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22年11月起,湖南文明网聚焦长沙天心区“满天星”志愿服务品牌,推出“文明实践看天心”系列融媒体报道,派出5组记者深入天心区12个文明实践站、所,走近基层文明实践站、所工作者和志愿者,用镜头聚焦文明实践给天心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
湖南文明网记者陈沁贤长沙报道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保护好残疾人权益。”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并在主持召开的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残疾人的生存状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残疾人遇到法律问题怎么办,上法院打官司?现实生活中,行动不方便、沟通表达不畅、自我维权意识能力较弱、诉讼耗时长……让不少残疾人望而却步。天心区人民法院成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诉讼需求为导向,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提升“无障碍”服务能力,为残疾人开通“绿色通道”,方便他们平等、充分地参与诉讼活动,打通诉讼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打造“无障碍”绿色通道“一站式”解锁入门新方式
天心区人民法院无障碍通道设施。
“作为一名靠假肢行走的肢体残疾人,我走楼梯特别不方便,天心区法院有无障碍电梯可以乘,走廊有扶手保障安全,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也很贴心,在这里完成诉讼一点也不麻烦。”在顺利立案后,当事人刘先生激动地说道。
为满足特殊群体“无障碍”出入,天心区人民法院在最靠近诉讼服务大楼处设置三个无障碍停车位、设置无障碍指示牌、专用黄色盲道、加宽版无障碍门禁闸机出入口;完善无障碍电梯设施,配备“温馨提示”标识,安装防撞式扶手,贴心守护特殊人群诉讼出行安全;同时,开设“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立案绿色窗口”,设置专用扶手座椅以及残障人士专用停靠位置,并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助听器等残疾人专用设备,配套设有低位智能诉讼服务电脑、“残疾人休息室”“残疾人卫生间”,便民服务应急药箱、AED除颤仪等一应俱全,细微之处体现着司法助残的贴心服务。
老年人、残障人士专用审判庭。
人民陪审员、当事人、代理人参加“云”庭审。
“法院灰”化身“志愿红”多元化解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
残疾人案件审理。
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
志愿普法“零距离”为残疾人群体撑起“法治晴空”
天心区人民法院开展“天平之下有暖阳——‘残疾人’专场开放日”活动。
“考虑到他们在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情况,天心区人民法院深化‘无障碍’诉讼服务宣传,走访入户、下沉街道社区,常态化组织开展助残活动,传递司法温情。”天心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丹介绍,法院结合“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发挥普法“窗口”效益,针对障碍群体,常态化组织开展“天平之下有暖阳——‘残疾人’专场开放日”活动,零距离聆听残疾人司法建议和意见,暖心之举让特殊人群对法院有了更多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