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社会治理资源

中国古代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及其积淀的智慧与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资源的重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社会治理资源

王斌通

□梳理、总结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厚重而持久的文化支撑。中国古代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及其积淀的智慧与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资源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具有辉煌法治文明的大国,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沧桑巨变,但始终保持着国家发展的稳定性、连续性。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和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梳理、总结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可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厚重而持久的文化支撑。中国古代逐步探索形成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及其积淀的智慧与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资源的重要内容。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鼓励乡村贤达辅助治理

早在周朝,地方基层就出现了乡遂之制,以乡大夫、遂大夫为长官,负责一定区域的政令实施。战国时期,县下设乡,乡师等负责“顺州里,定廛宅,养六畜,闲树艺,劝教化,趋孝弟,以时顺修,使百姓顺命,安乐处乡”。秦汉在基层设立乡里组织,执掌教化的三老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隋唐乡里制度进一步发展,出现按城区、郊区和乡村分别编组的组织建设,城区设邻、保、坊,郊区设邻、保、村,乡村设邻、保、里、乡,邻有邻长、保有保长,坊、村、里有坊正、村正、里正,乡有耆老。明清相继实行里甲、保甲制度,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编为册,册首总为一图。”基层组织设置不仅编为图册,对乡里保甲长也有明确的任职标准。如清代奉行“以士大夫治其乡”的原则,选拔“识字及有身家之人”担任,并对年龄、健康、德行等状况提出要求:“乡长取乎年高有德而素行服人者充之,保长取乎年力精健才遒迈众者充之”,“里长择殷实老成有子弟者充之”。

实施面向基层的普法宣传,增强百姓守法观念

道德教化与乡规民约相融合,裨益基层依法治理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中华法系与法治文明研究院。本文系西北政法大学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项课题(YJWH200304)成果]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

THE END
1.治理能力范文12篇(全文)___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 1 个国家制度和制度履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 1 整套紧密相连、相互调和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应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https://www.99xueshu.com/w/ikeyanzrrd5x.html
2.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本节课旨在通过对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讲解,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特点和成就,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课程内容,本教学设计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11/8136101023006134.shtm
3.SZU新时代中特理论与实践2035年前,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基础上再15年努力,基本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成为创新型国家;人民享有平等参与、发展权利,法治建设基本完成;各方面制度更完善,治理现代化实现;社会文明高度发展,文化软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更宽裕,城乡发展差距减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形成;生态环境根本改善https://www.jianshu.com/p/381f63cf5059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公布(全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13_11_15_186020_s.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