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们杀害动物的行为日趋猖狂,这都是由哪些错误的观点导致的?佛教是如何看待人和动物的关系?
32、2012年5月,缅甸籍毒贩糯康在泰国境内制造“湄公河惨案”,杀害了十余名我国船员,后被老挝移送到我国受审。我国司法机关对于糯康进行刑事审判的依据是()。
A、属地管辖权
B、保护管辖权
C、普遍管辖权
D、属人管辖权
38、用投放危险物质的方法杀害特定的人,其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同时危害到公共安全的,对该行为应认定为()
A、故意杀人罪
B、投放危险物质罪
C、故意杀人罪和投放危险物质罪数罪
D、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
45、张某在绑架他人之后将人质残忍地杀害。张某的行为()
A、构成绑架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
C、以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并罚
D、不负刑事责任
17、继承人由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B、遗弃被继承人
C、伪造遗嘱
D、隐匿遗嘱
甲以故意杀害的目的将乙击倒。甲以为乙死亡,便离开现场,但事实上乙只是陷入昏迷。关于下列情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通知丙去收尸,丙到现场后发现乙还活着,用石头将其砸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B.甲次日回到现场,打算收尸,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便将昏迷的乙扔到河中,乙被水呛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C.乙昏迷后吸入过量砂砾死亡。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D.乙醒来后,因身受重伤,浑浑噩噩走到公路上,汽车躲闪不及,乙被撞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86.据中共六大时的的不完全统计:从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万人.
A、15
B、20
C、30
D、31
以下犯罪中的犯罪主体包括自然人与单位的有()。
A.盗伐林木罪
B.滥伐林木罪
C.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D.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
1970年的一个冬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被纳粹杀害的波兰人纪念碑前神色凝重地跪下了。这一举动的内涵表明德国()。
A.曾经占领波兰
B.深刻反省历史
C.实行非军事化
D.奉行和平外交
41根据我国法规定,一个甲国的人在一列行驶在我国境内的乙国列车上对丙国公民实施犯罪,并故意杀害丙国公民。应当适用()。
A.我国刑法
B.甲国刑法
C.乙国刑法
D.丙国刑法
83甲绑架乙,向乙的父母勒索钱财,乙父母无法拿出该笔款项。甲见无法要到钱财,便杀害乙逃走。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与故意杀人罪,应数罪并罚。()
181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内地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魏某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些犯罪()
A.积极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
B.故意杀人罪
C.绑架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9甲在乙所熬的药中投毒欲杀害乙,不料乙熬药是为了给牛治病,牛吃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81魏某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内地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魏某的行为构成下列哪些犯罪()
78妻子甲为杀害丈夫乙,准备了有毒咖啡,打算等丈夫回家后给丈夫喝。在丈夫回家前,妻子去超市购物。但在妻子回家之前,丈夫乙提前回家喝了有毒咖啡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本案属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甲的行为同时触犯了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择一重罪论处
D.乙自饮毒药,属于被害人自陷风险,故甲不应对乙的死亡负责
54在张三涉嫌故意杀害王七的案件中,下列哪些人员属于诉讼参与人()
A.张三的律师辩护人李四
B.侦查阶段为张三提供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翻译人员
C.公安机关负责死因鉴定的法医
D.法庭调查阶段就王七死因鉴定意见出庭发表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83绑架犯A绑架了B的儿子,要求B抢劫银行巨额现金,否则杀害其子。B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而实施了抢劫银行的行为。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将B是否在客观上具有分担犯罪事实的行为作为是否成立紧急避险的唯一标准,那么本案中的B不成立紧急避险
B.若将B是否有其他办法来挽救儿子生命作为评价其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的核心点。如果B在当时确实只有按照A的要求去做的唯一途径,那么B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
C.如果认定B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那么银行职员不知情反抗的行为不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D.如果认定B的行为成立紧急避险,那么银行职员在知情下反抗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87赵某、石某抢劫杀害李某,被路过的王某、张某看见并报案。赵某、石某被抓获后,2名侦查人员负责组织辨认。关于辨认的程序,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在辨认尸体时,只将李某尸体与另一尸体作为辨认对象
B.在2名侦查人员的主持下,将赵某混杂在9名具有类似特征的人员中,由王某、张某个别进行辨认
C.在对石某进行辨认时,9名被辨认人员中的4名民警因紧急任务离开,在2名侦查人员的主持下,将石某混杂在5名人员中,由王某、张某个别进行辨认
D.根据王某、张某的要求,辨认在不暴露他们身份的情况下进行
13甲欲杀丙,假意与乙商议去丙家“盗窃”,由乙在室外望风,乙照办。甲进入丙家将丙杀害,出来后骗乙说未窃得财物。乙信以为真,悻然离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欺骗乙望风,构成间接正犯。间接正犯不影响对共同犯罪的认定,甲、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乙企图帮助甲实施盗窃行为,却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故对乙应以盗窃罪的帮助犯未遂论处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乙以非法侵入住宅罪论处。两人虽然罪名不同,但仍然构成共同犯罪
D.乙客观上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但因其仅有盗窃故意,故应在盗窃罪法定刑的范围内对其量刑
61甲、乙合谋杀害丙,计划由甲对丙实施砍杀,乙持枪埋伏于远方暗处,若丙逃跑则伺机射杀。案发时,丙不知道乙的存在。为防止甲的不法侵害,丙开枪射杀甲,子弹与甲擦肩而过,击中远处的乙,致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丙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依具体符合说,丙对乙的死亡结果没有故意
B.丙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依法定符合说,丙对乙的死亡结果具有故意
C.不论采取何种学说,丙对乙都不能构成正当防卫
D.不论采用何种学说,丙对甲都不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70医生甲悄悄溜进病人乙的病房,手里藏着毒针,准备给乙打,欲杀害乙。甲看到乙背对门口侧身躺在床上睡着了,轻手轻脚来到床边,朝着乙裸露出来的一只手臂正准备注射,突然,乙翻身用刀刺向甲,致甲重伤倒地。原来,乙对甲的前期治疗很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后遗症就是甲的疏忽造成的,一直伺机报复,知道每到此时甲会进来给自己打针,便实施突然袭击。但乙不知道甲这次要打的是毒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乙的行为属于偶然防卫
