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根据测试目标和测试事项编写出来的。什么样的试题才是科学规范的试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2023,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在信念的鼓舞下,人们的意志是坚强的,行为是坚决的,而且始终不渝。这说明,信念是

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B.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思想观念

C.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人们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移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2.理想信念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但它又不是一种纯粹的主观现象和静止的精神状态,而是一种包含着行动意志的复合现象,是一种从精神向行动的转变过程。这就是说,理想信念具有

A.思想性和实践性B.多样性和共同性

C.时代性和阶级性D.社会性和个体性

3.人们的理想信念遍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类型。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的是

A.追求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

B.选择一种理想的职业,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而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D.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使自己成为一个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4.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当人们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时,应该

A.以理想来否定现实B.以现实来否定理想

C.在行动中化理想为现实D.否认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

5.古往今来,无论那些对历史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艺术家,还是那些在祖国历史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群众,启迪、指引他们壮丽人生的一个共同思想因素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

C.自由主义D.社会主义

6.在当代,对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来说,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

A.热爱社会主义中国

B.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C.全面肯定和接受中华民族道德传统

D.把中国纳入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

7.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

A.时代精神B.民族精神

C.奉献精神D.敬业精神

8.在人生观中,回答“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是

A.人生态度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D.人生境遇

9.马克思说:“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在这里,马克思所说的以“我们自身的完美”为主要指针,就是追求我们自身的人格高尚、才智发展、生活幸福,这是

A.人生的现实境遇B.人生的存在状态

C.人生的自我价值D.人生的社会价值

1O.在人生道路上,任何人都要面对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下列有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必须消极地依赖自然

C.人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D.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在逐步缩小

11.人类社会需要道德,也产生和发展了道德。下列有关道德起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起源于人性中的情感、欲望

B.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感和互助本能

C.道德起源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良知和善良意志

D.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12.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

A.道德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关系B.道德能够提供社会状况的信息

C.道德能够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D.道德能够帮助人们认识人生的意义

13.道德建设的核心,体现并决定着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A.以文明礼貌为核心B.以诚实守信为核心

C.以明荣辨耻为核心D.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坚持

A.个人本位主义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集体利益服从个人利益

D.在任何情况下,都为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15.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中华民族历来敬重诚实守信,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了诚实守信道德要求的是

A.“人无志,非人也”B.“民生在勤,勤而不匮”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6.公共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下列有关公共生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的领域在逐步缩小

B.维护现代公共生活秩序的基本手段是政策和法律

C.就交往对象之间的社会联系而言,公共生活比私人生活更为简单

D.在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互相影响和联系着

17.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交往和社会公共生活所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称为

A.社会公德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D.个人品德

18.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从业成员都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是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D.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9.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要受到道德的约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个人把应当藏在内心深处的、隐秘的、不可侵犯的感情拿出来示众,是一种愚蠢的、下流的行为。”这句话主要是说,在恋爱过程中双方应该

A.文明相亲相爱B.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C.以财富和地位为交往基础D.追求脱离现实的“纯精神”生活

20.强调把社会关系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及其规范作用的治国理念是

A.法制B.法治

C.礼治D.人治

21.国家安全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其支柱和核心包括国防安全和

A.经济安全B.政治安全

C.文化安全D.社会公共安全

22.对“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的理解,正确的是

A.法是最高统治者的意志B.统治阶级的意志都是法律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简单相加D.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23.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规范可以按照一定标准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在此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法律汇编B.法律体系

C.法律编纂D.法律渊源

24.法律的实施包括法律适用和法律执行。其中,法律适用的主体,除了人民法院之外还有

A.公安机关B.人大机关

C.人民政府D.人民检察院

2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及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中

A.人民主权原则的要求B.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

C.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的要求D.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要求

26.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选项中,既属于公民权利,又属于公民义务的是

A.劳动B.政治自由

C.人身自由D.依法纳税

27.行政行为有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之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立法B.行政许可

