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确方向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世界进步潮流,回应了国际社会的迫切需要,打破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传统窠臼,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确方向,在世界范围产生积极热烈反响。

图为2024年4月1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开幕式上,中法艺术家合奏。中新社记者田雨昊/摄

10多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其承载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新型国际关系、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丰富内涵,多次写入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同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分别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人权理事会决议,11月又写入联合国大会两份安全决议。迄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连续7年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联合国副秘书长、裁军事务高级代表中满泉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的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给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符合各国共同利益。

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一系列构建地区和双边层面命运共同体倡议,与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凝聚共识,拓展合作,为地区和平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最早提出的区域命运共同体,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中非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翻开了中非友好的全新一页,中非成为中国与地区国家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典范。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携手共进的生动写照。命运共同体建设正在周边落地生根。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成果丰硕,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地区和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生机勃勃、开放包容、前景光明的事业。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不同国家,只要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理念,就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加强合作、谋求共赢。中国将同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国家携手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推动各国发展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原标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完善全球治理指明正确方向》

THE END
1.《中国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法学》内容提要法治文明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实践中,基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而形成的特殊文明形态。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历史为镜、以文明为观,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等维度证成了法治文明概念,它考察了世界法治文明和中华法治文明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在现代化、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创新法治文明的路径方法,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27704
2.全球文明倡议让世界文明异彩纷呈法治日报法治日报 | 吴琼开通知网号 正文快照: 自2023年3月15日,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起,一年来,倡议赢得世界积极回响。全球文明倡议着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赢得世界范围积极 https://wap.cnki.net/touch/web/Newspaper/Article/FZRB202403250050.html
3.全球文明倡议让世界文明异彩纷呈法治日报记者 吴琼 自2023年3月15日,中国领导人提出全球文明倡议起,一年来,倡议赢得世界积极回响。全球文明倡议着眼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为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赢得世界范围积极认同。国际舆论指出,全球文明倡议让世http://www.legaldaily.com.cn/international/content/2024-03/27/content_8977755.html
4.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构建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对党的二十大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法治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中国;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现代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高歌猛进的时代潮流,实现现代化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世界第一波现代化中,中华民族正处于腐朽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最终与这次历史性机遇擦肩而过。在世界第二波https://cpcivillaw.dlmu.edu.cn/info/1019/1952.htm
5.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法律是复杂的,法律所创造的文明亦然;文明的交流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也会让相应的法律变得更加复杂。 为了清晰、全面地呈现跨度长达四千年的人类法治史,本书借用全球史的视角和方法,以“法律”“秩序”“文明”这组概念为核心,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出各大法律体系的发展脉络,逐一解析重要节点,以此阐释法律的发展如何反哺https://www.meipian.cn/56ooqkra
6.深刻理解中华法治文明的精神内涵2024年第13期在群体上,具有全球性。中华法治文明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中国区域内,而是向周边国家扩展,从而形成了朝贡法律制度。在历史上,受到中华法治文明覆盖影响的藩属国有日本、朝鲜、越南等。同时,西域诸国在历史上也一度接受这种朝贡法律制度的安排。尽管不同藩属国在法律制定上有的直接采用中国传统律令制度,有的则没有专门制定https://www.qunzh.com/qzxlk/qz/2024/202413/202407/t20240710_106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