B.乙的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
C.根据结果无价值论,乙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D.根据行为无价值论,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未遂
28甲乙丙因共同故意杀害丁被追诉,丙在逃,甲乙依法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执行法院在执行前发现乙还涉嫌另外一起诈骗犯罪,应当暂停对甲和乙的执行
B.执行法院在执行前得知丙已归案,应当暂停对甲和乙的执行
C.甲在被执行前揭发了好朋友戊盗窃共享单车的犯罪事实,应当暂停对甲的执行
D.执行法院在执行前发现在另一起王某抢劫案中,甲曾经为王某提供隐藏住处,应当暂停对甲的执行
24王某(13周岁)强奸了妇女后又杀害妇女,逃到朋友李某(17周岁)处寻求躲藏。李某收留了王某,但1个月后被警方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王某以强奸罪论处
B.对王某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C.对李某以窝藏罪论处
D.对王某不作犯罪处理,因此王某不属于犯罪分子,李某不构成窝藏罪
8甲欲杀丙,假意与乙商议去丙家“盗窃”,由乙在室外望风,乙照办。甲进入丙家将丙杀害,出来后骗乙说未窃得财物。乙信以为真,悻然离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91甲为抢劫入室将黄某杀害,乙正巧也来黄某家串门,在进入房屋发现黄某死亡后顿起歹意,甲遂同意乙帮助寻找财物,乙翻箱倒柜找到500元现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否认承继的共同犯罪,则乙属于入户盗窃,成立盗窃罪
B.如否认承继的共同犯罪,则乙不构成犯罪
C.如承认承继的共同犯罪并坚持因果共犯论,则乙成立抢劫罪,需对死亡结果负责
D.如承认承继的共同正犯并坚持因果共犯论,则乙成立抢劫罪,但无须对死亡结果负责
56贾某用残忍的手段杀害白某,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鉴于有自首行为,某中院一审判决贾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下列关于本案的后续程序表述错误的是:()
A.如果检察院抗诉,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判无期徒刑的。应当直接改判
B.如果被告人提出上诉,检察院没有抗诉,高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应当直接改判
C.上诉、抗诉期限届满后,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中院报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量刑应当判无期徒刑的,应当直接改判
D.上诉、抗诉期限届满后,被告人不上诉,检察院不抗诉,中院报高级人民法院复核,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后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应当改判,对被告人限制减刑
E.如果检察院二审抗诉,二审法院改判死刑立即执行,上报最高院核准,最高院认为该案不能判决死刑立即执行,直接改判为死缓并限制减刑
54甲计划杀害仇人,向某公安局的警察乙租用其配枪,乙不问原委便将手枪出租给甲.并称“你无论拿它做什么事都与我无关”。当晚丙为盗窃钱财进入甲家,将甲的手提包拿走,回家后发现包里有一支手枪,遂将手枪交与好友丁保管,一个月后,丁携带该枪支抢夺他人财物。关于本案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预备,属于牵连犯
B.乙成立非法出租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属于想象竞合犯
C.丙成立盗窃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应当数罪并罚
D.丁成立非法持有枪支罪与抢劫罪,属于吸收犯
28中国的一架飞机在印度领空飞行期间,英国人雪诺在飞机上杀害了中国人张三(家住上海),该飞机经停广州最终飞往北京。雪诺在北京入境,最终在青岛被抓获。下列哪个法院有管辖权()
A.广州
B.北京
C.上海
D.青岛
98谢某在其女友张某家中吃饭,两人发生口角,谢某持弹簧刀将张某杀害后离开。翌日,谢某突然想起弹簧刀忘在张某房间,遂又返回,取刀时发现张某的手机放在床上,遂顺手将手机拿走。关于谢某拿走手机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被评价为抢劫取财即可,不再单独予以评价
B.如果肯定死者的占有,则谢某的行为成立盗窃罪
C.如果否认死者的占有,则谢某的行为成立侵占罪
D.我国实务界的看法认为成立盗窃罪
63医生甲悄悄溜进病人乙的病房,手里藏着毒针,准备给乙打,欲杀害乙。甲看到乙背对门口侧身躺在床上睡着了,轻手轻脚来到床边,朝着乙裸露出来的一只手臂正准备注射,突然,乙翻身用刀刺向甲,致甲重伤倒地。原来,乙对甲的前期治疗很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后遗症就是甲的疏忽造成的,一直伺机报复,知道每到此时甲会进来给自己打针,便实施突然袭击。但乙不知道甲这次要打的是毒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甲将乙(6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的父亲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的父亲已经报案,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到了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构成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B.丙构成绑架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甲丙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D.甲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80医生甲悄悄溜进病人乙的病房,手里藏着毒针,准备给乙打,欲杀害乙。甲看到乙背对门口侧身躺在床上睡着了,轻手轻脚来到床边,朝着乙裸露出来的一只手臂正准备注射,突然,乙翻身用刀刺向甲,致甲重伤倒地。原来,乙对甲的前期治疗很不满意,认为自己的后遗症就是甲的疏忽造成的,一直伺机报复,知道每到此时甲会进来给自己打针,便实施突然袭击。但乙不知道甲这次要打的是毒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53甲乙丙因共同故意杀害丁被追诉,丙在逃,甲乙依法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在执行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41王某(13周岁)强奸了妇女后又杀害妇女,逃到朋友李某(17周岁)处寻求躲藏。李某收留了王某,但1个月后被警方发现。下列说法正确是
21王某(13周岁)强奸了妇女后又杀害妇女,逃到朋友李某(17周岁)处寻求躲藏。李某收留了王某,但1个月后被警方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甲将乙(6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的父亲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的父亲已经报案,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到了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36丈夫甲欲与乙离婚,乙不同意,丙建议甲在牛奶里投毒杀害乙,甲听从了丙的建议,把有毒的牛奶拿给乙,乙把牛奶递给儿子丁喝,甲看见后说了一句“儿子已经喝过牛奶了,别给他喝”,乙没有听甲的话,甲看着丁喝下牛奶后转身离去,丁喝下牛奶后呕吐不止,乙马上将丁送往医院,经抢救后脱险,分析本案中正确的有:
A.丙对儿子属于对象错误,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B.丙对乙故意杀人未遂
C.甲对乙故意杀人未遂
D.甲对儿子故意杀人未遂
25为勒索钱财,左某绑架王某之女并将其杀害,一审法院判处左某死缓,并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某人民币35万元。检察院未提起抗诉,左某和王某军对附带民事部分提起上诉。关于本案的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二审期间王某增加独立诉讼请求,法院可以调解
B.二审法院应将刑事部分与民事部分一并处理
C.二审审结前可能暂缓将左某送监执行
D.二审法院不得增加左某的赔偿金额
53甲为报复杀害其仇人乙,在农贸市场将自制的爆炸装置点燃后掷向乙,致乙重伤,并造成三名菜农轻伤。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A.故意杀人罪
