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小肇说法——小鼎说法国家宪法日:“宪”在一起与“法”同行

从出生这一刻起,宪法便开始保护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四十九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到了上学的年纪,背着心爱的书包走进校园,结交新伙伴、学习新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8岁成年的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在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上大学第二年,睡在上铺的兄弟填写应征入伍的申请,光荣入伍了,学校会为他保留两年的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大学毕业了,我们在招聘会上过五关斩六将,得到了一份心仪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在获取工作报酬的时候,我们要依法纳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我们和TA步入婚姻殿堂,后来有了宝宝。宪法一路在保护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九条: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

我们和伴侣商量后贷款买了一套新房,虽然辛苦但生活多了一重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到了退休年龄,退休后的生活也一样受到宪法的保护。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宪法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相反宪法一直在我们身边,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它都默默地保护和陪伴我们。“宪”在一起与“法”同行!

THE END
1.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处理。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文将通过提供100条关于法律小常识的问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2.法律和法治。法律和法制。虽然是同音字。但是本质不同。作者: 全部讨论 价值投资避险保值 法律制度和法治制度不同的本质。法律制度是基础。法治制度是方式。https://xueqiu.com/9911293403/315958224
3.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与智慧的起点一、法律基础与概念 在探讨法律基本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社会为了维护秩序,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命令。它是国家权力对外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意志对内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法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社会公民https://www.6vjxuc8a1.cn/gong-qiu-shi-chang/435177.html
4.读书:法治的细节法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只有秩序才能让人类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法治还是人治? 法治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权力进行限制,防止他腐坏堕落。法律的目标是维护秩序,但是维护秩序的力量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否则就会成为秩序的破坏力量。 https://www.jianshu.com/p/56a8371e9752
5.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6.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基本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同《刑法》第67条规定的自首一样,都是“可以”从宽,这里的“可以”暗含了从宽的导向性,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没有特殊理由的,都应当体现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从宽处罚。特别是对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罪案件,要尽量依法从宽从简从快办理。《刑事诉讼法》第15条将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重要原则予以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103.html
7.法治与治法法信[5]也正所谓“为了自由,我们做了法律的奴隶”。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决定了谁也不能凌驾于它之上,任何有法外特权的行为都是与法治精神相违背的。“良善之治”是指法律本身是“善良之法”,可以体现众多人的意志,维护众多人的利益,成为值得人们依赖的价值标准和目标追求,人们才可能像依赖上帝一样信仰法律。它应体现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33940
8.法治和法制高中知识不管多么善的法律制度与法治,对野兽是没有效果的,除非将其杀死.道德水准极低的人们,其行为,其性质接近野兽,其法治成本其高无比.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制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人治成本的高低以及效果的好坏除了依赖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36855.html
9.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