C.行政征收D.行政处罚

28.民事主体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这体现了我国民法基本原则中的

A.平等原则B.公平原则

C.自愿原则D.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9.对犯罪进行定罪量刑时,要坚持“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罚当其罪。”这体现了

A.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B.无罪推定原则的要求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D.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的要求

30.各级人民法院之间,同级人民法院之间,普通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之间在审理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分工,称为

A.立案管辖B.审判管辖

C.地域管辖D.级别管辖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人生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对于人生至关重要,它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是

A.人生的主观臆想B.人生的精神支柱

C.人生的精神向导D.人生的精神动力

32.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下列有关爱国主义基本内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B.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C.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D.热爱任何性质的任何国家是爱国主义的最终归宿

33.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伟大民族。下列选项中,体现了这种优良传统的有

A.维护统一,反对分裂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同仇敌忾,抗御外辱D.心系民生,报效祖国

34.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下列有关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B.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

C.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自我价值实现的程度

D.实现自我价值是因,创造社会价值是果,不实现自我价值,就无从创造社会价值

35.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他人进行交往。下列选项中,体现了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的有

A.只运用语言沟通,不运用非语言沟通

B.从仪表、言谈、举止做起,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C.培养诚实守信、宽厚仁慈、诙谐幽默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D.采取合理的礼节性行为,既符合风俗习惯,又针对交往对象

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决定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能够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D.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积极作用

37.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要实现法治的公平正义,必须坚持

A.实体公正B.程序公正

C.及时高效D.效率优先

38.我国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既具有与一般法律相同的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宪法的特征有

A.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B.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C.宪法的修改需由2/3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起

D.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

39.在我国,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我国《仲裁法》的基本原则有

A.自愿原则B.公平原则

C.独立原则D.两审终审原则

40.“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社会主义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其中,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

A.是“四有”的灵魂B.着眼于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C.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D.规定着“四有”的性质和方向

三、简答题

4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42.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43.简述人生态度的含义和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

44.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45.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与要求。

四、论述题

46.什么是个人品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

47.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一、单选题

1.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担当不同的历史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A.继往开来,发展中华传统道德文化

B.努力奋斗,创造个人美好生活

C.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D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文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社会主文荣辱观解决的是()

A举什么旗的问题

B遵循什么样的行为规范的问题

C走什么路实现什么样的目标的问题

D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的问题。

答案:B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中反映了国家文化建设应然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的是()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和谐

答案:C

4.人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物,既有自然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下列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社会属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B.单靠自然属性就可以把人和动物区分开

C.人的自然属性制约并决定着人的社会属性。

D.劳动、语言、意识思维,这些都属于人的自然属性

答案:A

5.不同的人由于所处时代阶段不同,由于生活经历和人生境遇,认识水平不同,会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人生目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在各种各样的人生目的中,值得终生尊重、矢志践行的高尚的人生目的是()

A.修身齐家

B.为人民服务

C.追求个人享乐

D.主观为自己,客观帮他人

6.马克思在1985年的高中毕业作文中写到。只有选择那些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才不会被重担而压倒。因为我们是为千百万人而牺牲。我们享受的不是可怜自私的幸福。而是为千万人创造幸福,我们的事业将水远存在下去。马克思的意思是()

A.在人生的价值追求中只有实现个人价值,才能创造社会价值

B.只有创造物质财富才能获得精神财富

C.既要注重社会贡献,又要注重自我完善

D.只有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才能实现更高个人价值

7.以下关于理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理相是对羊好生活的相象,目有点羊性上海的心家,具有元夫性

C.理想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具有虚幻性

C.理想是对未来的向往,具有随意性

D.理想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8.***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下列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预想的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的是0

A.享乐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

B.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生产力极大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D.阶级和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

9.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坚持()

A全面恢复中华传统

B.重新解释中国近现代史

C立足民族,面向世界

D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

9.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自强不息。建设了辽阔壮丽的大好河山,开创了物产丰富的广表良田,战胜了无数自然灾害。这些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梦想精神

