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家庭暴力,或者觉得自己的权益被侵害,都可以来咨询我们。”近日,三伏潭镇驻村法律顾问肖龙梅来到沟二社区,开展关于妇女权益保障法与反家庭暴力方面的法治讲座,现场群众认真聆听。据了解,自我市开展“律师进村”工作以来,各驻村律师围绕基层需求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公益性法治讲座,调处疑难纠纷,协助矛盾调解,提供法律咨询,把问题化解在基层。针对村(居)低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律师还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基层法治环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无论是发展涉农产业、带领村民共同富裕,还是推进乡村治理、构建和谐乡村,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开展“律师进村”工作,让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其意义有三:
补齐了短板。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的法律服务力量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的法律服务处于弱势地位,是相对而言的“短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就必须补齐这个“短板”,让乡村的广袤土地成为培育法治思维、厚植法治精神的沃土。全面开展“律师进村”,在乡村形成一种知法、学法、守法、依法的大氛围,实现农村法律服务触手可及、保障及时有效,让每个农村人都维权有道、维权有方,这就必然会形成乡村法治上的良性循环,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和公信力,从而实现“短板”不短。
化解了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和冲突多发频发。有的矛盾由于基层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威望不足或处置不当,没有在事发初期把问题解决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结果引发大矛盾。实践证明,打通法治乡村建设“最后一公里”,需要推动法律服务力量下沉一线、下沉乡村。全面开展“律师进村”,律师到村里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能够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法者,治之端也。开展“律师进村”活动,有助于搭建律师为基层党委政府和农村群众服务的平台,使基层老百姓能够逐步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期待更多的法律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期待法治的种子在乡村扎根、开花,为助力法治乡村建设和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