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讲堂第2期最高法: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附:理…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4年6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1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4〕8号

为规范执行程序中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制定本解释。

第一条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根据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方法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给付该利息的,不予计算。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计算方法为: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债务人尚未清偿的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除一般债务利息之外的金钱债务×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

第二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自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确定分期履行的,自每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起计算;生效法律文书未确定履行期间的,自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被执行人履行完毕之日;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每次履行完毕之日。

人民法院划拨、提取被执行人的存款、收入、股息、红利等财产的,相应部分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计算至划拨、提取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拍卖、变卖或者以物抵债的,计算至成交裁定或者抵债裁定生效之日;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财产通过其他方式变价的,计算至财产变价完成之日。

非因被执行人的申请,对生效法律文书审查而中止或者暂缓执行的期间及再审中止执行的期间,不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第四条被执行人的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应当先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再清偿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条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外币的,执行时以该种外币按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但申请执行人主张以人民币计算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以人民币计算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应当先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外币折算或者套算为人民币后再进行计算。

第六条执行回转程序中,原申请执行人迟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应当按照本解释的规定承担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第七条本解释施行时尚未执行完毕部分的金钱债务,本解释施行前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按照之前的规定计算;施行后的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按照本解释计算。

本解释施行前本院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作者】刘贵祥,王宝道【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期刊名称】《人民司法(应用)》2014年)

为了规范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于2014年6月9日第16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于2014年8月1日起实施。为更好地理解与适用本解释,现将有关背景及主要内容说明如下。

一、《解释》的起草背景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完善和增强执行措施和手段,一些对被执行人有威慑力的制度和机制建立起来,限制高消费制度、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网络查控机制等成为强制执行的有力武器,有效地推动了执行工作的开展。计付迟延履行利息是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的执行措施,该制度在促使债务人及时履行义务和补偿债权人损失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既有规定较为原则,导致各地法院理解不同、做法不一,不仅损害了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也导致该项制度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最高人民法院自2012年初开始,组织人员赴多地进行调研,起草了本解释初稿。之后,多次征求全国人大法工委、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意见,听取了部分法官和律师的建议,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数易其稿。最后,《解释》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二、《解释》的基本原则及概念辨析

(一)基本原则

1.法定原则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明确规定,被执行人迟延履行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利息。通过文义解释的方法,无论申请执行人是否申请,法院都应当依职权计算迟延履行利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24条的规定,法院在执行前的准备过程中应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责令被执行人承担迟延履行利息或者迟延履行金。这也说明计付迟延履行利息是法院必须采取的一项执行措施,并不以当事人申请为启动要件。

2.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计算迟延履行利息应当坚持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三是平等保护不同类型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计付迟延履行利息的目的在于促使债务人履行义务,从而实现债权人的债权。虽然该制度主要目的是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也不能过分加重债务人的负担。如果利息负担过重,致使债务人放弃偿债的努力,反而不利于及早实现债权。因此,《解释》从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出发,平衡了当事人的利益,以求执行措施合理得当。

(二)概念辨析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加倍计算之后的“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一个整体概念,包括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两部分。

一般债务利息,是指在生效法律文书中,根据实体法规定(如合同法)所确定的利息。例如:一份判决确定,债务人应支付自双方签订合同之日起至款项付清之日止,按双方合同约定的日万分之五的利率计算的利息,则本案按照日万分之五计算的利息就是一般债务利息。应当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金钱给付案件都有一般债务利息,侵权损害赔偿等案件通常就没有支付一般债务利息的内容。

加倍部分债务利息也称为迟延履行利息(文中的“迟延履行利息”与《解释》中的“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含义相同,为了便于理解,文中使用“迟延履行利息”这一表述方式),是指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因迟延履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应多支付的利息。

三、《解释》的主要内容

(一)迟延履行利息与一般债务利息的关系

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给付义务,按照是否确定一般债务利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一般债务利息;另一类是生效法律文书没有确定给付一般债务利息。这样就产生了如何处理一般债务利息与迟延履行利息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效法律文书没有确定一般债务利息时如何计算迟延履行利息两个问题。

