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生”与“研究生”只有一字之差,听起来也比“外来劳工”要体面得多,但他们扮演的角色真的是来日本从事研究和接受培训吗?
根据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JITCO)官方网站的表述,研修制度(全称为“外国人研修和技能实习制度”)是通过让研修生、技能实习生掌握我国(著者注:日本)的技术等,为培养发展中国家等的人才做出贡献。但该制度的由来确实是为了满足日本引进外劳之需。
研修生只有在日经过一年的基础职业培训,且通过日本国技能考试后方可转化为“技能实习生”,签证顺延二年。而技能实习生和研修生在待遇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研修制度的确为中国带来了收益,缓解了部分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压力;使地方政府与官员获得了“劳务输出”方面的业绩;让专事劳务输出的公司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增加了研修实习生们的家庭收入。
如图所示为近年来日本外国研修生和技能实习生入境总人数,中国连续多年位居日本研修生合作国别首位,且该比重仍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7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入管法》修正案,限制了实习实施机构以不合法手段降低劳动成本,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停止接收外国实习生,才导致此后中国的日本外国研修生和技能实习生入境总人数下降,但依然位居各国首位。
中国是人口大国,适龄劳动人口充足,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字表明,城镇登记失业率近10年来皆超过4%,青年失业率远超城镇登记失业率。加之农村尚有1.2亿剩余劳动力,中国需要对外输出普通劳务以缓解就业压力。各国对普通劳务的限制却逐渐增多。出于劳务人员素质和技能限制、国与国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原因,目前中国劳务境外输出地集中在港澳台、新加坡,以色列、日本、俄罗斯等,换言之,日本是为数不多对中国劳务市场开放的发达国家。
赴日研修生制度的吸引力,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经济收入发展水平的对比。
赴日中国研修生、技能实习生主要来自农村,只具备高中或中专学历,从事的大都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根据《赴日研修实习生劳动权益状况报告》,研修生工资“每小时约56元,一天8小时,一周6天,加班费比平时工资高50%”,“在日本3年,平均合同纯收入为15万~40万元,且机械电子等需要学历和专业技能的行业收入更高”。这样的收入水平,与国内及其他对中国开放的劳务境外输出地相比,十分具有竞争力。
此外,与其他对中国开放的劳务境外输出地相比,赴日研修不仅仅是打工,日本企业先进的技术、经营管理、服务经验等确实是可研习的对象。2008年,日本国际研修协力机构跟踪调查归国后的技能实习生就业情况,在接受调查的1861人中,60%回到赴日前的公司工作。关于回国后发挥作用的技能,回答“在实习中学习的技术”的占79.5%,回答“对工作的意识”的占65.1%,回答“日语能力”的占60.9%
根据2012年国务院最新颁布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的规定,成立合法的外派劳务企业需要相当的财力支持和人员配备,例如至少600万元的注册资金。很多外派企业根本达不到这个规定的要求,便以挂靠企业的名义开展业务经营活动,造成严重的多头经营现象,导致的直接恶果之一就是中国外派劳务企业在接洽日方接收单位的过程中大搞“价格战”的恶性竞争。为了祢补差价,这些外派劳务企业又以赴日前需培训的名义安排外派劳务人员在国内的工厂长期免费劳动,赴日工作后每月还需向其缴纳高额的管理费。“东创研修生事件”中6名女工在出国之前已是熟练缝纫工,但还是在东创公司的服装厂接受了几个月至一年不等的培训,每月才获得300-500元人民币不等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