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司法部、民政部印发了《关于2021年度“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复核工作情况的通报》,决定保留3802个村(社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据了解,广东省177个村(社区)榜上有名,其中就包括中堂镇潢涌村。
近年来,潢涌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体系有序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各项工作,逐步探索构筑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据了解,该村健全和完善以“五民主三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多元化矛盾化解方式,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该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陈列馆、黎氏大宗祠等平台,开展优秀家训、传统美德、村史村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孝义美德,引导村民自觉遵循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善治。该村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等。
据悉,司法部、民政部自2004年在全国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以来,共命名了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对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强化动态管理,切实提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质量,司法部、民政部每两年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进行一次复核。
通报指出,在2021年度复核中,各级司法行政、民政部门坚持客观公正、公开透明、实事求是,坚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复核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各省(区、市)司法厅(局)、民政厅(局)在村(社区)自查和县、市司法局、民政局组织初核的基础上,按照要求的比例进行了实地核查并在媒体公示。司法部、民政部对各地报送的初核建议名单进行了严格审核,并实地进行了抽查,将名单在司法部网站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公示,对反映的问题逐一进行了核查。
经过认真审核,决定保留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郑各庄村等3802个村(社区)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注销14个因区划调整、移民搬迁等原因已经撤销村(社区)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撤销126个不符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标准村(社区)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亮点扫描
弘扬孝义美德促进和谐善治
按照《“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指导标准》要求,潢涌村认真开展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调解办,抽调党建、调解、妇联、民政、治安、农办、城管等部门人员作为成员。整个建设工作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统一部署,有序工作,确保民主法治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潢涌村健全和完善以“五民主三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管理制度,通过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将“五民主三公开”作为创建工作的核心内容进行梳理、落实和完善。通过充分发挥和提高基层群众自治和干部群众自我管理服务的能力,让村民切实享受民主法治的功能,使其主动自觉参与法治实践。
潢涌村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实现了村民“零距离”共享法律服务资源。驻村法律顾问服务内容包括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合同等,为构建和谐潢涌提供了保障。
潢涌村积极实施多元化矛盾化解方式,努力把村内的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维护辖区平安稳定。村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设有6个企业调委会,2个企业调解小组。2020年设立警务室调解、个人调解。2021年通过创新人民调解模式,号召有社会威望的来莞乡贤加入“东莞义警”队伍,成为社区的“特邀调解员”,并常态化开通“24小时家庭矛盾纠纷求助热线”。调解队伍工作职责明确,热心为群众排忧解难,全力化解各类纠纷。出现的各类纠纷得到及时调处,调处成功率达98%以上,没有出现重大案件。
同时,村调委会、综治中心每月定期组织辅警、网格员下基层走访群众,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收集基层的社情民意,确保辖区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早防范”。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苗头,潢涌村要求限期处置,将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早处理、早解决、早化解”。
尤其是,潢涌村高度重视基层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陈列馆、黎氏大宗祠等平台作用,开展优秀家训、传统美德、村史村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潢涌先贤黎宿“割股愈亲”、黎光“忠君爱民”的孝义美德,引导村民自觉遵循社会道德,促进社会和谐善治。同时,该村积极开展参观交流活动、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理论宣讲活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等,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愿参与的方式传播新思想,有效起到了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作用。可以说,文明实践工作的大力推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