综上,迟延履行利息采用单独的计算方法,与一般债务利息的计算没有关系。通俗地讲,就是两者各算各的,互不影响。为更好地理解《解释》的规定,我们简举两例说明。

例一:2015年6月30日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债务人应在3日内支付债权人借款本金10000元;支付自2015年1月1日始至借款付清之日止以日万分之五计算的利息;债务人迟延履行的,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债务人于2015年9月1日清偿所有债务。在这个案例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借款本金×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一般债务利息率×迟延履行期间的实际天数+借款本金×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的实际天数(405元=10000×0.05%×60+10000×0.0175%×60);迟延履行期间开始前的一般债务利息=借款本金×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一般债务利息率×迟延履行期间开始前的实际天数(915元=10000×0.05%×183)。债务人应当支付的金钱债务为11320元(11320元=10000元+405元+915元)。

例二:2015年6月30日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债务人应在3日内支付债权人侵权损害赔偿10000元;债务人迟延履行的,应当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债务人在2015年9月1日清偿所有债务。在本案中,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损害赔偿数额×日万分之一点七五×迟延履行期间的实际天数(105元=10000×0.0175%×60)。债务人应当支付的金钱债务为10105元(10105元=10000元+105元)。

(二)基数和利率

关于基数。我们认为,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基数与计算方法有密切关系。单一计算方法下,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已经不再计算,基数应当包含生效法律文书指定履行期间届满前的一般债务利息;而并行计算方法下,多数案件的一般债务利息在迟延履行期间仍旧计算,基数就不应包含迟延履行期间开始前的一般债务利息。在这些案件中,计算迟延履行利息和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已经充分保护了债权人的权益。迟延履行利息具有惩罚性,但惩罚应当适度,生效法律文书指定履行期间届满前的一般债务利息也作为计算基数,计算结果较高,不符合平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关于利率标准。之前的解释将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利率与银行贷款基准利率挂钩。考虑到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实现利息计算的便捷科学,《解释》改变了以往规定的做法,不再以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为标准,而是以日万分之一点七五作为利率标准。日万分之一点七五,是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日利率。该利率是以近10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的平均值换算成日利率得出的。【(1)近10年是指2003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1日期间。(2)以10年期间的所有档次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出年利率的平均值,再以该年利率的平均值换算成日利率。需要说明的是,执行中,应当以实际的天数计算迟延履行利息。例如,被执行人迟延一年履行义务,那么,应当以日利率乘以这一年实有的天数(365天或者366天)计算迟延履行利息】。该数值具有稳定性,换算成年利率为6.39%。中国人民银行2012年7月6日公布施行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3至5年(含5年)贷款基准利率为6.40%,《解释》规定的利率标准与上述利率水平基本一致。适用固定利率,一目了然,也便于计算。

有一种观点认为,《解释》降低了迟延履行利息率的标准,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就会比之前规定的数额少,有利于债务人,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最后,该《解释》对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计算规定更明确具体,减少了法律适用的模糊地带,这本身就是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

(四)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利息的清偿顺序

《解释》规定的被执行人财产不能清偿债务,既指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情形,也指被执行人的财产在参与分配程序中不能清偿多份债务时的情形。

对于被执行人分次履行的情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规定了并还原则。《解释》规定的是先本后息原则。这是因为,迟延履行利息与一般债务利息不同,计算迟延履行利息只是一项执行措施,相比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债权较为次要,所以,迟延履行利息应当后于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债权受偿。

有种观点认为,先本后息很容易造成迟延履行利息的执行不了了之,该制度也就失去意义。我们认为,计付迟延履行利息是执行法院的法定职责,除非债权人有免除的意思表示,人民法院应当严格计算执行迟延履行利息。

参与分配程序中被执行人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的,迟延履行利息的清偿顺序也应当适用《解释》的规定。应当说明的是,《解释》规定的清偿顺序,仅是迟延履行利息与其他金钱债务的清偿顺序。如,一件借款合同纠纷案件,法院执行的金钱债务有本金、一般债务利息、实现债权的费用和迟延履行利息四部分。根据《解释》的规定,迟延履行利息应当最后清偿,而本金、一般债务利息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三部分则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有关规定确定顺序清偿。当然,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应当根据约定的顺序清偿。

