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法律监督”宪法定位,推动宪法实施

坚守“法律监督”宪法定位,推动宪法实施

——检察机关弘扬宪法精神,服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件一级文物,这是1954年9月28日毛泽东主席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54年9月21日通过,现予公布。

这部与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同年而生、贯彻着宪法国家机构设置要求的基本法律,掀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崭新篇章。

做宪法信仰的崇尚者、宪法精神的弘扬者、宪法权威的捍卫者、宪法实施的保障者,一代又一代检察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着荣光,栉风沐雨、勇毅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检察机关坚守宪法定位,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也贡献更多推动宪法实施的检察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今年,是新中国宪法70周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完备。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宪法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宪法产生、发展、实施的历史过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的领导作用。2018年,现行宪法完成第五次修改,旗帜鲜明地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并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确认了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检察事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是立检之魂。检察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是检察工作的最高原则、最大优势,是检察事业行稳致远的最根本保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正确的方向,才能谱写推动宪法实施的检察实践新篇章——

聚焦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部署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大力整治趋利性执法司法等突出问题,“护”出经济发展的预期信心;

围绕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环保等民生热点以及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聚焦一个地区、一类人群、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等突出民生问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护质量安全2024”专项行动;

…………

近年来,聚焦宪法规定的国家发展目标,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任务、发展道路、奋斗目标不动摇,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首要任务履职尽责,以高质效检察履职,维护宪法权威,为推动宪法实施写下生动的检察注脚。

以人民为中心,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到实处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也是检察事业勇毅笃行的初心。

“当我们面临老百姓反映诉求时,该怎么做当手上有大量案件,办案压力大的同时,能否时时将人民群众的事情放在心上”这是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三级高级检察官施净岚作为授课教师,在国家检察官学院组织的初任检察官职前培训上发出的灵魂追问。

从检30年的经历,让她更加笃行“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心全意为人民,善于在法理情的有机统一中实现公平正义”的法治初心、检察初心。

最高检新一届党组履新之初,就明确提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这一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通过检察履职办案,在实体上确保实现公平正义,在程序上让公平正义更好更快实现,在效果上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做到检察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

“我们之前强调实体正义、程序正义,对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重视不够,而‘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要求检察办案要做到质量、效率、效果有机统一于公平正义,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务实体现。”胡思博说。

在胡思博看来,最高检近年来持续推动的检察听证,就是这一要求的集中体现。“检察听证是检察机关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的务实创新。”

今年7月10日,在“全过程人民民主”首提地——上海,最高检举办检察机关第一次听证观摩暨研讨活动。

把办案中的思考放在公开听证的“聚光灯”下,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又加强了办案过程的监督,在“应听证尽听证”的原则要求下,这种“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检察实践正在成为一种新常态。

依“宪”而行,进一步全面深化检察改革

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月29日,大检察官研讨班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开班。在这次重要会议上,面对纷繁复杂的检察改革任务,最高检党组明确提出,检察机关要始终坚持法律监督宪法定位,自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大格局中找准定位、发挥作用。

如何在法治轨道上找准定位、推动改革回答时代之问,需要务实具体的检察实践。

11月20日,福建福州,全国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后召开的首次刑事检察工作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最高检再次强调“两个回归”,指出检察履职要回归到办案基本职责上、回归到具体案件办理上,并就此进行集中讨论。与会代表的充分讨论、真知灼见,共同指向一个中心点——宪法第1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检察机关的主责主业是法律监督,基本形式是办案,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案件的每一个环节,是检察机关聚焦法律监督主责主业、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使命。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是检察机关的根,也是一切检察改革、检察工作的基本遵循。

纵观近年来检察实践,不论是构建“四大检察”基本监督格局,还是依法一体履职、综合履职,无不体现着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职责使命,检察机关职权不断发展变化,但“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根本定位始终没有变。

时针拨到70年前。

1954年9月,全国各地选举产生的12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的“五四宪法”,奠基了国家机构体系的基本框架,而同时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的新篇章。

依“宪”而行的70年,见证着检察机关坚守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定位、开创进取的检察实践,也谱写着一曲保障宪法法律正确实施的华美乐章。

THE END
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纪必严违法必究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纪必严违法必究是什么时候提出的相关的重点试题 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重点推荐指数: 答案解析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个方面相 https://www.shangxueba.cn/zj46911.html
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在哪次会议提出的()【试题参考答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在哪次会议提出的( ) ,组卷题库站http://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53318696.shtml
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在哪次会议提出的()2. 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建国初期( ) A . 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53318696
4.()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C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D八届全国人大第六次会议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https://www.examk.com/p/2523815250.html
5.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A正进入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A、正确 B、错误 点击查看答案http://www.ppkao.com/wangke/daan/e254b165e5ae4cffbc573730d2a9e009
6.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哪次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二大 B.一届全国人大 C.全国政协一次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 查看答案https://m.gd.huatu.com/tiku/2596995.html
7.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905b38527deeca3ba57aeac2eafd28aa.html
8.“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在党的()前召开的【单选题】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体现了 A. 实行依法治国的要求 B. 实行以德治国的要求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党中央要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在各项执法工作中,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 ) A.https://m.shuashuati.com/ti/760aca80bd164e51b3601d3afec6e9eb.html
9.#法考##法考主观题##法考论述题##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四重维度#逻辑#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把民主当作制度化民主、法律化民主加以建设,并提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邓小平法治理论使毛泽东法治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和理想的升华。邓小平法治理论集中体现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922442702520681
10.精华区文章阅读3.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正确选项:3 你的选项: 3 第39题.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进军,各新解放区建立的临时的过渡性政权最早是( )。 1.军事管制委员会 2.地方人民政府 3.地方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正确选项:1 你的选项: 1 第40题.1993年8月召开的中纪委( )会议首次提出了反腐败斗争三项工作https://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2Fgroups%2Ftalk.faq%2FCampusLife%2FGraduate%2F8%2Fdangyuanzice%2FM.1105021806.L0
11.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地位各是什么?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有力保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实现这四个方面的统一,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保证。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https://www.360doc.cn/mip/811157873.html
1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严违法必究是什么律师普法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的意思是说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执法必严则是指执法者在执法时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法规,违法必究是指如果有人违法了必须的要依法追究。 1、社会主义法制通常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或者指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代表了https://www.110ask.com/tuwen/2211579722984006041.html
13.有法可依题目答案解析,有法可依题目答案解析5要以这次宪法修改为契机,深入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把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免费查看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目: 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其核心是()。 A.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B.https://www.12tiku.com/newtiku/so-%E6%9C%89%E6%B3%95%E5%8F%AF%E4%BE%9D-l5.html
14.中央文献重要术语译文(2)1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ensure that laws are put in place, observed, and strictly enforced and that anyone who violates the law is held to account 13、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take a well-conceived approach to law-making, and ensure that law is strictly enfhttps://www.kaoyan365.cn/mti/51430.html
15.吴邦国: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更为突出[吴邦国]各位代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在继续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103/10/t20110310_22286175.shtml
16.加强法治建设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的立法实际上成了一种利益博弈,不是久拖不决,就是制定的法律法规不大管用,一些地方利用法规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对全国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造成障碍,损害国家法治统一。 对执法领域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甚至以权压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等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ltxug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