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讼”的法律智慧

如果你去安徽省桐城市,会看到当地有一条古风犹存的小巷,旁边的石碑上刻着“六尺巷”三个字。2007年4月,六尺巷被列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为象征中华民族谦让美德的实物标志,背后凝聚着“无讼”思想的智慧,是推进当下诉源治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资源。

清康熙年间,这里发生了一起争夺地界的诉讼案件。原告叶秀才(有的文献记载这位秀才姓吴),被告张英。张英是当朝“宰相”,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明清两朝虽然废除了宰相职位,但大学士却是皇帝手下最大的官,级别为正一品,在人们心目中相当于过去的宰相。案件起因于张家要盖房子,因地界紧靠叶家,便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围墙。叶秀才提出要在两家中间留出一条通道以便出入,张家却认为,自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为界”,按地契砌墙是自己的合法权利,也就坚持不让。眼看张家直接把墙给砌上了,叶秀才很生气,就一纸诉状告到了桐城县衙。张家见状,立即写了封信,派仆人送往正在京城办公的张英,信中内容无外乎请他这位一品大员给地方政府打招呼。张英接到家书,挥笔写了一首诗作为回信: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诗中意思表明,张英对这场官司的态度是退让。主人有吩咐,家人自然照办,便去告知叶秀才,说自家准备拆掉围墙,后退三尺重修。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直到看了张英的亲笔诗,才感叹地说:“宰相肚里好撑船。”第二天,张家果然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莫不感动,也把自家的墙拆掉,后退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六尺巷”。于是,一件斤斤计较的法律争讼烟消云散,一桩和睦谦让的美德佳话代代流传。

法律视角的解读

依照今天的法学知识,六尺巷的争议属于“相邻权纠纷”。根据当时的律令规定和案件情况,受理此案的县衙大概率会梳理出如下三个应对策略:上策等待转机,看当事人双方能否自行和解;中策诉内调解,劝解双方各让一步,既不得罪宰相,也不得罪秀才,摆平就是水平;下策依法判决,如何判决呢?则有两种办法。

第一,判张家胜诉合法但不合理。张家的地界有地契为据,上面载明:“至叶姓墙为界”,因此张家紧靠叶家墙修围墙,是合法行为。当时立地契要向官府交税,官府要盖红印,叫“输钱印契”,所以地契又叫“红契”,具有法律效力。据此判张家胜诉,坚持的是依法办事原则。然而,邻居之间留出过往通道是最朴素的道理,再大的法律也无法改变和破坏这个道理。

第二,判叶家胜诉合理但不合算。两家比邻修房,中间留一条通道,既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是善良风俗的体现。张家紧靠叶家修墙,不留过往通道,违背了这一风俗。根据公序良俗原则,判张家败诉、叶家胜诉也是可以的。然而张家贵为宰相,而叶家穷为秀才,双方势力悬殊。因为一个小小的判决而“得罪于巨室”,恐怕会有潜在的风险。

一百多年前,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写了一本法学名著——《为权利而斗争》,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的法律人,形成在利益面前绝不言退的观念。用这种观念来衡量,张英的选择简直难以理解:难道是法律意识低下?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文化深处的追问

一是思想上加以弘扬。《易经》中将打官司视为不吉利之事,这样的观念,在孔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发扬。《论语·颜渊》:“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听”为审理之义,西周有“五声听狱讼”的审判方式。孔子的意思是,审理民事财产案件,我和别人差不多,但我的追求是让人们不要为财产争议来打官司。对这种不推崇诉讼的思想,各级衙门往往采用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如贴告示、张榜文等。有的还用门联来劝民息讼,其中清代山西平遥县衙的大门楹联最具知名度:

莫寻仇莫负气莫听教唆到此地,费心费力费钱,就胜人,终累己;

要酌理要揆情要度时世作这官,不勤不清不慎,易造孽,难欺天。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古人无不把无讼当作是一种人生态度。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经筵讲义》的一句话,集中反映了这种民族性格。他说:“一家不争便是家齐,一国不争便是国治,天下多不争便是天下平。”这种不争的性格,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谦让,即使在今天也能看到这种文化遗产。比如中国人在接受别人礼物时,总是会反复推让。而这种不争的性格,落实到法律生活中,就形成了不喜欢打官司的观念。

二是制度上加以完善。国家提倡无讼,是不是对民事纠纷就不管了呢?非也。古代社会将田宅、户婚、债务等一切小事,叫作“民间细故”,要求先进行调解处理。实在调解不成,再到官府来告状。为了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国家在制度上进行了相应的完善。一方面,民间调解可以采用强制手段。如在明朝初期,各地各乡设立“申明亭”,由本乡人众推荐公直老人在申明亭负责纠纷调解工作,并报官府备案。“凡民间应有词讼,许耆老里长准受于本亭剖理”。调解时可用竹篦责打蛮不讲理的当事人,增强调处的威慑力;通过调解,当事人达成和解的,记入“和簿”,不得反悔,调解结论具有约束力。另一方面,将调解作为诉讼的前置程序。朱元璋在“教民榜文”中曾规定,不经调解而直接到官府告状的叫“越诉”,当事人要打六十大板,“不问虚实,先将告人杖断六十,仍发里甲老人量断”。只有先经调解而没有解决问题的案件,才能告到官府。