B.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
C.故意伤害罪
D.爆炸罪
30甲以为乙要去杀丙,为乙加油打气,虽乙本不欲杀丙,却因此产生了杀丙的意思而杀害丙,并在丙死后取走了丙随身财物。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帮助犯
D.甲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
31甲在家中吸毒后产生幻觉,快递员乙前来甲家中送快递,甲以为前来送快递的快递员乙要杀害自己,将乙打成重伤。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不需要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甲产生了幻觉,没有意志自由,缺乏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构成犯罪
C.甲产生了幻觉,但是是其自已吸毒导致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虽然有吸毒的故意,但没有伤害的故意,仅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17孙某将李某杀害,经鉴定孙某系精神病人,甲县检察院遂向甲县法院申请适用强制医疗程序。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法院决定强制医疗前,甲县检察院可以对孙某采取临时的保护性约束措施
B.甲县法院受理检察院的强制医疗申请后,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C.甲县法院审理该案,应当会见孙某
D.经审理发现孙某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直接判处孙某故意杀人罪
73在袁某涉嫌故意杀害范某的案件中,下列哪些人员属于诉讼参与人
A.侦查阶段为袁某提供少数民族语言翻译的翻译人员
B.公安机关负责死因鉴定的法医
C.就证据收集合法性出庭说明情况的侦查人员
D.法庭调查阶段就范某死因鉴定意见出庭发表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60甲、乙合谋杀害丙,计划由甲对丙实施砍杀,乙持枪埋伏于远方暗处,若丙逃跑则伺机射杀。案发时,丙不知道乙的存在。为防止甲的不法侵害,丙开枪射杀甲,子弹与甲擦肩而过,击中远处的乙,致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7甲欲杀丙,假意与乙商议去丙家“盗窃”,由乙在室外望风,乙照办。甲进入丙家将丙杀害,出来后骗乙说未窃得财物。乙信以为真,悻然离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
6甲欲杀丙,假意与乙商议去丙家“盗窃”,由乙在室外望风,乙照办。甲进入丙家将丙杀害,出来后骗乙说未窃得财物。乙信以为真,悻然离去。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7甲将乙杀害,经鉴定甲系精神病人,检察院申请法院适用强制医疗程序。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院审理该案,应当会见甲
B.甲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法院可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担任其诉讼代理人
C.甲出庭的,应由其法定代理人或诉讼代理人代为发表意见
D.经审理发现甲具有部分刑事责任能力,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
95共用题干赵某、石某抢劫杀害李某,被路过的王某、张某看见并报案。赵某、石某被抓获后,2名侦查人员负责组织辨认。请回答第92—93题。
66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诈骗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甲所犯三罪均在追诉期限内
B.对甲所犯的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与盗窃罪应分别定罪量刑后,实行数罪并罚
C.甲如实供述了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成立自首,故对盗窃罪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审判时已满18周岁,虽可适用死刑,但鉴于其有自首表现,不应判处死刑
51共用题干赵某、石某抢劫杀害李某,被路过的王某、张某看见并报案。赵某、石某被抓获后,2名侦查人员负责组织辨认。请回答第92—93题。
A.如对尸体的辨认过程没有录像,则辨认结果不得作为定案证据
B.如侦查人员组织辨认时没有见证人在场,则辨认结果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C.如在辨认前没有详细向辨认人询问被辨认对象的具体特征,则辨认结果不得作为定案证据
D.如对赵某的辨认只有笔录,没有赵某的照片,无法获悉辨认真实情况的,也可补正或进行合理解释
15甲架好枪支准备杀乙,见已患绝症的乙踉跄走来,顿觉可怜,认为已无杀害必要。甲收起枪支,但不小心触动扳机,乙中弹死亡。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仅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仅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过失致人死亡罪
D.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过失致人死亡罪
法院受理叶某涉嫌故意杀害郭某案后,发现其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经鉴定,叶某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法院审理后判决宣告叶某不负刑事责任,同时作出对叶某强制医疗的决定。关于此案的救济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对叶某强制医疗的决定,检察院可以提出纠正意见
B.叶某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C.叶某对强制医疗决定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出上诉
D.郭某的近亲属可以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69甲国公民彼得,在中国境内杀害一中国公民和一乙国在华留学生,被中国警方控制。乙国以彼得杀害本国公民为由,向中国申请引渡,中国和乙国间无引渡条约。关于引渡事项,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对乙国无引渡义务
B.乙国的引渡请求应通过外交途径联系,联系机关为外交部
C.应由中国最高法院对乙国的引渡请求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定
D.在收到引渡请求时,中国司法机关正在对引渡所指的犯罪进行刑事诉讼,故应当拒绝引渡
591980年初,张某强奸某妇女并将其杀害。1996年末,张某因酒后驾车致人重伤。两案在2007年初被发现。关于张某的犯罪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应当以强奸罪、故意杀人罪和交通肇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数罪并罚
B.应当以强奸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C.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D.不应当追究任何刑事责任
17甲想杀害身材高大的乙,打算先用安眠药使乙昏迷,然后勒乙的脖子,致其窒息死亡。由于甲投放的安眠药较多,乙吞服安眠药后死亡。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预备行为导致了乙死亡,仅成立故意杀人预备
B.甲虽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但所预定的实行行为(勒乙的脖子)并未实施完毕,故只能认定为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甲已着手实行杀人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
D.甲的行为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60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刘某在本案中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B.刘某在本案中存在打击错误
C.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D.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6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
68李某在法庭上作证说,他曾听徐某讲述其如何杀害高某的经过。李某向法庭提供的证言,属于证据分类中哪类证据?
