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律意识形态

风险防控、法律维权就选一站式法律服务平台-大律师在线!

客户至上团结协作引领创新

相信大家都知道意识形态吧,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那么什么是法律意识形态呢,它跟意识形态有什么关系呢,大律师在线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法律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区别

第一:基本概念。法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治理国家,即依法治国;而法制,指的是国家的法律制度。法治的对立面是人治;而法制的对立面是相对于非法律性质的社会规范而言,例如道德、宗教教规、村规民约等。

第三:性质区别。法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强调用法律的思维去治理国家,往往与民主和人权相联系,摆脱“人治”的思维,使国家的治理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改变而改变;而法制属于社会制度范畴,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目的是让国家事务的制度化、规范化、确定化和稳定化。

第四:形态区别。法治是动态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而法律制度是静态的,国家的法律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因此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了并不意味着依法治国就已经实现了。法律制度的建立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而依照依法治国是建立国家法律制度的目标和追求。

什么是法律意识形态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泛指人们对法律,特别是对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的总称。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念、知识、心理的总称,包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看法,对现行法律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对人们的行为的法律评价等。

不依赖于个人意志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法律意识得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现实基础。

意识形态,即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

法律意识的地位

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所涉及的对象是法律现象,这是法律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互区别的主要特点。

虽然政治意识、道德意识以及其他社会意识有时也涉及法律现象,但它们都不以法律现象为专门的对象。

心理感召

法律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比,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指令性,它对社会生活的法律要求或法律调整的反映比较及时、敏感;而其他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影响,常常是通过思想指导、情感熏陶、心理感召、习俗的维护等方式潜移默化地起作用,对社会的法律要求作用缓慢而持久。

在法律文化观念中,法律意识居于核心。一定的法律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体对于一定的法律现象的价值评价。社会主体在法律实践过程中,不仅创造了法律现象的价值,而且也认识到了这种价值,并且给予评价。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在法律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主观体验和认识在意识中的反映,是对法律现象本身的价值作出的主观价值判断。

问:法律意识主要表现为

答: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THE END
1.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内容提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法制传统与现代法治,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特别应重视现代法https://www.fwsir.com/fl/html/fl_20061124184554_6076.html
2.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内容提要:本论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探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在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法治与德治是社会治理的两大基石,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稳定、公正的社会秩序。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深刻地反映了法治与德治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于人的作用。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罪行既受到法律的制裁,也深受良知和道德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3.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7.(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 B是一种社会制度 C是一种社会意识 D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念和方法 正确答案:B 8.(单选题)我国目前尚无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而是以()为民事基本法律。 A物权法 B合同法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4.“规范法律意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完善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精神基础,"规范法律意识"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状态的重要标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根本性困境是"规范法律意识"缺失,而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就要从重视自主性建构、坚持实质性法治观、以http://www.yidu.edu.cn/detail/article/5779f80cede4fe1a95b445d0.html?q=C/N&uorg=999999
5.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④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2)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道德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6.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法治理想信念不牢固,法治建设水平待提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成就显著,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但公民整体法律意识还不强、高等教育领域法治理念缺少土壤和气候。法治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无论是高等教育宏观管理还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大多数管理模式还是以政府行政管理为主,政府教育http://www.jyb.cn/zggdjy/tjyd/201608/t20160828_67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