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律师带头进驻各村(社区),当地村干部发出“律师来了,纠纷少了”的感叹。近年来,梅州市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战斗堡垒及党员律师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党的建设与法律服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融,推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提质增效,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用法治为群众的幸福生活护航。
打造党建品牌树立“新航标”
一个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是一家律师事务所服务中心大局、维护法律正确实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与保证。近年来,梅州市司法局党组指导全市律师事务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律师执业全过程,着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树立行业“新航标”,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目前,梅州市执业律师超过一半是中共党员,党员律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执业为民宗旨,带头进驻全市2000多个村(社区),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结对共建,法治同行。梅州市还推动律师事务所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通过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等主题党日活动以及“一所惠十企”“百所兴百村”“千所联千会”、万场法治宣传、十万公益法律服务等系列活动,为企业、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据统计,通过结对共建,梅州市一年共开展主题活动80多场次,法治体检专项活动27场次,服务群众1万多人次。
“律师来了,纠纷少了。”蕉岭县新铺镇某村村民陈某扩建祖坟时占用了相邻陈某雄的一块地,双方产生矛盾。今年2月,陈某雄夫妇毁坏了陈某的祖坟,双方矛盾升级。当地镇村干部和驻村律师廖丹共同介入调解。
“本案事实是清楚的,只是历经多年,双方也因沟通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矛盾越来越深,”廖丹同时指出,“法律问题简单,占用的返还,毁坏的赔偿,但即便解决了法律问题,也不能化解双方的矛盾。”
如何化解当事人心中多年的积怨,彻底解开心结握手言和?廖丹和镇村干部决定从情理法等方面入手。
“你们是有亲戚关系的,为这件事闹得这么僵值得吗?”“民法典也有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对廖丹来说,这场纠纷是她驻村8年多以来调解的众多纠纷中极为平常的一场,也是梅州全市驻村(社区)律师积极参与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工作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自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以来,梅州市驻村(社区)律师平均每年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约300宗,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不少基层司法所所长、村干部都纷纷感叹“律师来了,纠纷少了”。
为民办实事增强法治意识
“租户租用我们村的店铺,拖了好几个月不给租金,我们该怎么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多发,我们老年人容易上当,能不能给我们讲讲那些套路?”……
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广大驻村(社区)律师精准对接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帮助群众纾困解难,同时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法律进村入户,拉近法律与群众的距离,让普法工作更具针对性、实效性。
这样的普法讲座让很多群众受益匪浅。“普法讲座的内容跟我们生活有关,听了以后,我们对法律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帮助增强法治意识。”76岁的里塘村村民陈茂鸿说。
据统计,梅州市驻村(社区)律师一年共举办法治讲座近8000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4000多人次,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