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关键在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人”作用,把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群众导向,既要厚植为民情怀,扛起为民责任,更需要因地制宜,探索更适合的振兴之路。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的宣传员,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服务员,要让他们真正地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既要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也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善于到群众中去学知识、学经验,也要凝聚群众力量,更好推动事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领头雁”,让党员干部当好“带头人”,既要在“选育管用”上下功夫,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更需要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交出群众满意的致富答卷。
增强责任意识,党员干部要扛起带富重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富口袋”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起来,首先就要深入到基层一线调查研究,了解困扰群众增收致富的症结,制定“规划图”,厘清发展路径。党员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要看到道路不通是困扰一个地方发展的首要问题,既畅通村里和村外的联系,实现交流互通,也为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设施建设,让道路带来的改变,深刻地改变出行和生活。
增强为民意识,党员干部要善于问计于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促进乡村振兴,党员干部要当好“领头雁”,发挥“领路人”的作用,更需要扎根基层、扎根人民、增强为民意识,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让干部和群众打成一片,拉近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才能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的过程中,听到更多掏心窝的真心话、实在话,既为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提供新点子、注入新力量,也依靠群众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增强创新意识,党员干部要讲好民生故事。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让群众看到乡村的美好未来,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就需要增强创新意识,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探索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农旅融合等道路,坚持以特制胜,不仅能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也能让群众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焕发乡村新风貌,讲好新时代民生故事、幸福故事。(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