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兖州:智慧赋能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法治普法济宁市大运河法律顾问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成都市司法局总编

央广网济宁12月31日消息(记者唐磊通讯员刘琳殷杲洁陈晓琪)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持续优化覆盖城乡、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施智慧化、普惠化、精准化“三化”工作机制,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智慧化,公共法律服务更便捷

实时法律咨询,提供专家式法律服务。开启“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在全市率先引进“律兜互联网智慧法务终端”的基础上,又引进48台“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终端”,以鼓楼街道、兴隆庄街道为试点,着力打造城乡“智慧法律服务”。“智慧法务一体化平台”集普法宣传、法律服务及矛盾化解于一体,由全国4.5万余名知名律师7×24小时在线提供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服务接通率达到100%,实现群众的法律需求“有求必应、有求即应”。

普惠化,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

建立“全方位”法治宣传阵地。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如以传统文化、历史名人为代表的颜店镇颜家村复圣法德文化广场;以清官廉吏为代表的兴隆庄街道思诚广场。打造“法治文化一条街”“法治文化大院”。建成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1个、“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2个;济宁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43个、“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47个。

健全“全链条”矛盾调解闭环。打造以区级“一站式”调解中心为龙头,镇(街)调解中心为骨干,344个村(居)调委会为基础的矛盾纠纷调解组织网络。

精准化,公共法律服务见实效

打造基层治理新队伍。实施“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工程,按照每个村(居)培育不少于1名“法治带头人”和不少于3名“法律明白人”的标准,组建基层法治工作队伍。目前,全区已培育“法治带头人”555名、“法律明白人”1092名,学法用法示范户354户,通过“济宁市在线学法”平台实现培训、达标率100%。“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扎根一线,积极参与到政策法规宣传、人民调解等社会治理工作中。

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形成以村(居)法律顾问为指导,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学法用法示范户四大主力牵头,基层网格员共同参与的“1+4+N”社会基层治理模式。村(居)法律顾问积极探索团队服务机制,实行“两所服务一镇(街)”模式。优化调解模式,打造“和颜悦色”“孟有贤良”“爱润鼓楼”“礼说娜讲”等矛盾纠纷品牌调解室20余个,推动调解工作主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

听民声、解民忧、暖民心,兖州区将以一体化、智慧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抓手,促进公共法律服务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方向延伸发展,让群众感受司法温度,扎实推进法治兖州建设行稳致远。

THE END
1.智慧普法平台欢迎您进入智慧普法平台! 无障碍浏览适老关怀版2024年12月15日星期日 普法客户端 普法微博 普法微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主观题考试成绩查询通道 http://www.legalinfo.gov.cn/
2.2024法律與人工智慧論壇在京舉辦同時,《法律與人工智慧》首期創刊。浙江大學數字法治實驗室主任、《法律與人工智慧》主編熊明輝表示,將關注“數字世界法治化”與“法治世界數字化”兩個議題,致力於將法律與科技相結合,分享中國在法律與人工智慧的前沿觀察與實踐經驗。 與會專家還圍繞人工智慧技術在法律中的應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所引出的法律問題及其http://big5.china.com.cn/gate/big5/read.china.com.cn/2024-12/05/content_42981265.htm
3.《法学中国》:集纳法治建设智慧《法学中国》民商经济法篇,收录了28篇理论文章,主要论述了我国民法典编纂的时代特征、民法典的编纂与商事立法、关于民法典物权编的若干思考、社会信用法的立法逻辑和现实路径、包容性发展与经济法的耦合等热点问题,以及对“智慧法治”制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法律对策建议等,进行了深入探讨。这https://n.eastday.com/mnews/162735490377014047
4.法治网事网络法治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自1994年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三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网络法治乘信息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之势,积网络空间规范化、制度化、清朗化之力,走出了一条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中国特色依法治网之路,为全球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https://m.gmw.cn/2024-06/29/content_37410280.htm
5.我院于淼教授获聘中国联通智慧法务军团首席科学家问:数字化、智能化是目前千行百业的大趋势,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文件促进法治与科技融合发展。对于智慧法治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您有何看法? 于淼:大数据深刻改变了目前社会治理的运作模式和治理理念,可以这么说,智慧法治建设是大势所趋,可作用空间大、发展潜力大。国家、政府、企业也都在思考并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赋能法治http://sxy.cupl.edu.cn/info/1043/83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