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情况比电影能呈现的尺度要残忍许多,要既展现出现实中的犯罪的质感,同时又要在它能上映的尺度内把握好分寸,这个是最难的
《法治周末》记者郑超
电影取材自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骇人内幕将在大银幕上首度被揭秘。
当下,电信网络诈骗成为违法犯罪重灾区。可以说,《孤注一掷》直击社会热点、痛点问题。
据灯塔专业版实时数据,截至8月14日13时,影片《孤注一掷》票房突破18亿。此前,该片点映票房还刷新了影史点映票房纪录。
影片中,程序员潘生(张艺兴饰)、模特安娜(金晨饰)被海外高薪招聘吸引,出国淘金,却意外落入境外诈骗工厂的陷阱。为了离开,两人准备向赌徒阿天(王大陆饰)和其女友小雨(周也饰)下手,从他们身上套现、完成业绩……
潘生与安娜能否逃过诈骗集团头目陆经理(王传君饰)和阿才(孙阳饰)的残暴折磨?面对警察(咏梅饰)的跨国调查和追捕,他们又会何去何从?《孤注一掷》层层解剖电信网络诈骗的面具,呈现出赤裸的“利”和“贪”,直指电信诈骗问题的核心。
2010年,申奥曾凭借短片《河龙川岗》斩获金鹏最佳短片奖。之后,他被宁浩“相中”,成为“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签约导演,《受益人》是该计划继《绣春刀2》《我不是药神》后推出的第三部作品。
谈及《受益人》,申奥曾表示,“电影中充满了宁浩的影子”,创作期间,“他几乎是一直伴随着我,指导我创作”。
而拍《孤注一掷》时再度合作,申奥在采访中表示,“这次宁浩导演对电影的把控是宏观层面的,他给予我非常大的空间,充分尊重我的选择”。
申奥感激宁浩。他坦言,青年导演需要扶植,而宁浩导演把他掌握的影视行业资源全部都贡献给了年轻导演。比如,“以我自己目前的能力肯定无法完成一个电影的募资、班子的搭建,包括拍摄发行、宣传等,这些都需要靠宁浩导演帮忙铺垫”。
在《孤注一掷》路演宣传间隙,申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以下是《法治周末》记者与申奥的对话。
网络诈骗不光要钱,还要命
《法治周末》:为何会连续拍摄两部犯罪题材电影,此次创作的缘由是什么?
有人说我们选这个题材是“大数据筛选出的”,而这个电影开始筹备是3年前,拍摄是两年前,我们构思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要借用大数据这个手段。
我拍完第一个电影《受益人》之后就开始寻找第二个电影的题材,大量收集网上的新闻。这期间,我了解到一个间接认识的朋友就因为接触到网络赌博和网络诈骗,损失了大概50万元人民币,最后这个人自杀了。这个事情对我冲击很大,我意识到网络诈骗不光是要钱,还是要命的。在详细了解这个朋友受骗的全过程以后,我们才决定把它变成一个严肃题材的犯罪电影。
《孤注一掷》跟《受益人》相比,从投资规模、拍摄周期和演员数量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把控这样大规模的剧组和故事都有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当然,拍《受益人》时积累的经验对完成《孤注一掷》拍摄很有帮助,我觉得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又得到了新的提升。
是反诈宣传片,也是好电影
申奥:我们试图找到一部好的反诈宣传片跟好电影之间的共同点。影片达到了好的反诈效果,警醒了观众,同时观众又觉得这部电影好看,在观影的两个小时里得到了一些震撼,这就是成功的。
3年前,我们在筹备的时候其实完全没有研究过市场,当时甚至还有很多人提出来这是一个小众题材,因为他们认为被诈骗过的人是人群中的少数。但我们工作展开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现在的市场反响也印证了我们的决定,网络诈骗其实是一个受众很广泛的题材。
《法治周末》:据报道,片中有许多真实案件、真实人物的缩影。在影片筹备期,做过哪些采访调研?其中,哪些真实案例令你印象深刻,并在影片中有所体现?
《法治周末》:此次创作、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申奥:最困难的就是平衡戏剧真实跟生活真实的关系。现实的情况比电影能呈现的尺度要残忍许多,要既展现出现实中的犯罪的质感,同时又要在它能上映的尺度内把握好分寸,这个是最难的。
反派角色并不一定是凶神恶煞的
《法治周末》:如何评价演员在剧中的表现?很多网友认为王传君饰演的反派“太真实”了,也有网友称饰演程序员的张艺兴的演技让人“眼前一亮”。
申奥:就这些演员跟角色的匹配而言,用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很“贴脸”。我欣赏片中的所有演员,他们自身各自的性格都十分有魅力,很多演员的表现都超出我的预期,拍摄的条数也很少。
拍摄期间,大家彼此信任,合作融洽,对于他们在表演上的探索,我们很快就能达成共识,演员也很快能理解我想传达的意思,并在角色身上呈现出来。
演员张艺兴非常认真努力。每天拍完戏之后,他还要回去上网课、健身等,他是剧组睡得最晚的人,也是每天最早出工的,没有一次迟到。
王传君是我们剧组凝聚力的核心。他特别有亲和力,跟主创、所有演职人员的关系都特别好,但是一演起戏来他就会投入角色,这是演员的手艺,也是演员的能力。对于这个反派的塑造,我们参考了很多影视作品,最后他呈现的这个反派角色并不是凶神恶煞的,体现出了一种内在的阴冷气质。
《法治周末》:影片中阿才放走安娜,是案件最终得以侦破的关键,但很多观众认为这个转折有些牵强。
申奥:在观众反馈中,有人将阿才放走安娜解读为“纯爱”。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其实在阿才身上的很多细节,可以看到这个角色跟其他人与众不同的地方,等待观众去发现,然后给出更接近我们创作初衷的解读。
阿才这个情节的设定并非是对犯罪分子的洗白,最后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个桥段其实是映射现实案件中的一个真实人物,他的经历让我触动很深,他就是一个曾经的受害者,最后变成了加害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他跟新来的受害者会有一点点共情。
值得一提的是,阿天这个赌徒的设定,也是因为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其实会不会上圈套跟他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都毫无关系。恰恰是这样一个家境优渥的,从小被保护得很好,在很安全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对别人产生信任,更容易落入圈套。另外一个阐释就是,这样的人都落入了这个陷阱,那何况是你呢?
影片幕后的无名英雄
《法治周末》:电影中的反诈民警有没有现实中的原型人物?据你观察,反诈民警是怎样一个群体?
申奥:有一个现实原型。我们本来是想把他的照片、名字和他的成绩在片尾向观众公开的。但是为了保护这位警察,我们隐掉了他的名字,他成了一个无名英雄。
最开始剧本中这个角色是一名男性。而我们在做第一轮采访的时候,跟我们交流的第一位反诈警察是女性。跟她聊天的过程当中,我们慢慢了解到反诈警察除了神勇以外,还需要睿智、冷静、细心。最后我们决定把反诈警察这个人物调整为女性。
我了解到的反诈警察都非常有耐心,也极其有责任感,他们把受害者当成自己家人一样去劝阻开导。他们也很辛苦,随着案件量越来越大,他们工作量也很大。
《法治周末》:《孤注一掷》结尾留了一个悬念,是否有拍续集的打算?
申奥:目前没有拍续集的计划,那个镜头主要想表达的就是,网络诈骗很难根除,层出不穷,因此还是需要我们提升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