A.传来证据
B.直接证据
C.有罪证据
D.言词证据
19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M确的?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正确答案:B
本题解析:。无论实际打击结果是什么,甲乙二人出于同一犯罪故意,共同对丙开枪,因此二人构舉故意杀人罪的共犯。甲乙在开枪时,对行为对象并无认识错误,但由于枪法不准,没有打击到欲打击的被害人,这种情况被称为打击错误。本题中乙的行为是犯罪未遂,甲的行为则是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对这种行为定罪的原则是主客观相统一,即不能仅根据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或仅根据行为的客观事实认定犯罪,而应在故意内容与客观行为相统一的范围内认定犯罪。在重罪不处罚未遂的情况下,如果重罪与轻罪同质,则在重合的限度内成立轻罪的既遂犯。如果重罪处罚未遂犯,且重罪的未遂犯重于轻罪的既遂犯,则应以重罪的未遂犯论处。所以,本题中甲仍然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8朱某因婚外恋产生杀害妻子李某之念。某日晨,朱某在给李某炸油饼时投放了可以致死的“毒鼠强”。朱某为防止其6岁的儿子吃饼中毒,将其子送到幼儿园,并嘱咐其子等他来接。不料李某当日提前下班后将其子接回,并与其子一起吃油饼。朱某得知后,赶忙回到家中,其妻、子已中毒身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朱某对其妻、子的死亡具有直接故意
B.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间接故意
C.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具有过失
D.朱某对其子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
481994年1月2日,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失踪,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佘祥林杀害。同年4月28日,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后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因行政区划变更,佘祥林一案移送京山县公安局,经京山县人民法院和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2005年9月2日佘祥林领取70余万元国家赔偿。关于这场冤案的反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期以来我国公安刑侦部门有“命案必破”的硬性要求,这让政法工作中向来有“重打击、轻保护”的倾向,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对犯罪的震慑力,但却无法避免造成冤案,法律的秩序与正义这两大价值之间存在着冲突
B.经调查,佘祥林在讯问时曾遭刑讯逼供。尽管法律价值之间并无位阶关系,但这种亵渎司法正义的行为是不为人认可的,即使通过刑讯逼供能够得到一个真实的案件结果也并非可取之举
C.该案尚在调查阶段时,张在玉家人就不停向公安司法机关施加压力,这种“民愤”也是导致冤案产生的原因之一。司法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民愤”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不能为了秩序而舍弃正义
D.该案的调查过程中存在很多疑问,办案人员之间对证据认识都有分歧,但经过市、县两级政法委组织有关办案单位、办案人员进行协调,并提出了明确处理意见,要求京山县法院“一审拉满(判15年),中院二审维持原判”。这种“先定后审”的做法追求法律施行的效率,却丢了司法公正与公民自由,典型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91994年1月2日,张在玉因患精神病走失失踪,张的家人怀疑张在玉被丈夫佘祥林杀害。同年4月28日,佘祥林因涉嫌杀人被批捕,后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后因行政区划变更,佘祥林一案移送京山县公安局,经京山县人民法院和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1998年9月22日,佘祥林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2005年3月28日,佘妻张在玉突然从山东回到京山。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经重新开庭审理,宣判佘祥林无罪。2005年9月2日佘祥林领取70余万元国家赔偿。关于这场冤案的反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59甲市一对蒲姓夫妻发生争执,争执中丈夫将妻子杀害,9岁的孩子成为孤儿。在主办此案的同时,主办检察官杨某还从法律政策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的建议,建议很快被采纳。对于检察官杨某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A.杨某的本职工作是主办案件,不应该将精力投入到理论研究中
B.弘扬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是一项重要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准则
C.杨某因为对检察工作提出改革意见被采纳,应该受到奖励
D.杨某的行为不符合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要求
A.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缓解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
B.在这个案件中,“任何人不能从自己的过错中受益”属于公理性原则
C.根据穷尽法律规则的基本要求,只有无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况下,法律原则才可以发生作用
D.法律原则可以作为实质性标准,对整个实在法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加以评判,排除规则适用,而适用法律原则,具有裁判功能
96甲国公民彼得,在中国境内杀害一中国公民和一乙国在华留学生,被中国警方控制。甲国以彼得是本国公民为由,乙国以彼得杀害本国公民为由,分別向中国申请引渡,中国和甲、乙两国国间均无引渡条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可以拒绝将彼得引渡给对乙国
C.中国可以既不对彼得进行庇护,也不将其引渡给甲国
39甲市一对蒲姓夫妻发生争执,争执中丈夫将妻子杀害,9岁的孩子成为孤儿。在主办此案的同时,主办检察官杨某还从法律政策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的建议,建议很快被采纳。对于检察官杨某的行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哪些选项?()
30甲、乙均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甲教唆乙杀害丙,后乙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由于丙苦苦哀求而放弃,丙没有受到任何伤害。依照刑法规定,对乙应如何处理?()
A.应当从轻处理
B.可以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处罚
D.应当免除处罚
11妻子由于有外遇而与其共谋杀害丈夫。外遇买来毒药后,交给妻子。但妻子在下毒后尚未端给丈夫之前,心生悔意,觉得毕竟是自己的原配丈夫,于是将毒药倒掉。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妻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预备
B.妻子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中止
C.对妻子的行为应当减轻处罚
D.外遇的行为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的未遂
39某甲意图杀害某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跨江大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A.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B.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C.是意外事件
D.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A.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缓解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
74某县粮食局局长郝某花钱雇两个杀手杀害反映自己问题的粮食局副局长张某,两个杀手错将和张某穿着比较相似的魏某杀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郝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两位杀手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C.郝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D.两位杀手构成一个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和一个过失致人死亡罪
