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案例要件评析:基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案例》
■《行政执法案例要件评析:
基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案例》
作者:夏云峰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杜国强
陕西省司法厅夏云峰长期耕耘,致力于构建一个以行政执法要件要素为主线,包括执法科学知识、执法技术知识、执法实务知识在内的行政执法知识体系。其第五部专著《行政执法案例要件评析:基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案例》从案例的角度呈现了“6+8”要件体系的具体运用,为案例解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于提高执法者的执法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案例解析法的应用情况
法律人对于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的案例解析法并不陌生。以涵摄为核心方法的案例解析,因其尊重实定法的体系与逻辑,强调对法律规范的解释与适用,几乎贯穿、渗透于所有法学教学或培训中,尤以民法最为典型。学者张淞纶曾撰文介绍:“以德国为例,德国法学院的学生以通过两次国家考试和取得法官资格为目标,因此教学中当然会强调具体的案例分析——既是培养技能的手段,也是考核的标准。”
案例解析的一般步骤为:首先,存在一个基于某个法律规范的待检验的请求权;其次,法律规范的构成要件的要素说明和定义;再次,将案件事实与定义的构成要件的比较和涵摄;最后给出涵摄结果,如果案件事实为构成要件的一种情形,则适用法律规范的法律效果,请求权成立,反之,则不成立。
在行政法的教学或培训中,以请求权为基础的案例解析法同样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学者李建良在《行政法基本十讲》中写道:“以行政法请求权关系为内容的问题模式,也是行政法研习的重要课题之一。此类问题的基本构造大体与民法相同,即‘谁得向谁,依据何种法律规范,主张何种权利’。行政法实例的处理方法亦是从探寻公法上的请求权基础着手,原则上须明确指出支持请求权基础的法律规范,不宜概括笼统。”
与行政机关发生法律纠纷的当事人依据法律规范享有什么权利?其利益影响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保护意图?被诉的行政机关是否具有处理个案事件的法定职责与法定职权?行政行为在程序、形式、依据、内容等方面是否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法院应该依据法律规范对行政行为作出何种方式的裁判?这一系列问题的核心在于为依据法律规范作出的司法判决的正当性去寻找钥匙。
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的特殊性
然而,这种案例解析的思路从司法视角的“隔岸观火”式的审视,与目前法学院以诉讼和法庭为中心的课程设置相呼应,对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指引性相当有限。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直接关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大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将重点放在行政执法上,其目的在于通过高水平的行政执法确保高质量的法律实施,进而引领和带动法治政府建设和法治中国建设。
面向基层与实践的研究导向
《行政执法案例要件评析:基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案例》一书正文共有六章,前五章分别对五个案例进行了解析。这些案例均为最高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属于疑难案件。
作者选择的案例涉及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领域,基本涵盖了行政执法的主要领域,具有对执法人员的示范性。在书中,夏云峰以案例为引线,以“六要件”“八要件”为支撑,以行政执法人员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述,充分、直观地展示了如何实现执法办案的横向有条理、纵向有层次、推进有进度,呈现了不同于传统法学院校中面向学生传授的案例解析的新视角。执法者阅读此书,相信定会感受到执法要件体系所具有的强大的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理解、思考、分析、办理、审核、监督、总结实际执法案件的能力。
夏云峰以《普通行政执法学》等著作提出的“行政执法学”,以及此次出版的《行政执法案例要件评析:基于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裁判案例》一书在这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