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LegalScience

【中文关键字】新时代;大学生;法治教育

【作者简介】黄守星,男,1956年10月出生,法学硕士,研究员,河北工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河北职业教育》主编、原廊坊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学;黄莺,女,1981年11月生,法学硕士,助理研究员,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干部,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

【摘要】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高等学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信仰与法治意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才、维护校园乃至社会稳定,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永恒主体,也是落实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高校必须根据新时代特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作用,形成全员化、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增强大学生对法治的理性思考、熏陶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塑造大学生的职业操守、养成大学生遵章守纪的自律行为习惯。

大学生作为独特的知识群体,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作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他们社会化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着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在全球化、市场化、法治化和网络化的新形势下,我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现代化,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向开放型、精细化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法治教育不仅是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如何认识和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应该成为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一、高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迫切性分析

依据马克思认识论观点,正确的认识,对形成科学理论和决策乃至务实有效的行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和大学生的新特点,必须全面分析、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迫切性,根据实际需要,有的放矢切实强化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1.1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培育大学生法治信仰的需要

1.2加强法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

1.3加强法治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提高法律意识的需要。

1.4加强法治教育是扼制大学生违纪违法行为维护校园与社会稳定的需要。

1.5加强法治教育是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依法治校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的最高层次,也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接受的最后系统正规教育,更是青年人进入社会的法律素质保障。只有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系统法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治水平,才能使其成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文明素质,保障高校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富强。

2.1强化法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增强学生对法治的理性思考。

2.2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养成大学生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

2.3重视专业课规范诚信意识的训练,塑造大学生的职业操守。

2.4营造校园法治环境,熏陶大学生的法治素养。

2.5创新校园法治教育载体,提高法治教育水平。

随着大学校园信息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发展和普及,通过传统手段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师生学法用法的需求,用智能化手段创新师生法治教育,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新条件。因此,高等学校根据知识青年人多且集中的特点,应大力推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法治宣传教育与公法研究中心“法宣云平台和法律人工智能在依法治校创建活动中的运用”[9],并以学校宣传部牵头充分发挥校园公共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势,通过建立“法宣云平台”和法律人工智能创新师生法治宣传教育: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支撑,有效整合学校各类法律教育资源,使师生有学法用法需求时,可以及时快即“为我所用”,发挥“云平台”的法律“蓄水池”作用,实现校园法律宣传教育的立体、多元和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创新“AI(ArticialIntelligence)+校园普法模式”,开展智能校园建设,为师生提供特色普法宣传教育,通过校园法律人工智能的四种载体:即在线学法智能问答、校园学法与普法机器人、人工智能实验室,不仅使高校的法治宣传教育实现普及、惠及、便及于师生,而且增强师生特别是大学生的学法用法兴趣,强化师生的法治意识,提高依法治校水平。

参考资料:

[1]杨川,新时期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2]吴萌,“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2012,(1);

[3]刘亚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3、(1);

[4]2016年当代大学生法制意识调查报告,[Z/OL].百度文书帮,2017-12-12;

[5]朱昱鑫,大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案例,[Z/OL].书通网.2017-7-18;

[6]杨建燕.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6);

[7]袁玉龙、马艳阳、刘志勇等网络时代大学生法制意识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6(1);

[8]杨乐,影响世界100位科学家,[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

[9]吴丽华,法宣云平台和法律人工智能在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中的运用,[Z]2017年12月24日全国教育法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2017-12-24.

Sponsors:InstituteofLawandInstituteofInternationalLaw,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Address:15ShatanBeijie,DongchengDistrict,Beijing100720

THE END
1.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治修养法治是一个法律原则,指在社会中,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具有凌驾一切的地位,不得轻慢,内涵包括保障人权及各种自由等基于法治的个人实质权利。 何为法治思维?简而言之,法治思维就是将法治的诸种要求运用于认识、分析、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它要求崇尚法治、尊重法律https://www.meipian.cn/1tjrw6g8
2.大学生应怎样培养法治思维4 四是普法剧情,在校内开展一些普法剧情,让大学生们当主人公,从而开展普法宣传,让更多的大学生提高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5 五是注重办事程序公正。优化法治文化环境,是为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端正权利义务观念,是为了帮助大学生从实体上认识法律的本质,注意办事公正是为了有利于感受法律的价值。6 六是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b2c186c8943538856ef6ffa5.html
3.加快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法治素养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培养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学会学习法律知识、参与法律实践,不断在学习实践中逐渐养成对法治的尊崇、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自觉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学会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够正确依法行使法律权利和履行法律义务,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https://www.ddgc.cn/zkyj/4227.html
4.法治与德治共同作用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论文主要内容集中在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现实表现和问题分析,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得到启示,分析德治和法治相结合对社会治理的重要性,指出当前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社会治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矛盾。提出完善司法建设体系、推动和完善人民法治思维和道德意识建设、完善网络时代下对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建设和监管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2898490%3F%26
5.网络法律意识范文12篇(全文)大学期间是大学生思维、意识和智力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尽管一些大学生法律思维还不够成熟,大部分也并非就读法律专业,但是,他们在校期间或多或少会接触到基础性的法律知识,同时,高校也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都有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健康发展同时,十几年的学习和心智上的逐渐成熟,促使大学生遇到各类网络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davxuzo.html
6.善用科学思维方法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要运用好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提高驾驭难就业的复杂局面、处理就业难问题的本领。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的高质量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407/t20240724_2111226574.html
7.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7. 你觉得《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这门课对我们了解法治知识有用吗 非常有用 比较有用 一般有用 没用 其他 *8. 你认为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多选题】 教学单一 学校不够重视 师资力量不强 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学内容不足 教材不适用 教学设备不完善 *9. 您觉得学校对大学生的法制培养怎么样(https://www.wjx.cn/vj/Q18eEF9.aspx
8.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多维度推动高校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同时,高校强调法律至上的理念,明确大学生应遵守的规则,明确任何人违反法律皆应受到相应追究的原则,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对法律知识有“知”的过程,而且应拥有将“知”转化为“行”的能力,这也是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关键。据此,高校将“知行统一”法治教育理念贯彻到底,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https://www.ccdy.cn/portal/detail?id=67089c90d411e3eec7ea02d3&categoryid=10933-mssql&categoryname=%E8%A7%82%E5%AF%9F
9.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精选十篇)建设法治社会关键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二、弘扬法治精神, 建设法治社会的举措 (一) 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以上带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 努力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执掌党的执政权和国家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公权力的特殊群体,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j1fec1.html
10.大学生法制活动心得(通用25篇)大学生法制活动心得 篇4 遵照区教育局、学校的安排部署,假期中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并对热点、焦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通过学习《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自身需要学习怎样的法律知识。《教师法治教育读本》旨在向教师普及法律知识,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运用法律更好地教书育人。https://mip.wenshubang.com/xindetihui/2524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