36夏某绑架郭某索要高额赎金,得知郭某的家人报警,就残忍地将郭某杀害。随即某被公安机关抓获,侦查人员在对夏某进行讯问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B.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
C.录音或者录像可以全程进行
D.录音或者录像不需要全程进行
31夏某绑架郭某索要高额赎金,得知郭某的家人报警,就残忍地将郭某杀害。随即夏某被公安机关抓获,侦查人员在对夏某进行讯问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甲女因恨男友乙抛弃她而产生杀害乙的念头,但恐力单不敌,故计划欺骗乙服安眠药,等其熟睡时再用刀将其刺杀。某日,甲将乙诱到自己家中劝其服下装有安眠药的饮料致其熟睡,不料乙另一女友找来,与甲发生争吵厮打,并将熟睡的乙打醒拖走。对甲应当如何处罚:()
A.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减轻处罚
53刘某基于杀害潘某的意思将潘某勒昏,误以为其已死亡,为毁灭证据而将潘某扔下悬崖事后查明,潘某不是被勒死而是从悬崖坠落致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44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61犯罪人甲早就有杀害乙的意思,某日知道乙躲在屏风后面喝茶,就对刚从他处走来的丙说:"你不是一直对A公司有仇吗,这是该公司昨天新买的屏风,价值8万元,把它砸坏算了。"于是,丙从屋外拣起一块石头,直接向屏风扔去,砸坏了屏风,同时将乙砸死。司法机关事后调查得知,丙不知道有人在屏风后面。请问:(1)对于乙的死亡,甲、丙是否都需要负责如果应负责,罪名是什么;如果不应负责,理由何在(2)对A公司屏风的损坏,甲和丙是否均应承担刑事责任如果应负责,罪名是什么;如果不应负责,理由何在(3)本案最终应如何处理
11我国公民甲在某国杀害乙(无国籍人)如甲在该国服完刑回到国内,我国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对甲行使形式管辖权的根据是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通管辖
10甲意图杀害张三,在实行犯罪时误把李四认作张三而杀死,张三未遇害。对甲的行为应当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我国公民甲在某国杀害Z(无国籍人),被该国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如甲在该国服刑完毕回到我国,我国司法机关依照刑法对甲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根据是()。
D.普遍管辖原则
40甲以自己为受益人给妻子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后设计杀害了妻子,并以妻子意外死亡为由,申请并获得保险金80万元。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合同诈骗罪一罪
B.保险诈骗罪和故意杀人罪
C.故意杀人罪一罪
D.保险诈骗罪一罪
39甲以自己为受益人给妻子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险,后设计杀害了妻子,并以妻子意外死亡为由,申请并获得保险金80万元。甲骗取保险金和杀害妻子的犯罪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连续犯
C.吸收犯
D.牵连犯
72012年5月,缅甸籍毒贩糯康在泰国境内制造“湄公河惨案”,杀害了十余名我国船员,后被老挝移送到我国受审。我国司法机关对于糯康进行刑事审判的依据是()。
A.属地管辖权
B.保护管辖权
C.普遍管辖权
D.属人管辖权
12甲雇佣乙杀害胡某,并且带乙辨认了胡某。乙在某夜将王某误当做胡某而杀害。甲因此拒付“佣金”。在本案中()。
C.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D.乙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甲喜新厌旧,欲杀害妻子乙后与情妇结婚,虽然明知其儿子丙有与乙在同一饭碗里吃饭的习惯,由于杀乙心切而不顾丙的死活,仍在乙的饭碗里投放毒药。结果乙、丙均中毒身亡。本案中甲对丙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16甲为报复杀害其仇人乙,在农贸市场将自制的爆炸装置点燃后掷向乙,致乙重伤,并造成三名菜农轻伤。对甲的行为应定为()。
6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救。甲的行为属于()。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28甲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A.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B.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95李某蓄意杀害杨某。一日,李某躲在暗处向杨某开枪射击,未射中。这时其枪中尚有子弹,因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射击,仓皇离开。李某的行为是()。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D.意外事件
78李某蓄意杀害杨某。一日,李某躲在暗处向杨某开枪射击,未射中。这时其枪中尚有子弹,因怕罪行暴露,遂停止射击,仓皇离开。李某的行为是()。
30甲将乙杀害。甲侵害了乙的()
A.荣誉权
B.名誉权
C.生命权
D.姓名权
131927年4月下令杀害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军阀是()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蒋介石
27左联刊物《前哨》第一期是《纪念战死者战号》,这是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左翼作家()
A.柔石、殷夫、冯铿、胡也频、洪灵菲
B.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潘漠华
C.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应修人
D.柔石、殷夫、胡也频、冯铿、李伟森
38甲与乙共谋杀害丙,但乙临时改变主意,并没有前往犯罪地点,最后,甲单独将丙杀害。对甲、乙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构成共同犯罪
B.不属于共同犯罪
C.甲单独构成故意伤害罪
D.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93甲将乙(8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父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父已经报警,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来到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和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
B.甲和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和丙二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和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841999年11月,甲(17周岁)因邻里纠纷,将邻居杀害后逃往外地。2004年7月,甲诈骗他人5000元现金。2014年8月,甲因扒窃3000元现金,被公安机关抓获。在讯问阶段,甲主动供述了杀人、诈骗罪行。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C.甲如实供述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成立自首,故对盗窃罪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9犯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对被组织人、运送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A.以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从重处罚
B.以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处罚
C.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择一重罪处罚
D.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21法院受理叶某涉嫌故意杀害郭某案后,发现其可能符合强制医疗条件。经鉴定,叶某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法院审理后判决宣告叶某不负刑事责任,同时作出对叶某强制医疗的决定。关于此案的救济程序,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七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31莱位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有学生突然站起来提问“为什么在蒋介石杀害了众多共产党人后,共产党仍选择和平解决”。针对这一突发状况,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认真与积极,接下来根据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赞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另一组强调应该杀摔蒋介石。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问题:(1)你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2)如果你是该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中的这一突发状况
