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那么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规定呢?下面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涵盖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场体系
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
3、政府职能
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4、财税体制改革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
5、城乡一体化
6、开放型经济
放宽投资准入,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
7、政治制度
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8、法治建设
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9、反腐败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10、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11、社会事业改革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2、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
13、生态文明
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4、国防和军队
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15、党的领导
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改弦易辙。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把握改革的领导权和主动权,确保党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增强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原则和底线,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确保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切实遵循改革内在规律。在改革中,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坚持先易后难,从最紧迫的事项改起,从人民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实效。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与集成,必须全面系统推进。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创新科学的改革思维,坚定攻坚克难的信心,增强狠抓落实的力度,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和任务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解答的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规定问题,若您有其他问题想了解,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