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中心成果展示《中国校外教育》2023年第2期目录及导读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引领儿童健康成长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儿童教育也必须回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着力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儿童工作必须重视五个方面:第一,要尊重儿童所处成长阶段的特殊性发展规律;第二,要重视儿童成长阶段道德奠基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第三,要重视儿童成长阶段思想意识健康发展的方向性意义;第四,要重视儿童成长阶段身心发展的全面性要求;第五,要重视儿童发展过程中自主意识的培养。

l专题

博物馆美育的多元途径与多元形态文化资本积累

——基于文化资本理论视角

徐望

(南京艺术学院紫金文创研究院特约高级研究员,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博物馆如何开展历史教育?

——来自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学生档案项目的启示

季娇王璞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全球教育中,历史教育占据重要地位,是青少年追根溯源、形成国家认同的关键途径。历史教育不应局限于简单的事实传递,还需创造具有体验性的情境,以深化历史教育效果。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开展的学生档案项目开拓了历史教育的新场域、新主体和新方式。该馆通过实践、对话、研究、共享的机制,鼓励学生挖掘历史、记录历史和展现历史;通过强化教学互动,建立个人与集体、个体与国家、过去与现在的联结;通过个人叙事的视角激发学生产生历史共鸣;通过提高教学一体化以完善馆校协同育人机制,让历史教育在真实生活中展现生命力,进一步提升历史教育的生态效果。该案例对拓展历史教育场域和改进历史教育方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l研究综述

论“双减”背景下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

秦蕾朱冬香胡盼盼

(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市少年宫主任;

北京化工大学副教授;北京市少年宫教师)

随着“双减”政策的贯彻落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校外教育需直面挑战、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在观念、实践和机制三重维度上守正创新,实现校外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在观念上坚守校外教育的初心和使命,遵循学生为本、科学规范、活动育人;在实践中推进校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支撑面、拓宽辐射面、引领示范面;在机制上促进校外教育提质增效,加大政策支持,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共创机制,建立校外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

视频论文在青少年校外影视教育中的价值

章文哲

(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视频论文是就影视作品特征进行说明、阐释和论述的视听短片,是论文电影在融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源于论文电影并于融媒体时代出现的视频论文,因具备反思与批评特质、美育和对话潜能,为青少年校外影视教育提供了方法。观看视频论文让青少年在欣赏和学习影视艺术文化的过程中,聚焦于影视作品的视听语言,进而习得兼具反思批判与艺术审美的能力。创作视频论文要求青少年用影像化的方式清晰表述观点,并在团队协作中自觉完成对影视作品、创作现象和行业动态的观察与学习。视频论文能够不断发掘学生深层次、多维度的学习主动性,在提升学生的生活感受与创新能力层面,体现了独到的教育价值。

“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SWOT分析

徐可睿方晓田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

“双减”政策是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重大风向标。政策环境和社会、家庭、资本等因素发生了重大转变,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正步入重要窗口期和战略转型期。借助SWOT分析模型,从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探索教育的模式、科技赋能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分析其内在优势,从过度营销、存在安全风险、缺乏稳定性和统一性等方面分析其内在劣势,从配合校内教育、市场需求、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外部机遇,从政策限制、转型困难、疫情影响、信息安全的要求等方面分析其现实挑战。最后,为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科学转型和规范发展提出了有效策略,以助力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l调查研究

反刍思维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刘雨佳吴庆春刘汇涛辛素飞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科生;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一直以来,由于在青少年群体中的高发性、高危害性,网络成瘾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一种消极的特质性因素,反刍思维对网络成瘾具有独特影响,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难以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通过对577名中学生调查研究,考察中学生群体中反刍思维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以及学业倦怠和应对倾向的作用。结果表明:第一,反刍思维对网络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第二,学业倦怠在反刍思维与网络成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第三,应对倾向在反刍思维与学业倦怠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验证了反刍思维、学业倦怠和应对倾向对网络成瘾的联合作用,揭示了反刍思维影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内部机制,对缓解中学生学业倦怠、减少网络成瘾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新时代高中生道德成长心理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方芳

(安庆师范大学助教,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l校外实践

重自主促自信育审美

——青少年绘画营自助式回程展的实践研究

王展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部社团主管)

校外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的实践探索

——以上海市动漫画项目为例

徐林峰

(上海市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教部部长)

l国际视野

文本与实践:美国、日本儿童法治教育的经验镜鉴

陈鹏

(甘肃政法大学副教授)

儿童是国之未来与根柢。儿童法治教育则攸关“无规矩不成方圆”之初始习惯养成,攸关健全法律人格之基础性形成,攸关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之奠基。我国通过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性课程的设置、法治副校长制度的推行、儿童系列法治教育宣传活动的践行等,虽在儿童法治教育领域取得了斐然成绩,但在推行过程中存在公民性人格与个体性人格型塑的欠缺、课程体系设置与教材编排的合理性欠佳等问题。我们可借鉴美国与日本的有益经验,在重视儿童公民性人格与个体性人格塑造时,形成“S+L+J”新型培育机制,并配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优化,以革新我国的儿童法治教育。

韩国中小学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路径

谢雨婷黄纶田左璜吴佳恩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

深圳市龙岗区悦澜山实验小学教师;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副研究员;