D.伟大团结精神

10.进人新时代我国面临复杂多变的安全和发展环境,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艰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的安全观是A.新型国家安全观

B.传统国家安全观

C.总体国家安全观

D.现代国家安全观

12.道德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这种功能属于()

A.调节功能

B.认识功能

C.教育功能

D.激励功能

13.******指出:“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我们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其中包含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中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基本精神的是()

A.自由,平等,博爱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1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有力支撑。下列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社会主义法律都会制裁

B.社会主义法律涉及的范围更广。能在社会主义道德无法起作用的范围产生作用

C.社会主义法律的实现,靠人们内心的意识。社会主义道德的实现靠国家强制力量

D.社会主义法律既是维护社会主义道德的制度前提。又是弘扬授子道德的可靠保障

15.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这说明我国在社会主文道德建设中坚持的原则是()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国家主义

D.社会主义

15.出行时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乘车时主动购票,自觉排队;观看演出时不抽烟,不大声喧哗;使用互联网时严格自律,科学文明,健康上网,自觉维护网络生活正常秩序。这是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

A.社会公德的要求

C.职业道德的要求

D.家庭美德的要求

E.环境道德的要求

17、下列道德规范中,既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内容,又属于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的是()

A.勤俭持家

B.诚实守信

C.修身养性

D.服务群众

18、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本途径。在思想观念上高度认可,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线不可触碰,内心真正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这是法制思维培养中()

A.遵法的具体表现

B.学法的具体表现

C.守法的具体表现

D.用法的具体表现

19.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多种,除了法律规范还有道德规范、宗教规范和纪律规范等,法律规范与这些规范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法律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B.法律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C.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的内容受物质生活条件制约

20.人们的守法程度和水平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对人的守法状况有着很大影响的主观因素是()

A.法律观念

B.法治状况

C.民族传统

D.家庭环境

2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的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形成规定。”下列关于特别行政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特别行政区原有法律全部保持不变

B.特别行政区享有包括国防的外交在内的高度自治权

C.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文制度和生活方式永远不变

D.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工作人员由该地区永久居民依照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组成

A.父母

B.子女

C.配偶

D.兄弟姐妹

23、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依法对其适用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强制方法,下列属于强制措施的是()

A.警告

B.取保候审

C.查封财产

D.没收违法所得

非选择题部分

二、简答题:

26、简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参考答案】

(1)人生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去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就形成了人生观。

(2)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27、爱国主义的含义是什么爱国主义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参考答案】

(1)爱国主义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热爱、忠诚和报效自己祖国的一种感情、思想和行为。

(2)基本内容:①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②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首要表现;③热爱骨肉同胞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④热爱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⑤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28、简述道德的含义和本质。【参考答案】

(1)含义: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本质: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29、简述法的社会作用。【参考答案】

(1)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所具有的维护特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2)法在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核心。

(3)法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是法的社会作用的重要方面。

湖南师范大学自考本科

30、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参考答案】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5)社会经济权利(6)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7)特定人的权利

31、论述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必须做到“三统一”和“四善于”的结合。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32、论述在人生实践中如何确立并实现正确的理想信念。【参考答案】

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2)把理想信念化为实际行动,崇高的理想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3)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不仅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中的长期性、曲折性、艰巨性,也要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否定现实“的误区,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33、论述现代社会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

(1)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认真学习社会道德规范,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其要求的认识,提高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提高道德评价能力,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基本途径。

(2)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训练。勤于道德实践,不断重复和强化道德行为,以养成道德习惯,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根本途径。

(3)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净化自我心灵,改正错误以完善自己,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品行,是进行道德修养、锤炼个人品德的重要途径。