三是司法中加以引导。对诉至官府的案件,办案官吏多用调解之法解决,培养民众的无讼意识。明朝赵豫任松江太守,“患民俗多讼”,对当地民众喜欢打官司的状况非常担忧;凡遇有人来告状,往往耐心劝说道:“明天来嘛明天来。”周围的人都笑他迂腐,传出“松江太守明日来”的民谣。殊不知有些为鸡毛蒜皮的纠纷就来打官司的人,常常是赌一口气。等他回家过了一夜,气就消了大半;或者被亲友劝阻,第二天就不来了。赵豫作为一方司法官员,对人性和心理的了解是很透彻的,所以用“明日来”的策略来化解诉讼。据史料记载,赵豫在松江做太守十五年,当地政通人和、百姓拥护。由此看来,赵豫独创的“明日来”断案法并非一无是处。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不可能事事称心。一旦遇到什么挫折纠纷,不妨也来它个明天再说,防止冲动。

THE END
1.智慧普法平台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无障碍浏览适老关怀版2024年12月15日星期日 普法客户端 普法微博 普法微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成绩查询通道 http://www.legalinfo.gov.cn/
2.法大慧云—让法律触手可及法大慧云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政法大学专家智库资源,将人工智能与法律服务领域深度融合,建立集法律咨询、法律培训、合同审查、股权设计、劳动用工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智能化法律服务平台。https://m.hilegal.com.cn/
3.法律的故事:中国人的法律智慧(豆瓣)通过古今比对,本书总结出了中国古人的法律智慧,以资当下借鉴。 作者简介 ··· 刘峰,拥有史学和法律双重背景,游历于历史与法律之间;曾策划、编辑出版《法学格致文库》《体系刑法学》《民法哲学》《我妻荣民法讲义》等精品学术图书,现致力于大型出版项目“学科故事”的策划、组织和创作工作。 目录 ··· 收入高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25929670
4.广西公共法律智慧服务应用广西公共法律服务简介2021年1至10月,全区各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8413件,办理公证业务108815件,办理司法鉴定业务50028件,办理仲裁业务39902件,办理人民调解163458件。目前全区拥有各类公共法律服务机构2000多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队伍13多万人。其中,律师事务所856个,执业律师11703名;基层法律服务所354个http://www.citycome.top/
5.智慧律师简介智慧律师,吉林大学民商法学硕士毕业,吉林衡丰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擅长婚姻继承、劳动工伤、交通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合同纠纷、公司纠纷、房地产纠纷及建筑工程纠纷等民商事诉讼及非诉讼法律事务。智慧律师从事法律工作多年,法律专业知识扎实、办事认真负责、具有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司法实践经验,严格遵守律师职业https://www.lawtime.cn/lawyer/int119365657119370751?from=product
6.智慧法律服务如何惠及更多群众太仓市司法局副局长孙建国告诉记者,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用微信强化智慧法律服务,群众只需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实时与服务律师进行线上互动,对于相对复杂的案件还可预约律师,由线下社区律师提供补充服务,大大缩短了服务半径,提高了服务效率。 “网上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过分级推送机制,既保证了本地律师优先服务,又有全国1408https://m.gmw.cn/2021-03/22/content_1302180054.htm
7.《法治之光:感悟法律精神与智慧的文章启示录》这篇法治相关文章让我看到了法律智慧的闪光。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法律在解决社会疑惑中的智慧。例如,在环境保护方面,法律通过设定严格的排放标准,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在民生领域,法律通过保障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法律智慧的体现,不仅在于制定出合理的法律条文更在于法律在实际运作中的灵活运用。 https://www.yanggu.tv/webgov/aizhishi/270983.html
8.《法律的精神:法律格言智慧警句精选》(辛辉荣丽双)简介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法律的精神:法律格言智慧警句精选》,作者:辛辉 荣丽双,出版社:中国法治出版社。最新《法律的精神:法律格言智慧警句精选》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法律的精神:法律格言智慧警句精选》,就上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23855510.html
9.智爱法律大模型为什么选择智慧律师? 真正使用大模型的AI技术 顶尖的国内外AI专家团队、引进海外先进技术依托自研“智爱法律大模型” 连接权威司法数据库 连接国内权威数据库,海量数据独家合作,强化智爱法律大模型能力 2亿+全域数据总和 1.5亿+真实参考案例 390万+各级法律法规 https://www.zhiexa.com/home/
10.面向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微调与应用现有法律领域的大模型,通过微调通用大模型能够实现利用法律知识进行简单的问题回答,即大多以法律咨询问答为主,没有考虑到法律领域的其他使用场景,如法律信息抽取、判决预测等,而真实世界中的法律服务要比对话服务复杂得多。提出中文法律智慧大模型LawLLM,该模型可以面向不同用户群体,提供多样的法律服务。同时,探究了针对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585364/article/details/142818655
11.人人律智慧公共法律服务,智能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服务智能终端人人律专注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是法律人工智能,法律AI领域的优秀供应商服务商,专业定制功能完备、性能价格比高的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人工智能系列产品,包括小律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无人亭、触摸一体机、自助柜员机、线上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等。http://www.renrenlv.net/
12.**法博士智能法律机器人:法律界的未来之星**法博士智能法律机器人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法律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更智能的法律咨询与解答。尽管法博士在某些领域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法律是一门涉及伦理、道德和公正的学问,人类的判断和智慧在某些情况下是无法被取代的。在法律界的未来中,法博士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http://chatgpt.kuyin.cn/article/4067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