(五)特殊情形下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

关于外币案件迟延履行利息的计算。在金钱给付案件中,有一部分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给付外币的案件,这部分案件也应当根据《解释》计算迟延履行利息。但外币案件有两个特殊问题要解决,一是以何种货币计算迟延履行利息,二是汇率风险由谁承担。

这两个问题不能截然分开,应当本着对债权人有利的原则综合考虑。由于迟延履行利息起算之日和被执行人实际履行之日两个节点汇率极有可能发生变动,就存在因汇率发生变动而导致债权缩水的风险。对此,《解释》赋予债权人选择的权利,规定原则上应当以外币计算迟延履行利息,但债权人选择以人民币计算迟延履行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如此规定,就是让被执行人承担汇率风险。

关于执行回转中迟延履行利息的承担。为了增强执行工作的严肃性,保护原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解释》规定,执行回转中,原申请执行人迟延履行的,其应当支付迟延履行利息。

(六)《解释》的溯及力

我们认为,新立案案件按照新的司法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司法解释是对原已生效法律适用的解释,司法解释依附于法律,《解释》施行时未执行完毕的案件也应当适用《解释》的规定。应当注意的是,对未执行完毕的案件,并不是全案都适用《解释》。《解释》施行时已经执行完毕部分的金钱债务不再根据《解释》重新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考虑到迟延履行利息对债权人来说是一项程序法赋予的实体权利,有其特殊性,《解释》规定,尚未履行完毕部分金钱债务的利息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分两段计算,《解释》施行前的这一段根据之前的规定计算,《解释》施行后的这一段按照《解释》计算。

十八件【执行类】司法解释修改后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扣押铁路运输货物若干问题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是否具备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和工会经费集中户可否冻结划拨问题的批复

原标题:《【法治讲堂】第2期最高法: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附:理解与适用)》

THE END
1.提纲跟摘要区别是什么?不要两个摘了拼起来的,讲一点实质性的东西为了确保法律正当性的实现,哈贝马斯对现代法治国的两个层面——权利体系与权力分立——进行重构.哈贝马斯对权利体系的重构,要求其必须能够同时确保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一方面,在一个后形而上学的时代,私人自主再也不能立足于一个抽象个体的道德自主,而必须以一种和平共存的主体间承认为基础,通过公民间的政治自主加以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680be30f2ac18fdb866661e423df6a71.html
2.思想品德知识点归纳8篇(全文)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属于制度的范畴, 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 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 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 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 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 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https://www.99xueshu.com/w/fileq6u0noeu.html
3.我国法治建设(精选十篇)自新中国成立之后, 党与法治的关系就成为整个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事关整个法治建设兴衰存废的大局。从1982年我们党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到1997年十五大第一次把依法治国确认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到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提高依法执政能力, 2004年9月,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c3lrzn8.html
4.雷磊:什么是法律逻辑“法律的生命从来也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一个多世纪之前,已故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灵光一现,在其代表作《普通法》一书中写下了这句名言。[1]恐怕连霍姆斯本人也想象不到,一个多世纪之后,这句话会漂洋过海,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法学界产生了何等广泛的影响。它在http://fzzfyjy.cupl.edu.cn/info/1038/5586.htm
5.多给人治到法治的转化一点时间(被告山杠爷)影评多给人治到法治的转化一点时间 机缘巧合,在法律电影选修课上,走进了堆堆坪,走进了山杠爷的“理想国”,在这小小的山头上他站在道德制高点,按照“上面”的指示守护者堆堆坪的安宁,捍卫着堆堆坪的基本道德准则。电影一开始提及山杠爷与刚从学堂回来的孙子讨论村规与国法的区别,最终又以孙子主动承认是自己为了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299220/
6.法治与中国社会[33]总之,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具体技术规范和法律的根本精神、地位两个主要的方面,古代中国的法律与西方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一方面,“中国古代法中少有技术性规范,即使有,也远不及西方古代法如罗马法中相应的规范、制度来的精确、复杂和系统。”[34]另一方面,古代中国的法治在社会整体制度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及礼治https://www.jianshu.com/p/83a1f79be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