THE END
1.良法善治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编辑:吕媛媛)友情链接: 中国网信网 群众新闻网 西部网 陕西网 西安网 公益记者网 西安新闻网https://www.sanqin.com/2024-12/04/content_10969551.html
2.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转型“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转型”,这是该书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它包括以法制、民主、法治和法律权利义务等为基本内容,以各种法律关系为归宿的规律性研究,构成《屈野法学著作选集》第二卷。全书分为六个部分:一、“法制、民主和法治关系篇”。主要探讨法制、民主、法治的概念、内容、作用、由来与发展、关系和区别的规律性。二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31491
3.法治和法制现代化法治和法制现代化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一、法治的基本含义 法学界通常引用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的概念,“已经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而人们遵守的法律又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即法治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制定的法律得到普遍遵守,二是制定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tpgj84.html
4.中国法理学二十年这一时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奠基与初创时期,研究主题多为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的基本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论题有:法的概念和本质;权利和义务;民主与法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治与法治;法律与政策;法律文化;法律价值;法律规范、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意识等法学基本范畴;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方法论及基本方http://iolaw.cssn.cn/xspl/200504/t20050428_4595794.shtml
5.全国自考05677《法理学》章节重要知识点汇总法学1、含义:是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2、种类:个人权利能力和组织权利能力之分;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使一定职权,如法官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能力就属于特殊权利能力)之分;民事权利能力(公民从出生起到死亡止,都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公民https://www.exam100.net/html/2022/cj_fx_0323/35219_2.html
6.青书学堂法理学作业精选与解析B:法家的法治强调刑罚的至上地位 C:法家的法治和古希腊的法治其实质是相同的 D:法家的法治强调法治和德治的结合 答案:A 第16题 单选题 关于法的实施对于法治的意义,下列错误的是( )。 A:法的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和目的的前提条件 B:法的实施是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必要环节 https://blog.csdn.net/qq_40602449/article/details/131572089
7.论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杨波律师故此,揭示法治的内涵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价值、制度的实践层面的因素,根据这种思考,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对法治作出如下界定:“法治”是指一切社会合法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组织、公民个人乃至国家本身等),适用和遵守完备的充分体现其价值标准的,以权利义务设定行为模式的法律制度,以构建稳定的和有https://lawyer.fabao365.com/10594/article_45988/
8.法治思维资料.pdf法治思维资料.pdf,从本质上讲,法治是现在民主人权时代有关政治和法制建设的一种综合性的价值目标, 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基本的行动原则和其实现过程和结果。在现代社会,法治是与人治针 锋相对的,她意味着在国家中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以规制公共统治为重心,以保障和促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21/7000140012005161.shtm
9.2024法律硕士考研常考知识点汇总!考试必备(5)法律推理的结果往往涉及当事人的利害关系。在多数情况下,法律推理的结论关系当事人是否拥有权利、是否应承担义务、是否应负法律责任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利益。 三、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1)法治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法律制度及其实施,更强调实质意义上的法律至上、权利保障的内涵,而法制侧重于形式意义上https://www.kyzs.com/article/16303.html
10.德治与法制的关系7篇(全文)德治与法制 摘要:道德和法律的动态系统--德治和法治,作为调节人类社会的两个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法治、德治作为上层建筑是要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同时法治、德治的结合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因此,二者的组合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vuy5hfc.html
11.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62.(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参考答案: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公民应当具有的基本法治观念。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正确把握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可归纳为:(1)结构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1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A、怎样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B、怎样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的关系 C、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 D、怎样的生活才有意义,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 7、【多选题】关于思想道德与法律说法正确的有___ A、道德http://xuzhou.ehqc.cn/html/22_07.html
13.05年10月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总结(一)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所谓国家制定和认可是指法律产生的两种方式.国家制定形成的是成文法,国家认可形成的通常是习惯法.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十四、法律的起源; 法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适应特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产生的社会http://www.dadeedu.com/html/dade_855.html
14.法学基础理论第一节(2)法律关系内容。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3)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或权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有: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https://www.gzhgz.com/show-1655-7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