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5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编
n学术研讨会
我校举行《华政的故事——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一个侧影》新书首发式
2022年9月28日,为庆祝我校建校70周年,由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法律学院、法律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华政的故事》新书首发式在长宁校区交谊楼隆重举行,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校长叶青、党委副书记唐波、副校长韩强、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健、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上海市社联原党组书记、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沈国明、我校法律文明史研究院院长何勤华、商务印书馆编审王兰萍等50余位嘉宾学者出席了首发式。
开幕式由我校科研处处长陆宇峰教授主持。党委副书记唐波在致辞中介绍《华政的故事》是一部记录华政校史的随笔集,何勤华教授以亲历者的朴实真切,更以国家文明发展前瞻与未来的期许视角,全景式地讲述着发生在华东政法大学里的故事。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甘藏春致贺辞表示,何勤华教授所著《华政的故事》不仅是华政的校史,更是对1952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法学教育所走过历史的鲜活记录。商务印书馆编审王兰萍作为华政的校友以及本书的出版编审,讲述了我校的红色基因,回忆了雷经天校长等华政人的优秀事迹,感叹华政人一代代的优良历史传统和华政精神。
首发式现场,伴随着悠扬的华政校歌,叶青与何勤华两位新老校长举行了赠书仪式。
叶青校长在开幕式中总结表示,《华政的故事》的出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本书不仅是一段新中国法学的教育史,更是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一个侧影。书中所收录的各个篇章,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回顾了我校这7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体现了历代华政人为推进共和国的法治建设不屈不挠永远奋进的坚强毅力。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学者就《华政的故事》进行座谈交流,围绕本书创作渊源、历史和现实意义、近现代法治教育史研究等话题展开了讨论。座谈由我校研究生院院长屈文生教授主持。
作者何勤华教授首先介绍了本书的写作情况,讲述了写作本书的缘起和在写作过程中采取的四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分别是查阅档案、参考已有校史及回忆录、对老校友进行访谈、现场拍照取证。他对成书过程中来自华政档案馆、法律史学科团队、商务印书馆及《法治日报》的倾情帮助表示深切的感谢,并表示《华政的故事》从创作到面世,是广大校友共同协力的成果。
座谈最后,我校法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秀清教授总结谈到,《华政的故事》一书倾注了何勤华老师多年的心血,也是一部峥嵘岁月史,充满了激情和温情。本书将校史与新中国法学学科建设史结合起来,是国内此类书籍出版的首创。在《华政的故事》的成书过程中凝聚了华政法律团队的精气神,书中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让这段历史变得厚重,进行了立体化呈现。这不仅是对1952年建校以来校史的总结,也翻开了我校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据悉,由华东政法大学何勤华教授所著的《华政的故事——共和国法治建设的一个侧影》于2022年6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书中涉及我校1952年复校的群英谱和松江校区的建设等内容,文字辅以大量历史人物、风景、建筑的图片,全方位呈现出一幅中国法治建设的历史长卷。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三十五届年会顺利召开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三十五届年会于2022年11月12日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共同承办。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湖校区设立主会场,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设立分会场,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全国各高校150多名学者参与此次盛会。
本次会议围绕“西法东渐与中国革命——辛亥革命111周年纪念及其法理反思”为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包括开幕式、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专场、研讨会、闭幕式四个部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景良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姚莉代表承办方致辞,期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本次年会,交流学术观点,凝练思想共识,共绘发展蓝图,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提供法治智慧。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带头人何勤华教授发表讲话。他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使中华民族得以走向世界法治文明。正值辛亥革命爆发111周年,我们需要从法理上反思中国法治之变与不变,以更好地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此外,何勤华教授还表达了对本次年会学术研讨的期待,以及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承办本次年会的衷心感谢。
随后,会议进入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专场,由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秀清教授担任主持人。
第一场研讨会围绕“辛亥革命及其法理反思”展开,由武汉大学项焱教授担任主持人。华东政法大学张卓明教授就《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代议民主——从“思想传播”到“制度实践”》进行发言,指出在选举制度的设计上要着眼于民族整合与国家建构、合法性建设等普遍需要。华东师范大学姜峰教授对此进行评议,并就晚清政府改革功过进行了一定补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叶湘副教授就《辛亥革命的法理:国际权利和义务的继受视角》进行发言,分析了辛亥革命法理逻辑的组成部分。华中科技大学敖海静老师从国际法观的角度肯定了该选题的创新价值。吉林大学李拥军教授就《法律与伦理的“分”与“合”——关于清末“礼法之争”背后的思考》进行发言,指出“礼法之争”实则主权和国本之争,是进化理性和建构理性的冲突。中国政法大学王世柱老师提出了他的阅读见解,指出“礼法之争”是儒学普遍主义逐渐消解的历史。天津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李子豪考据了《辛亥革命时期西方近代法对中国司法语言的影响》,并探究了其背后的语义和逻辑系统。北京大学李红海教授构想了该文选题的扩大空间并给出了他的建议。
