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智慧法治”促良法善治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工作进展

日前,福州市获评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回眸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的历程,福州市始终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法治元素”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智慧法治”促良法善治,法治政府建设步伐迈得格外坚实有力。

一、营商环境更优越。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福州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1月17日在鼓楼西城市综合体试运营,为福州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装上“新引擎”,助推全市法治建设迈出加速接轨国际的新步伐。

作为全国首个以政务服务模式提供法务服务的实体中心、福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全新地标,法务区由政府统筹规划,以法治元素为核心,以法律服务为纽带,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首要目标。法务区采用窗口服务和工作室展示相结合、线上线下服务相融合的运营模式,突出法务区服务中心、国际法务人才驿站、法务云平台三大建设重点,已吸纳“线上+线下”503家机构。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福州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福州市推出营商环境改革5.0版,围绕加快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好办事的“便利福州”,着眼19个领域,推出160条重点改革措施,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科学规范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多元协调的开放环境、包容审慎的监管环境、精准有效的要素环境。

从2018年6月发布1.0版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到今年10月的5.0版,福州市以“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数字和信用建设”为载体,以“市场主体满意和营商评价提升”为导向,先后实施营商环境改革举措1100多项,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二、政务服务更高效。9月,市行政服务中心与市市民服务中心整合为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启政务服务“只进一扇门”模式,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作为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综合试点唯一的地级城市、全省唯一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联系点,福州大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的“简政便民”理念和“一栋楼办公”工作机制,以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为契机,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大力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政务服务品质持续升级,数字政务服务能力加速提升。

推进“智慧办”支撑服务平台,推行行政审批全流程电子证照应用,电子证照归集总量达2640万份,打造智慧审批新模式;推进政务服务就近办,实现78个高频事项自助办理;1704项事项实现全市“异地可办”;推出210组“一件事一次办”服务事项……福州已建成一批城市级大数据平台,形成“一云一网多平台”政务基础支撑体系,各种服务群众的数字应用场景“遍地开花”,数字政务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提升至全国重点城市第8位,在线服务成效度指数居全国第二。

从“一栋楼办公”到“一窗通办”,再到“一指办”,高效、便捷、优质的政务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的同时,也让福州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三、阳光政府更透明。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透明是最好的“黏合剂”。秉承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提出的“法制环境”“依法治城”理念,福州市坚持落实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依托完善制度的贯彻执行来保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让阳光政府政务更公开更透明、让政府民众沟通更便捷。

坚持权责透明,积极推动用权公开;加强政策解读,主动引导预期;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公开……福州在“阳光政府”建设中,坚持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政务服务各环节,把政务公开贯穿政务运行全过程。

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福州不遗余力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制定《福州市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全市行政执法主体完成行政执法资格清理确认并向社会公布;主动公开涉及公众利益调整、需要公众广泛知晓或者需要公众参与决策的政府信息;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答复率达100%。在中国社科院历年发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中,福州市政府透明度稳居全国前列。

今年6月全面运行的福州市行政执法平台,实现执法全链条管理、执法类型全覆盖、执法全过程监督、执法数据全汇聚,既是福州市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工作举措,也是福州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成果。平台的执法数据“一盘棋”、执法信息“一次录”、涉企执法“一条线”、执法监督“一张网”、执法公示“一平台”等“五个一”创新亮点,受到中央依法治国办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作为执法公示的“一平台”,市行政执法平台依托市政府网站建设了公示平台,在全省首创全部门、多类别执法信息集中公示,包括行政执法事项、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等需要提前向社会公开的信息,以及行政执法决定等事后公开信息,进一步体现执法为民、执法便民,全面保障公众对执法工作的知情权,让信息公开更有“亮度”。

此外,福州不断健全“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机制,把行政机关和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违法失信信息纳入政务失信记录,“阳光政府”建设持续提速。

四、市域治理更多元。“司法裁判—强制执行—监督整改—多元化解”,近日,随着市法院、市检察院“行政审判+行政检察”这一我省首创衔接模式的落地,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和行政争议源头治理工作取得突破进展,不仅让“1+1>2”的算式成为可能,更为我市多元化市域治理增添新路径。

作为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之一,福州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福州军门社区时作出的“三个如何”重要要求为指引,不断探索和创新市域治理的“福州路径”:

创新设立“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创建防范“民转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创新“最多投一次”阳光信访工作机制;成立“e体+”多维调处中心,构建系统化、立体化、精准化的“大联调”体系,打造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福州样板”。

把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纳入全市督察检查考核计划,建立常态化督查通报制度,促进形成法治督察常态化工作机制;打造集线上热线“全科诊断”、线下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精准治疗”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网,为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接地气的公共法律服务;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作播出全国首档广播直播互动栏目《我执法我普法》等,构建普法依法治理“福州模式”。

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大数据应用为支撑,形成集事项收集、智能派遣、呼叫响应、处置办结、监督考核为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一线处置”机制;党建引领社区依法治理“13335”工作法,被列入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征集展示活动“1号方案”,由民政部向全国推广;在全国率先开展地市级综合性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公共安全和自

主办: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福州市数据管理局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GoogleChrome浏览器63版本及以上;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THE END
1.济宁市:立足务实为民?善治善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良法善治,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效能高质量。2022年,邹城市治安、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15%,群众幸福指数、满意度连年攀升。今年以来,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吸引68个超大规模项目来此落户。 汶上县中都街道 “智慧网格”赋能基层治理 汶上县中都街道积极探索“红映中都、数治网格”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运用“http://sdjn.wenming.cn/wmjj/202304/t20230407_8039172.html
2.新闻动态天津市法学会截至2020年8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79件、行政法规600余件;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立法体系日渐形成……以良法促善治,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跃升。 厉行法治,在于“法之必行”—— https://www.tjsfxh.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26&id=20508
3.学习记《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30条全文公布三、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七)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https://ioe.gznu.edu.cn/info/1249/2246.htm
4.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三、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七)完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http://www.81.cn/yw_208727/9966287_2.html
5.良法善治: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义中工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的要求。这体现了良法善治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要义和价值追求,是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https://www.workercn.cn/32935/201907/10/19071014254020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