,不能仅仅停留于碎片化阶段,更要有深度,围绕信仰来构建。而且不能去中心化,要以广东省律协为中心,聚能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