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政治辩证统一

法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措施。法律是法治的前提与基础。究法律之本质,它同政治一样是从人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从他们的生产方式和产品交换方式中引导出来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表达和贯彻自己的意志、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因此,法律从产生之日起,本质上就是一种政治措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法治与政治存在共生性。法治意为法律的统治,核心是通过良法实现善治,实现权力的有效制约与权利的可靠保障。政治是权力主体在管理国家公共事务中,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现代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民主政治,强调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其主要途径就是实行法治。因此,就法治与政治的实质而言,二者存在共生性。法治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保证民主政治顺利运转。

政治为法治提供依托和环境。法治总是同一定的政治制度相联系,没有脱离国家和政治制度的法治。法律存在的重要实体依托是国家及其组织机构,是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规范化、法治化的表达,政治变化会引起法律的相应调整。正如马克思所言,一切共同的规章都是以国家为中介的,都获得了政治形式。西方学者也直言不讳:“法律的苍穹不是独立的,它建立在政治的柱石之上,没有政治,法律的天空随时可能坍塌。”政治还为法治的实现提供环境。试想,在一个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的国家,怎么可能有法治?可见,法治建设依赖于政治文明的发展与政治环境的稳定。

政治为法治提供方向。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相应地,法治同国家的制度属性相联系。马克思说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任何的社会需要、法律等等都应当从政治上来考察,即从整个国家的观点、从该问题的社会意义来考察”。这就是说,不能脱离政治空谈法律,而应将法律放到整个国家的政治背景中加以考察。超越阶级的法律不存在,脱离政治的法治是空中楼阁。政治为法治提供存在的基础、载体、环境,规定其性质与方向,这就决定了法治模式包含政治逻辑。但应注意,这是就法治同政治的密切关系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政治与法治可以互相代替。不能因为政治同法治紧密联系,就将政治等同于法治,用政治的方式处理法律问题;也不能因为要保持法治的独立性,就否认其同政治的紧密联系。

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们党正确把握政治和法治关系得出的规律性认识。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和核心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要通过法治的形式将党的执政地位、执政主张和人民当家作主地位通过法律加以确定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如果没有党的领导、离开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国就无法落实。

THE END
1.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法律小常识百问解析法治生活的智慧指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纠纷,还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处理。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法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本文将通过提供100条关于法律小常识的问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法律知识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56538.html
2.法律和法治。法律和法制。虽然是同音字。但是本质不同。作者: 全部讨论 价值投资避险保值 法律制度和法治制度不同的本质。法律制度是基础。法治制度是方式。https://xueqiu.com/9911293403/315958224
3.法律基本知识法则与智慧的起点一、法律基础与概念 在探讨法律基本知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社会为了维护秩序,调节人们之间关系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则和命令。它是国家权力对外表现的一种形式,也是国家意志对内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解法律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个社会公民https://www.6vjxuc8a1.cn/gong-qiu-shi-chang/435177.html
4.读书:法治的细节法律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维护秩序,而要维护秩序必须以惩罚为后盾,只有秩序才能让人类的行为具有相对的确定性。 法治还是人治? 法治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对权力进行限制,防止他腐坏堕落。法律的目标是维护秩序,但是维护秩序的力量也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否则就会成为秩序的破坏力量。 https://www.jianshu.com/p/56a8371e9752
5.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律师普法法治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如下:1、法治和法律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法治是法律的内容和目的,法律是法治的主要形式和方法手段。法律如果只是表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法律就只是法律本身。法律如果想往更深层次方向发展,就必须走法治的道路;2、二者的表现形式不同。法治的表现形式是思想和实践的循环。法律的表现形式是一种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76956243565360855.html
6.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的基本问题认罪认罚从宽,同《刑法》第67条规定的自首一样,都是“可以”从宽,这里的“可以”暗含了从宽的导向性,即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没有特殊理由的,都应当体现法律规定和政策精神,从宽处罚。特别是对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轻罪案件,要尽量依法从宽从简从快办理。《刑事诉讼法》第15条将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重要原则予以https://jzx.jxga.edu.cn/news-show-1103.html
7.法治与治法法信[5]也正所谓“为了自由,我们做了法律的奴隶”。法律的至高无上性决定了谁也不能凌驾于它之上,任何有法外特权的行为都是与法治精神相违背的。“良善之治”是指法律本身是“善良之法”,可以体现众多人的意志,维护众多人的利益,成为值得人们依赖的价值标准和目标追求,人们才可能像依赖上帝一样信仰法律。它应体现https://www.faxin.cn/lib/flwx/FlqkContent.aspx?gid=F33940
8.法治和法制高中知识不管多么善的法律制度与法治,对野兽是没有效果的,除非将其杀死.道德水准极低的人们,其行为,其性质接近野兽,其法治成本其高无比.所谓人治,就是国家以一套严格的道德制度去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产生社会秩序.要使道德制度变为德治,必须以权利的不平等和权力的不制衡为前提.人治成本的高低以及效果的好坏除了依赖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11936855.html
9.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