11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七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D.报纸舆论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81公民甲想与妻子乙离婚,但乙不同意,甲就决定杀害乙。在乙的生日那天,甲将一包毒药拌在了乙最喜欢吃的菜里。不料乙的朋友丙来到他们家里为乙庆祝生日,并先吃了拌有毒药的菜,甲见丙吃那盘菜也很着急,但是怕事情败露而没有阻止丙,最后导致丙中毒死亡。甲的行为()。
A.构成故事杀人罪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构成投毒罪
D.算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但未构成犯罪
6投保人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故意杀害被保险人,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法院应对投保人()。
A.以故意杀人罪定罪
B.以保险诈骗罪定罪
C.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定罪,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A.公众目睹别人身临危难,是公众人性的丧失
B.经常目睹暴力事件,导致公众的麻木不仁
C.目睹事件发生,而不予帮助,可能是由于其他人在场,抑制了助人动机,导致社会责任的分散
D.面对危险人们都有自保的倾向
68[4.试题重复].在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共杀害了约()中国军民。
A、10万以上
B、30万以上
C、5万
D、50万以上
9.一个可怕的预言:你将杀害你的亲身父亲,并娶你的生母为妻,还留下可恶的孩子在世上。这个可怕的预言中的“你”指的是()。
A、波吕玻斯
B、墨洛珀
C、俄狄浦斯
D、忒修斯
210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杀害商鞅后,启用魏人公孙衍为大良造,继续实行攻魏的方针。
A、正确
B、错误
甲县公安局在办理民警李某故意杀害刘某一案时,发现李某曾收受刘某3万元为其非法办理落户手续。甲县公安局应当对李某涉嫌的受贿罪并案后移送甲县人民检察院,以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局予以配合。
20.甲与乙有仇,意图杀害乙。乙和丙住在一起。一日,甲在乙房间的水杯内投毒,后杯内的水被丙喝下,丙中毒而死。下列正确的选项有哪些
A、甲有杀丙之间接故意
B、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甲对乙属于直接故意
D、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37.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教唆乙实施杀害丙的行为,结果乙口头允诺,但实际只是去丙家盗窃了一台彩电,则甲不构成教唆犯
B、甲乙共同约定实施了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C、甲已经打算实施伤害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中,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行为,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D、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
16.下列情形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A、甲为了杀害仇人乙,趁乙毫无防备之际将乙推下山崖。3个小时后,甲下山时回家,发现滚下山崖的乙流血不止,情状惨烈,就出于同情将其送回家。医生经过治疗,乙在3个月后康复出院
B、乙用猎枪瞄准正在骑马的周某,欲将其打死,枪响后即逃走,结果将马打死,而周某负轻伤
C、丙携刀去仇人家中寻仇,半路上,丙思来想去放弃了犯罪,返回家中,事后得知,当时仇人一家外出旅游了
D、丁在旅馆内偷得同室李某的存物牌,欲冒领李某所存物品,后遇李某正在寻存物牌,丁恐事情败露遂说自己刚捡到一个存物牌,随即从口袋取出交给李某
319、甲县公安局在办理民警李某故意杀害刘某一案时,发现李某曾收受刘某3万元为其非法办理落户手续。甲县公安局应当对李某涉嫌的受贿罪并案后移送甲县人民检察院,以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局予以配合。
186、下列关于教唆犯的说法正确的是。
B、甲、乙共同约定实施盗窃行为,在盗窃得逞之后,甲临时起意,向乙使了个眼色,乙心领神会放了把火毁灭现场,致使大量财物被烧毁,则甲构成放火罪的教唆犯
C、甲已经打算实施杀人行为,但是还在犹豫之中,乙见状给甲打气,鼓励甲实施,结果甲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则乙构成教唆犯
D、甲对乙说:”你去犯罪吧”结果乙实施了抢劫行为,则甲构成教唆犯
302、下列情形不能数罪并罚的是。
A、投保人甲,为了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
B、15周岁的甲,盗窃时拒捕杀死被害人
C、司法工作人员甲,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D、运送他人偷越边境的甲,遇到检查将被运送人推进大海溺死
11、甲县公安局在办理民警李某故意杀害刘某一案时,发现李某曾收受刘某3万元为其非法办理落户手续。甲县公安局应当对李某涉嫌的受贿罪并案后移送甲县人民检察院,以人民检察院为主侦查,公安局予以配合。
11、下列情形不能数罪并罚的是。
11、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几个月后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在取到赎金后,又将人质身上的1000元现金抢走。甲的行为。
A、前后两次均构成绑架罪
B、前一次无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C、前一次构成故意杀人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D、前一次构成绑架罪,后一次构成抢劫罪
87、犯罪嫌疑人甲在实施盗窃时被群众发现,群众欲将其扭送至公安机关时,其持刀反抗,杀害1名群众。民警王某赶到现场后,经警告无效,果断开枪击中其腿部,甲扔掉凶器失去继续犯罪的能力。此时,民警应当立即停止射击,并。
A、收回枪支
B、持枪戒备
C、鸣枪警告
D、关闭强制保险
142.甲(15周岁)、乙(18周岁)合谋绑架人质,在甲去取赎金时,乙未与甲商量便杀害了人质。几个月后两人又绑架了一名人质,在取到到赎金后,又将人质身上的1000元现金抢走。甲的行为()。
3、从1927年3月到1927年上半年被国民党杀害的共产党员()
A、汪寿华、
B、萧楚女、
C、熊雄、
D、陈延年、
E、赵世炎
麋鹿属于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为了保护鹿角遭杀害,某动物保护机构将目前发现的野外生存的麋鹿集中到一个新的地区进行秘密保护,该机构如此做是希望这些在野外生存的麋鹿能够正常繁衍和生长,避免因杀害而遭到灭绝的厄运。以下()陈述不是该保护举措的假设。
A.麋鹿新保护区附近长期居住的居民较少,且他们都爱护麋鹿
B.若干年前为避免麋鹿灭绝而进行的一次保护转移行动获得了成功
C.麋鹿新的保护区的保密措施严密,能够有效抵御杀害
D.麋鹿新的保护区适合麋鹿的繁衍和生长
甲、乙(户籍地均为M省A市)共同运营一条登记注册于A市的远洋渔船。某次在公海捕鱼时,甲乙二人共谋杀害了与他们素有嫌隙的水手丙。该船回国后首泊于M省B市港口以作休整,然后再航行至A市。从B市起航后,在途经M省C市航行至A市过程中,甲因害怕乙投案自首一直将乙捆绑拘禁于船舱。该船于A市靠岸后案发。关于本案管辖,下列选项正确的是:(不定项题)
A.故意杀人案和非法拘禁案应分别由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审理
B.A市和C市对非法拘禁案有管辖权
C.B市中级法院对故意杀人案有管辖权
D.A市中级法院对故意杀人案有管辖权
(1)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家称为旁观者效应,即当其他人存在时,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别人,其他人越多,利他行为的可能性越小。(2)原因可能有(结合案例说明,只要合理即可)①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因为每个人都认为助人的责任应该由大家共同承担,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在吉诺维斯案件中,因为知道还有他人在场,但是却不能和其他人谈话也不能看到别人的行为,个体会倾向于假设其他人已经提供了帮助而不再采取行动。②对模糊情境的社会性定义当事件的性质模糊不清时,我们倾向于参考他人的反应来对事件做出判断。在这个案件中,邻居们不知歹徒和吉诺维斯两人的关系,不知该管不该管。③对利害得失的计算怕受到歹徒的伤害。(3分
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魏某接受恐怖活动组织的指派,潜入我国进行恐怖活动,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魏某的以上行为应如何认定?
