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反诈能力,他们有“金点子”
“网购刷单”“信用卡及网贷套现”等“糖衣炮弹”进入校园,如何帮助“易感”的大学生们“脱敏”,学代会上,青年学生用一份份提案,为守好大学生“钱袋子”提出了“金点子”。
昨天,在纪念“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86周年之际,上海市学生联合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开幕。据悉,本次学代会提案征集工作于今年10月上旬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市59个高校学生会、23个研究生会,16个区学联的提案共计229件。无论是“关于数字化时代加强大学生金融防诈能力的提案”,还是“关于建立校园法律服务援助小组的提案”,纵览本次学代会,青年学生的“金点子”中,“法治”这一关键词被频繁提及。
大学生成网络诈骗“易感人群”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浪潮中,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风险,不法分子的“尖矛”突破高校的围墙,渗透进“象牙塔”。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余森乐注意到,离开家庭庇护独自生活,怀揣丰厚生活资金,喜爱网上“冲浪”,但又防范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肥羊”。
如何守护校园这片净土的安宁?又该如何保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为此,余森乐在此次学代会上提交了“关于数字化时代加强大学生金融防诈能力的提案”。
为什么大学生金融防诈能力如此薄弱?余森乐认为,大学生普遍好奇心强,缺乏社会经验,对风险的识别能力弱,容易成为一些不法分子的主要诈骗目标。
余森乐介绍,新浪等公司在今年做的一项有关于大学生反金融欺诈认知的调查中显示,近2400份样本中,47.4%的受访者称自己或同学遭遇过诈骗,其中,约两成金钱损失在5000元以上;从各学历群体中受骗比例来看,在读本科生、大专生、高职生群体中,遭遇诈骗的比例分别为46%、52%和36%,可见大学生群体整体防诈意识还有待加强。
“另一方面,消费观也是大学生易遭诈骗的重要因素,我之前看过一组数据显示,遭遇过金融诈骗的比例,随基本生活支出之外的月购物消费金额的上升而增加,月购物消费金额为3000元以上的受访者遭遇诈骗比例,较500元以下的高出八成。”余森乐说。
营造法治氛围,提升法治意识
了解其中症结,之后就是“对症下药”。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该如何提升大学生法治意识,通过意识提升强化事前防范?
高校在邀请知名法学家或公、检、法、律师等进校园开展法治讲座的同时,还应加强高校法治教育课堂建设,比如,增加对民法、刑法、行政法等主要部门法的学习,使高校法治教育达到入耳入心的层次。
在开展法治宣传、反诈宣传过程中也要注意宣传形式的更新,探索参与式、实践式教育形式。可以在校园内举办法治知识竞赛,结合时下法治热点拍摄校园短剧、话剧等,如校园贷、杀猪盘等;可以尝试与公安部门联动,及时更新对诈骗内容的解析;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寝室防诈骗宣传,开展活动型防诈教育。例如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与松江公安分局松江大学城派出所合作,设立了一支“寝室防诈队伍”,通过以寝室为单位组织防诈学习,结合假扮骗子对室友进行考验,使“易感”人群的大学生群体达到“脱敏”效果,既可以增加同学们听课的兴趣,也可以增强学生们预防金融诈骗的能力。今年以来,通过松江大学城派出所的“花式”反诈宣传,上外校园内的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大幅下降。
在法治教育中还需找准法律意识、法治观念与大学生个人学习生活的结合点,并与社会热点、新型案件结合,让大学生在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同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更好领悟法治精神、践行法律要求。
高校法律援助有效补充政府法律援助
对于不幸落入不法分子诈骗陷阱的大学生,事后能否提供有效的帮助?记者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一份提案中找到了来自大学生的“金点子”。
作为“关于建立校园法律服务援助小组的提案”的发起人,桑万宁同学看到了当前大学生自身保护能力薄弱,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施诈目标的问题,提出可以利用高校丰富的智力资源开展法律援助,“高校具有法律专业人才和人力成本双重优势,这使得高校可以成为政府法律援助的有效补充。在高校内建立法律服务援助小组的价值目标,应当是让受到援助的主体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进而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维护社会公正、促进校园和谐。”
由于承担法律援助的主体也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进行人员配备时就必须尽量挑选合格的援助者:具有扎实的法律基本功、具有较强的实务经验、具有一定的耐心和热情、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无法保证有足够的律师、专家、学者能够有效参与法律援助的情况下,挑选学生志愿者就成了有益的补充。考虑到参加法律援助的学生流动性较强,且受到专业能力、课程学习、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而需要设计一套合理的内部分工、选拔机制、培训机制以及值班制度。
具体来说,内部分工就是根据有效实施法律援助的需要,在组织和参加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工。一般来说,高校是法律援助的组织者,参加者是法律援助的具体实施者。前者主要承担统筹安排、后勤保障、沟通联络等职能,后者主要负责法律援助的具体实施。从专业化、规范化的角度来说,法律援助在具体实施中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分工。“如咨询业务可以划分为财产纠纷咨询、房地产纠纷咨询、劳动者权益保障咨询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咨询等。参与咨询的人员可以在咨询接待、材料管理、文书制作、值班考勤等事务中进行必要的分工。”桑万宁举例说明。
对于有意向参加法律援助的教师和在读学生,都需要进行必要的选拔。就教师而言,建议由法学院系里具有一定实务经验、热心公共服务的教师担任。学生则需经报名后参加笔试或面试,审查合格后方可成为法律援助部门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