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演讲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

今天的中国为什么会选择“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什么要采取众多举措来推进法治?我想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传统管理的弊端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在管理思维和方式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处理问题通常还是四种方法:行政手段表现为命令,法律手段是依法作出决定,经济手段主要是补偿,强制手段是关押。四种方法从实践来看都不是非常有效。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要存在六个问题:第一是公权力滥用,有三大表现——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肆举办劳民伤财的活动;不作为,不履行法定职责。第二是核心价值观缺失。第三是公平理念没有充分实现。很多领域存在不公平制度,缺乏上升通道和机会公平,“拼爹”“拼关系”现象严重存在。第四是社会诚信体系缺乏。官员本来应该是社会诚信的表率,但很多官员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带头破坏社会诚信。第五是贫富差距。城乡之间,城市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之间,东西部之间,贫富差距非常大。第六是个人权利没有充分保障,尤其是对私有财产没有安全感,人心容易处于不安全状态。

上述问题主要是公权力滥用造成的,没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其根本原因就是宪法和法律没有权威。要解决中国社会的上述问题,就必须加强法治,把法治确立为社会必须捍卫的核心价值观。

利益多元化与法治

只要利益多元存在,矛盾就永远高发突发,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妥善调整多元利益的机制。我认为,只有用宪法和法律这个机制才能妥善调整多元利益关系。我们确定权利是否合法需要依法确定,利益之间的关系需要法律来确定,利益表达需要按照法律渠道,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必须依法解决。

如何让法律发挥上述作用?首先要保证司法独立。四中全会《决定》有三方面措施:保证司法独立,增强司法权威,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国家治理规则与法治

任何社会都必须有秩序,而秩序的形成和维持必须依赖规则。今天社会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规则不统一、不稳定。

当前,国家治理规则呈现“双轨制”,除了宪法、法律这条规则外,还有一套规则,就是重要报告、红头文件、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等。两套规则之间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四中全会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上致力于两件事:第一,两套规则并成一套规则;第二,在这一套规则里面要以宪法为核心。

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有四个原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社会的最高规则;从政治上说,宪法是不同利益的平衡器;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从公民角度来看,宪法是公民的根本活动准则。只有以宪法为核心,形成统一的宪法秩序,才能实现社会核心价值观所描述的生活。

宪法能成为核心,关键是要有违宪审查制度。我们怕老虎是因为老虎有牙齿,恶法怕宪法也是因为宪法有“牙齿”——违宪审查。我们目前虽然有一部宪法,在纸上有违宪审查制度,但是这个制度不具实效性,四中全会《决定》就是想给宪法装上一副“牙齿”。

四中全会《决定》有两个宪法实施举措:第一是把法制宣传日改为宪法日,第二是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核心价值观与法治

作为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法治与其他核心价值观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没有法治,其他核心价值观确立不起来。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核心价值观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其次,核心价值观不是空穴来风,具有坚实的社会基础。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老百姓自己的生活追求,中国共产党不过是代表民众将这种生活诉求表达出来而已,绝不是强加给人民。最后,核心价值观首先在宪法里,然后由法律把宪法确认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就是弘扬核心价值观,不实施宪法和法律,核心价值观就得不到彰显,就无法在民众心中生根发芽。

公权力与法治

把法治作为核心价值观,与公权力有很大关系。法治对国家权力有三个功能:第一是赋权,保证权力的正当性和合法性;第二是保权,即维持秩序,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第三是限权,表面上是限制权力,实际上是保障权力有效运行。

公权力是把“双刃剑”,既是保障人权的最有效力量,同时也是侵犯人权的最大祸害。公权力滥用是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而宪法和法律没有权威是社会的根本问题。因此,需要一个专门的《决定》来强化宪法、法律的权威,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为避免国家权力的滥用和扩张,人民选择一些道德品质优秀的人来行使国家权力。不过,单纯依靠道德自律是不行的,我们只能假设人是自私的,甚至有时候会变成魔鬼。因此,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代理人国家权力,保证同时又限制他们行使国家权力,最终达到保障人权的结果。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反腐败要解决三大问题,第一不能贪,第二不想贪,第三不敢贪。原来要解决的是“不敢贪”,四中全会要解决的则是“不能贪”。只有严格地实施宪法,按照宪法的原则和制度才能解决“不能贪”的问题。

市场经济与法治

一些官员经常感叹:老百姓不好管了!为什么不好管了?今天的老百姓脑子里面装的是自由、平等的权利,只能依法去管,必须建设法治政府,而法治政府必须是有限政府、阳光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

关于法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我有三点结论: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才能更好地依法治国。第二,四中全会《决定》的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这也是法治的核心。第三,四中全会《决定》把依法办事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指标,相信今后组织部门会制定一个系统的考核指标来具体考察。

(本文摘编自演讲嘉宾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九场活动的现场演讲实录。光明网记者蒋正翔、宋雅娟整理)

THE END
1.谈谈市抄济和法治的关系同时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要切实贯彻、实施好《民法典》,更好保障人民权益。 其次,处理好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党和国家通过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各级https://m.douban.com/note/846736321/
2.论市抄济是法制经济二、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一)从宏观上而言,市场经济是在法治的条件下,才能得以顺利运作。法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将起到直接性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7993年我国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加进世贸组织后,我们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faxue/143569.html
3.卫兴华:社会主义市抄济是法治经济理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以十八届四中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5/0105/c83859-26328218.html
4.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市抄济法治化中的作用与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居于首位,“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处于首要和根本地位[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化,将坚持党对经济http://www.sass.cn/109001/64206.aspx
5.推进政府与市场关系法治化转型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抄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建设目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也是不断调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践过程。政府与市场关系不仅是政治考量与经济计量的哲学范畴和数量概念,更应当是一个法治定量。法治化的政府与市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08-27/content-1629859.html
6.论市抄济是法治经济同时还要规定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原则、保障权利的程序以及其作出法律行为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乃至法律责任。由于市场经济主体是通过契约发生关系的,因此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平等的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胁迫行为和欺诈行为在经济活动中都是无效的,为了确保这种地位的平等,就必须依赖法治,如果没有法律上的http://cnc.jscj.com/jscj/ckhot/20031024161046.php
7.法治中国的意义及其实现内容摘要:法治中国并不是一个已经过时了的政治口号,法治在中国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文明进步的要求,更是社会和谐的保障。从法治的基本要素出发进行思考,可以发现,要在中国推进法治进程并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就必须正确处理权法关系,正确处理党法关系,完善法治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并构建适应法治https://law.kust.edu.cn/info/1127/1867.htm
8.浅谈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浅谈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 论文摘要: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依法_、依法行政,当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关键时期,提出依法_、依法行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依法_、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http://www.fanwy.cn/1w/204/407838.htm
9.2024年山东公务员考试常识积累: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山东公务员考试网(www.sdgwy.org)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德治和法治的关系”。 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德治与法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http://www.sdgwy.org/html/ggjczs/fl/202304/51_76955.html
10.经济法治市抄济(精选十篇)所谓法治经济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制定法律、法规、决定和命令等形式来调整经济关系和规范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并指导经济运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和惩罚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整个经济运行按照法律、法规预定的方式稳定、健康、持续有序的朝着市场规则方向发展。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wczb7pk.html
11.谈谈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的关系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下,更要坚持依法行政四、当前依法行政急需作好的几项工作……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_,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第一次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这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加强对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关系、依法行政在依法_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https://www.wm114.cn/wen/46/90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