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须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依法治国,不仅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而且要全民守法,需要全社会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需要全民的参与和支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为构建法治社会指出了路径和方向。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

民众法律观念的缺失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信权不信法、信关系不信法、闹访、权利义务观念淡薄等。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就是要使民众达到四种境界:自觉守法的境界,即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对法律价值和法律精神的追求,是对守法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不愿违法的境界,即公民对法律的尊敬,对司法权威的崇拜,是对守法的内心自愿和高度感性认识;不能违法的境界,即公民对法律制度的信任,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对法律责任和法律后果的确信,是对守法的自律和一般认同感;不敢违法的境界,即公民对法治权威的畏惧,对法律制裁的恐惧,是对守法的底线要求和被动性接受。现实中,人们触犯法律,锒铛入狱,被剥夺自由甚至生命,都是他们不敬畏法律、对法治的蔑视所造成的恶果。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做到全民懂法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首先要使民众懂法、知法。《决定》指出,要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当前,我们要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目标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要把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立法工作、监督工作、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的过程成为宣传宪法法律、弘扬法治精神的过程。要让人民群众在人大每一次立法、政府每一项执法措施、司法机关每一个案件审理中都感受到法治精神和公平正义,确保宪法法律深入人心。要努力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公民的生活方式,让规则意识全面取代关系意识,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夯实群众基础。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他们是否具有法治思维能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古人讲,“以吏为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发挥模范、带头、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决定》指出,“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高级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这些都是对领导干部起表率作用的要求。

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就应做到以下几点:强化法治秩序思维,实现从人治方式向法治方式的转变;强化法治规则思维,认识到法治思维的本质是规则治理,即按规则办事,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从而实现从经验决策向依法决策的转变;强化法治权威思维,领导干部必须对宪法法律始终怀有敬畏之心,确保权不压法,权不越法,彻底摒弃特权思想,实现从权力自律向权力法治的转变;强化法治责任思维,领导干部必须承担其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行为的责任后果,更好履行法定职责,实现从只讲行政责任向行政责任与法治责任统一的转变。

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形成全民崇法、全民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只有广大公民信仰法治,使法治深植于我们民族的心灵深处,才会赋予法治以强大的生命力,从而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

THE END
1.不断提升法治思维能力法治思维能力,是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的能力。”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切实提升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水平。提升法治思维能力,要尊法守法。提升法治思维能力,要学法知法。提升法治思维能力http://www.sx-dj.gov.cn/dylt/jwsp/1787677851428147202.html
2.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精选8篇)从某种意义来讲培养高职生法律思维方式是推进依法治国进程的必然要求。当前高职院校法治建设应反映它所处社会法治建设实践和体现其内在要求, 其法治内涵主要有显性的制度文化和隐形的理念性文化两部分构成, 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后者的不完善和缺陷, 隐性部分是指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意识, 法治观念, 法治思维和运用法律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29c1qqm.html
3.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系统观念坚守法治思维在深化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是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出发,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一个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体系完备、博大精深的法治思想理论体系。高台子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227794
4.强化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要部署,开启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新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促进高等教育法治化、规范化,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作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牢固树立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理念,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入推进综合改革http://www.jyb.cn/zggdjy/bqgz/201612/t20161212_688933.html
5.关于增强机关党员干部法治意识的几点思考在全社会培育形成法治意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政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民众依法办事。法治最核心的要义不是法律条文的复杂严密,也不是普通民众对法律法规的深透理解,而是民众内心培育形成法治意识、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让学法、守法成为日常行为生活的常态,并逐步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http://www.bsdj.cn/21/677/20166167717538.html
6.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不管是党的领导干部、国企领导、普通国家公务人员,还是教育工作者、企业家,以及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要具有法治观念、法治习惯和正确的法治思维,进而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社会风气。 履行法律规定义务,做社会主义法治的遵守者http://www.njdaily.cn/news/2023/1206/5565509366366028881.html
7.政法委书记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研讨发言二、正视差距不足,增强提升法治思维的紧迫意识。长期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有长足进步,但重人治、轻法治现象在一些单位和部门中还比较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有的延续家长制管理模式,习惯于搞“一言堂”,认为自己说的话在下级面前就是法律,甚至与国家法律、法规相违背,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官本位的特权观念,https://www.wydbw.com/info/10/249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