A.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B.故意杀人罪C.绑架罪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魏某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后,先后杀害3人,绑架1人。魏某行为可以构成的犯罪有哪些?
A.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B.故意杀人罪C.绑架罪D.间谍罪
投保人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故意杀害被保险人,造成被保险人死亡,对投保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
A.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以保险诈骗罪定罪处罚C.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定罪,按照牵连犯的处断原则处断D.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在以下人物中,()在戊戌政变惨遭杀害。
A.梁启超B.谭嗣同C.刘光第D.康广仁
继承权丧失的法定条件包括以下哪些()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B.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C.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D.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48.梁某和张某抢劫并杀害陈某,被路过的秦某看见并报案。梁某和张某被抓获后,需要秦某进行辨认。关于辨认的有关程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由两名侦查人员负责组织辨认
B、辨认尸体时,将陈某的尸体与另一具尸体作为辨认对象
C、将梁某的照片与其余十一名特征类似的人员照片放在一起作为辨认对象,由秦某进行辨认
D、根据秦某的要求,辨认过程在不暴露他们的情况下进行
甲与乙有仇,雇用丙去杀乙,并将乙的照片给了丙。丙找到乙的办公室,却将丁误认为是乙而杀害。甲的行为()。
A、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B、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
C、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D、属于教唆未遂
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害丙,但次日甲因为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
甲与乙不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C
甲与乙均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D
甲承担故意杀人预备的刑事责任,乙承担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丧失继承权。
√、对
x、错
王某因与张某发生口角,扬言要杀害张某妻儿。张某报警后,公安机关人员立即尾随追赶,在张某处的小区附近将携带匕首的王某截获。王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丧失继承权的法定条件有()。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B.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C.遗弃被继承人或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D.伪造、篡改或销毁遗嘱的
1898年9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被杀害的维新派人士有()
A.谭嗣同B.杨锐C.刘光第D.康广仁E.杨深秀F.林旭BCDEF
1947年1月,山西省文水县少年女英雄刘胡兰被国民党用铡刀杀害,毛泽东亲笔为她题词()。
A.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B.刘胡兰同志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生命,她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她的精神永垂不朽
C.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刘胡兰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少女英雄。她在革命斗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成为广大青年学习的榜样。1947年1月,刘胡兰被国民党反动派用铡刀杀害,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和悼念。
为了纪念刘胡兰同志,毛泽东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强调了她的英勇牺牲是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她的生命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激励广大青年学习她的高尚品质和革命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12.中国公民甲在M国被该国公民杀害,我国基于属人管辖具有管辖权。()
美国公民甲欲杀害我国公民大柱,于是在大柱乘坐的航班座位上放置了一根毒针,大柱乘坐时被毒针刺中当场毒发身亡,经查该次航班为我国航班,当时飞越在俄罗斯上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应该按照属地原则,适用我国法律
B、死亡结果发生在我国领域外,不能适用我国法律
C、因被害者是我国公民,应该按照保护管辖原则,适用我国法律
D、若查明大柱不是中国公民,则不能适用我国法律
糯康为缅甸人,惨案发生地为湄公河金三角水域,但因其杀害中国船员而被中国执法机关判处死刑,这属于法律的
A.空间效力B.属地主义C.属人主义D.保护主义
王某(14周岁),蔡某(18周岁),共同策划实施了一起入室抢劫,抢劫过程中,二人将反抗的户主杀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蔡某不能获得指定辩护
B、王某和蔡某构成了共同犯罪
C、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王某是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外国公民甲,在其本国抢劫并杀害了一名中国籍游客,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B、外国公民乙,在中国境内因持有大量大麻被警方抓获,因其本国法律承认持有大麻行为合法,故其行为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C、我国公民丙,在某外国工作期间杀害两名当地华裔,因该行为发生在外国,故不受我国法律约束
D、我国国家工作人员丁,在外派某国工作期间泄露国家秘密,其行为受我国法律约束
投保人为了达到骗取保险金的目的,故意杀害被保险人,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法院应对投保人A、以故意杀人罪定罪
B、以保险诈骗罪定罪
C、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定罪,按照牵连犯的处罚原则从一重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和保险诈骗罪实行数罪并罚
某单位职工小张因个人恩怨持刀跟踪单位领导赵某,准备杀害赵某。期间,赵某发现小张跟踪自己,遂回头大声喝住小张,小张被赵某气势吓到,认为自己打不过赵某遂仓皇而逃,本案中小张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孙某因为无证驾驶被抓获,公安机关对其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在被行政拘留期间,孙某主动交代了故意杀害朱某的犯罪事实,该事实经公安机关查证属实。根据刑法规定,孙某主动交代故意杀人的行为构成()。
