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农商银行岸门口支行行长、城关党支部书记、岸门口镇金融副镇长田亚周,参加农信社工作13年,始终把抓学习、促提升作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注重研究助力乡村振兴的方法论,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努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田亚周曾连续十年荣获本行先进工作者,两次荣获省农信联社“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堪称甘肃农信优秀青年干部中的“领头雁”。
提升战略思维能力
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农村金融工作,旨在一个为群众办实事,不能片面地认为搞信贷投放就是支持发展,搞非信贷服务对发展没有益处。然而他不这样认为,他始终把学哲学、懂哲学、用哲学当做工作、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用马克思辩证唯物思想看待发展的问题。譬如:主动为农商银行扶持的绪阳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猕猴桃,连续两年在秋季水果上市之际,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帮助合作社向省、市、县及省外客户销售猕猴桃400多件2000余斤,让当地特色产业走向广阔市场,走进百姓餐桌,使得康县农商银行为民、惠民、利民的企业形象深入人心。虽然帮助销售农特产品不是分内之事,但他诚心为民,忠心为行的举动,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甘肃农信人心怀人民的赤子之情。
提升系统思维能力
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他经常在晨会上讲,不要害怕困难,不要畏惧业务发展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要把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作为推动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的磨刀石。要像勤于专研医术的大夫,遇到疑难杂症,作为自己增长才干的良机,通过解决棘手问题和疑难杂症,扫除工作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他对一些地处偏僻村社的客户,亲自驾车采取迎来送往的方式提供服务;对于一些地方较远的贷户,中午不能折返时自掏腰包提供饮食服务;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不论多远都主动上门提供社保卡办理、激活和其他便民服务。今年9月以来,共计办理社保卡2400余张,进村入户为老年群体办理激活社保卡600余张。
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回顾农信社七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不难看出农信人是一支有着人民情怀的队伍。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发展“三农”,使得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信社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作为“草根银行”同样不乏辉煌的历史,有着自己独特的为民情怀。从包产到户初期对农户发放购置种子、农机具、化肥农药的贷款,助力农作物产出得到了普遍提高;抗震救灾重建贷款的发放,彻底改变了农村居住环境,家家住进了小洋楼;抗洪救灾及地质灾害异地搬迁贷款,实现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加快;抗疫期间落实“六稳六保”政策,让众多小微企业和商户度过了三年艰苦岁月;精准扶贫贷款的发放,在实现乡村振兴上更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农信社辉煌的历史、自信的历史、厚重的历史。在金融为民中,他学习借鉴历史先进经验,弘扬草根精神、背包精神、草鞋精神,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强化与当地政府部门和村级两委的沟通协调,大力投放精准扶贫贷款。两年来,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297笔,金额1485万元,为帮助困难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收入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提升法治思维能力
遵纪守法是农信人日常工作的底线,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是不能触碰的高压线。他常言: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更应该坚守人的道德底线,道德高于法律,讲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守法律是一种他律行为,严禁在法律法规上打擦边球,而应该在道德底线上严于律己,恪守规则。他始终把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当做职业生涯的生命线,以身作则执规守矩,遇事请示汇报。在反洗钱、反电诈工作中,加强与当地职业学校的合作,联合当地派出所开展反电诈知识讲座,受众学生多达500余名,有效提高了学生对电诈手段的防范和反电诈技能的提升,同时在进村入户过程中大力宣讲金融法律法规,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提升底线思维能力
市场竞争波诡云谲,暗流涌动,各家金融机构,无不争相割市,抢滩争霸,渗透农村。如何守牢阵地?如何端牢饭碗?如何敢打敢胜?就要强化危机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大力开展整村授信工作是贯彻发展战略的底线,也是守牢农村市场的底线。自开展整村授信工作以来,在他的带领下,该网点率先完成辖区12个行政村整村授信,是全县唯一超额完成计划的网点。目前,评级户数达到1097户,授信金额7064.70万元。两年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343笔,金额1610万元。通过信贷扶持,辖区鸿盛养鸡专业合作社、圆燊养牛专业合作社、绪阳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已初具规模,困难群众以参股分红的方式获得了消除贫困的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点燃了燎原星火。
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只有提高“七种”思维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经受起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才能披荆斩棘、勇毅前行,在支持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高亢引歌,才能为甘肃农信改革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