研讨会闭幕式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黄美玲教授主持。首先举行了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2021年度优秀论文颁奖典礼。复旦大学赵立行教授宣读2021年度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研究会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何勤华教授和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项焱教授分别在上海会场和武汉会场为获奖师生现场颁奖。
随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陈柏峰教授致辞。他简单回顾了本次年会的主题与内容,强调了本次年会的深刻意义,对参会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能与各校在法治建设、法学研究及法治人才培养等各领域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宁波大学董茂云教授代表第三十六届年会承办方致辞,他表达了对全体代表的欢迎以及办好第三十六届年会的决心。
最后,研究会副会长、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科李秀清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对大会筹办方表示衷心感谢,并以本次年会中的不足为契机提出对未来的展望。“以文会友,无分老幼”的年会会风四十年一如既往,疫情阻隔了距离,但无法抹去真情,在辛亥革命111周年纪念之际,我们重返百年历史,从回顾到研讨,探究历史长河中的变与不变。至此,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第三十五届年会圆满结束。
n学术讲座
张仁善、王伟、姜增应邀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
2022年9月28日晚,由我校法律史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大学法学院张仁善教授、复旦大学法学院王伟教授、绍兴文理学院讲师姜增共同主讲的《近代法政教育的人与事》学术讲座,在长宁校区交谊楼圆桌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由我校法律史研究中心王沛教授主持。
张仁善教授以郑天锡先生为个案介绍了近代法科教育的精英化,提出不同阶段的人才成才的条件不同。近代诸多比较成功的法律名家,尽管离不开他们个人的励志奋斗,但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机缘”也不无关联,包括亲缘、学缘、业缘以及教缘。王伟教授利用珍稀档案材料还原了复旦公学早期的法律教育,来讨论复旦大学(法学院)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性质问题。姜增老师结合实例论述了浙江法政教育史当中的三段“诸同人”往事。“诸同人”与浙江法政教育之萌发存在关联,并对浙江法政教育产生了影响。浙江法政教育在创始和巅峰时期的影响,可能不亚于上海法政教育,经过12年(1931-1943)的一个空窗期,以及一系列运动,浙江本土的法学教育呈衰落趋势。三位老师从不同的学术角度呈现了近代法政教育的前沿研究。
提问环节,在场师生围绕着“宁波法政教育研究的可能性”等问题展开了热烈探讨,讲座反响热烈。最后,我校法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秀清教授对讲座作了精彩的总结。
n科研动态
★9月30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我校共22项课题获立项。其中,法律史学科王静老师申报的《智慧司法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研究》和邱唐老师申报的《清代对外法律秩序体系研究》获批青年项目。
★10月31日,用友基金会公布了第六届“商的长城”项目立项资助名单,我校法律史研究中心龚汝富教授申请的题为“中国传统民间会簿整理与研究”的项目获得重点项目资助,资助金额为30万元。
n科研发表
★肖崇俊:《法经济学的限度——美国公司反收购立法的合宪性论争及其启示》,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2年第2期;
★李倩:《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迷”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质》,载《世界历史》2022年第5期。
n简讯
★8月16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第四届民族史青年学者研习营闭幕,我校法律史学科史志强博士参与了学员研讨,并作了题为“盛京地区司法体制变迁考”的会议报告。
★9月22日晚,我校法律史学科于明教授应北京大学国家法治战略研究院的邀请,作了题为“如何发明人民?——埃德蒙·摩根与近代英美人民话语生成史”的线上讲座。
★9月27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赵晶教授应邀为我校法律史博士生作了题为“非典型学二代的中国法制史研究:内藤乾吉的文献调查与研究方法”的线上授课,赵晶教授以内藤乾吉的中国法制史研究为例揭示了法律史研究的别样视角。
★10月14日,我校法律史学科李秀清教授应上海政法学院的邀请,作了题为“法律移植与中国法的近代化”的线上讲座。
★10月15日,我校法律史学科于明教授应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的邀请,作了题为“法律史论文写作中的‘问’与‘论’”的线上讲座。
★10月28日,法律史学科王海军副研究员应邀为上海对外贸易大学的师生作了题为“法律监督的历史发展、理论内涵与制度变迁”的线上讲座。
★11月8日下午,北京大学近代法研究所李启成教授应邀为我校法律史博士生作了题为“碧血难招蜀道魂——资政院与晚清君宪”的线上授课,李启成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向大家展示出一幅恢弘又略带斑驳与悲凉的晚清资政院图景,引发了在座学生的深刻思考。
★11月12日,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2022年会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镇江隆重举行。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我校法律史学科龚汝富教授,以及王沛教授、王捷教授、洪佳期副教授、姚远副教授等出席会议并参与会议与谈。
★11月15日,我校法律史学科何勤华教授应复旦大学法学院的邀请,作了题为“新中国法学教育史话——以五院四系为中心”的线上讲座。
报:上海市教委科技处、上海市教委高教办
送:华东政法大学校办、党办、宣传部、教务处、科研处、各二级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编辑部、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