A、自首
B、坦白
C、立功
D、重大立功
现役军人关某在执行一次潜伏任务中被俘后不屈遭敌人杀害,根据有关规定,部队对关某应当按()对待。
A.烈士B.病故
C.正常死亡D.因公牺牲
金属钾与钠
A.易爆炸品B.易燃液体
C.腐蚀性药品D.遇火燃烧药品
E.极毒及杀害性药品
汞制剂
乙醇
甲想杀害人高马大的乙,就打算先用安眠药弄晕乙,再勒死他。但是,乙吞服安眠药后就死了。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甲成立故意杀人既遂
B.甲属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C.甲成立故意杀人预备
D.甲是故意杀人预备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罪论处
丁某因为在A城故意杀害李某一案被公安机关通缉,在逃期间,丁某因为在B城拦路抢劫被公安机关抓获。在B城公安审问时,丁某主动交待出杀害李某的犯罪事实。则丁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A.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均成立自首
B.仅故意杀人罪成立自首
C.仅抢劫罪成立自首
D.不成立自首
某女子张某,伙同李某等三人为劫取财物共杀害15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后果。侦查人员将其逮捕并关押于看守所。张某听说怀孕的妇女不会被判处死刑,就请求看守所的工作人员王某与其发生性关系,并许诺只要自己怀孕就会给王某丰厚的报酬。王某答应。至案件交付审判之时,张某向法庭声称自己已经怀孕。经鉴定张某确实已经怀孕1个月。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个?()
A.不可对张某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不可对其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
B.不可对张某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对其适用死刑缓期1年执行
D.可以对张某适用死刑立即执行,因为她为了避免被判死刑有意怀孕
某晚,甲欲杀害他的仇人乙,便趁夜深人静之时,翻墙进入乙家中,并将乙家卧室的房门撬开。之后甲看见床上躺着一人,便挥舞事先准备的刀具一阵乱政。但由于当天乙的朋友丙来他家玩,晚上就在乙家留宿,甲用刀具政的其实是丙。后丙因伤势过重而死亡。那么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C.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数罪并罚
D.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侵华日军在1937年底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中杀害的中国军民人数达()。A.10万以上B.20万以上C.30万以上(正确答案)D.40万以上
王某有继承人王大、王二、王三,三位继承人实施以下哪些行为不丧失继承权()
A.王大为争夺遗产而杀害王二B.王三伪造遗嘱,情节严重C.王大遗弃王某,造成恶劣影响D.王三轻微虐待王某(正确答案)
甲以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后经法医鉴定,甲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但由于甲的行为出于愚昧无知,所以不构成故意杀人罪。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
王某与陈某有宿怨,故预备杀害陈某。一日,王某在街上偶遇陈某,便对陈扬言:我迟早要杀掉你的,你等着瞧吧。王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B.犯罪预备C.犯罪既遂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
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受法律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哪几项?()
A.禁止捕获、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正确答案)B.捕捞作业误捕水生野生动物时可以自留暂养C.发现受伤、搁浅或被困的水生野生动物应当报告主管部门紧急救护(正确答案)D.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或其他产品(正确答案)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是1993年9月17日国务院批准,1993年10月5日农业部发布的一项关于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行政法规,其内容主要包括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水生野生动的管理及奖励与惩罚制度。根据该条例,捕捞作业时误捕水生野生动物的,应当立即无条件放生。
在唐代,杀害直接上司构成“不义”。
A.正确B.错误
因二战中希特勒分子杀害了140多万白俄罗斯居民,还有约40万的白俄罗斯居民被法西斯强制劳动,所以无论是白俄罗斯官方还是民间,至今都十分仇视德国。A.正确B.错误
顾城没有杀害妻子()A.正确B.错误
华佗是被何晏杀害的。()A.正确B.错误
关于绑架罪,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绑架乙,向乙的父亲丙索取钱财,丙未答应,甲便杀害了乙。甲构成绑架罪,因为杀害被绑架人,应处死刑B.甲欲绑架乙,在绑架时,乙反抗,甲为了制服乙将乙杀死。甲构成绑架罪,因为杀害被绑架人,应处死刑C.甲绑架乙,然后向乙的妻子丙索取钱财,丙说:“我早想和他离婚,你杀了他,我给你10万元。”甲便杀了乙。甲构成绑架罪,因为杀害了被绑架人,应处死刑D.甲以杀人故意杀害了乙,然后向乙的妻子谎称:“我绑架了乙,如果不给10万元,我就杀了他!”甲构成绑架罪,因为杀害了被绑架人,应处死刑
甲为杀害邻居乙而在其米饭中下毒,乙发现,故意将该有毒的米饭给甲之子丙吃,致丙死亡。则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有因果关系D.乙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甲以为杀害妻子乙后,乙可以升天,在此念头支配下将乙杀死。后经法医鉴定,甲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甲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误将尸体当做活人而进行“杀害”的,应以故意杀人罪的未遂犯论处。()
刑法第239条第2款规定:“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下列情形中,属于“杀害被绑架人”的是?()
A.绑架并控制被绑架人后,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被绑架人死亡
B.为勒索钱财而控制被绑架人,因害怕其出声,用毛巾塞住其嘴巴,被绑架人窒息而死
C.为勒索钱财而绑架被绑架人,取得赎金后释放被绑架人,因害怕其报警,又开车追了三公里,追上后撞死被绑架人
D.绑架被绑架人时遭到其激烈反抗,用绳子勒死被绑架人
李某携带匕首欲杀害王某,刚到王某家门口见警车经过,觉得当日不宜行凶,便返回家中。李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下列案件,我国有管辖权的是()
某人被警方宣告被他人杀害而死,在保险实务中应被认定为()
甲与乙有仇,扬言要杀害乙,并准备了匕首。乙得知此情况后,手持菜刀闯入甲家,将甲砍成重伤,乙的行为属于()。
每到清明,学校组织去乌鲁木齐燕儿窝烈士陵园悼念革命烈士。可以追悼的被盛世才杀害的革命烈士是()①陈潭秋②毛泽民③林基路④阿合买提江
甲意谋要杀害乙,然而,甲在准备伤害乙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就主动放弃了杀害乙的打算,则甲的行为属于()。
故意用驾车的方式杀害、伤害特定人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禁止捕捉、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捕捉国家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特许捕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