韩国首尔大学教育咨询专业硕士研究生)

核心价值观是统一思想和规范行为的准绳,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建设是凝聚国民力量的关键。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韩国显著地提升了文化“软实力”。从韩国中小学的课程、教材与教学等层面,深入分析了其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践路径。韩国中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聚焦国家导向、社会促进和个体发展,教育内容体现为忠于国的爱国教育、孝为先的儒家思想教育、长于礼的品德行为教育、公正为本的民主法治教育以及融至上的多元文化教育。韩国学校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是基于国家导向的立法保障,基于规范课程的全面渗透,基于课外拓展的综合修炼,基于家校联动的协同育人。

THE END
1.外国语学院开展宪法宣传观影活动重庆交通大学观影结束后,一位同学感慨道:“这部电影让我明白,宪法如同空气和水,平日里虽不引人注目,但却须臾不可或缺,它时刻保障着我们的权利,赋予我们力量。”学院组织这次观影活动,通过电影这一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将宪法精神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们的法治观念和宪法意识,为构建法治校园、和谐校园奠定http://sfs.cqjtu.edu.cn/info/1037/7886.htm
2.推荐几部跟法律有关的经典的电影!接下来给大家推荐跟法律有关系的电影。第一个片子叫《控方证人》常年霸榜悬疑电影第一名的宝座,豆瓣评分9.6分!著名推理作家艾加莎克里斯蒂一个非常著名的一个小说改编!剧情跌宕起伏,在这里边儿我就不剧透了,大家有兴趣自己看看。第二个是也是跟法律有关系的电影 非常老的一个片子上世纪50年代的是个黑白片,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052091816458871&wfr=spider&for=pc
3.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第二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的决定云南民族大学 杨茜 19.国学复兴方略 云南师范大学 陈杰思 20.数学模型在高等教育问题中的应用 云南师范大学 化存才 21.法治和德治关系探析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黄小军 22.民族认同与价值观建设 云南大学 蒋红 23.从城乡结合部取得突破的大理白族基督教信仰 https://www.yn.gov.cn/zwgk/zcwj/yzf/201704/t20170414_143094.html
4.大学生普法宣传内容精品(七篇)3.大学生心理健康微电影拍摄 (1)健康的恋爱心理方面的微电影 具备心理调适能力;理解正确的恋爱观;了解家庭美德围绕“你爱对方很深,对方却向你提出了分手,你怎么办”等方面进行。方法为拍摄微视频-微电影。 4.“爱国,责任,行动”专题讨论 (1)讨论爱国主义 https://www.haotougao.com/haowen/43336.html
5.法治观察:从“昆山反杀案”到电影《第二十条》,不让做好人付出在过去,“正当防卫”条款因很少运用在司法实践中,被视作“沉睡”条款。近年来,该条款适用的案例明显增加。借着电影热映的机会,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了“正当防卫”条款从“沉睡”到激活的过程,发现一个个标志性事件背后,是中国法治的不断进步。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2202989484748.html
6.北京市文化娱乐法学会4.缺乏实践体验,人物塑造脱离现实,价值观不正 法治题材的政治性和敏感度远超其他题材,要拍摄一部贴近现实、人物丰满、立场正确的影视剧离不开有关司法机关的指导和支持。一段时间来,根据真实案例改编法治题材影视剧的大火让很多商业资本看到了赚钱的门路进而纷纷涌入,将过去商业电影运作,选题-筹资建组-立项开拍-宣发https://www.yulelaw.com/law/law/getContentDetail?id=b52bc5f3cb3747f5ab1034b640f8fadb
7.怎么改抖音定位信息?修改抖音定位显示信息的具体流程是什么?解构历史,对话古今——电影《泰伯》新闻发布会圆满举办 2023-05-29 申恒电力设备荣获“环保气体开关柜、一二次融合成套环网箱十大品牌” 2023-05-29 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举办 发布《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 2023-05-29 天天观焦点:高科技产品到底有何精妙之处——来自中关村论坛的报道 2023-05-29 1000http://m.chynews.cn/tech/tech/2023/0529/70801.html
8.法制进校园工作方案范文(精选16篇)3.加强老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活动阵地、日间照料中心,发挥老年协会作用,针对老年人特点,宣传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其抵御封建迷信、非法集资等能力。 4.加强流动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通过法律咨询、图片展览、法治电影、告知书、“遵纪守法承诺书”等活动,强化外来务工人员、经商人员等流动人群学法用法https://www.ruiwen.com/fangan/6198400.html
9.志愿服务情况说明报告(通用9篇)近期我社区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法治建设,增强社区居民的维权意识,增强社区区民的法律观念,郭屯社区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开展法律志愿服务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法治环境,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志愿服务队的法治观 郭屯社区为进一步夯实志愿队法治观念,提高社区志愿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fqkhepb.html
10.公平正义的“迟到”与“就位”——法治文化视域下的电影《第二十后者提倡以多主体视角推进法治建设,即培养公民的法治主体意识,增强公民以权责观为核心的法治素养;提高立法、审判与检察等法律工作的质量,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社会共同体不断传承与发展和谐文明的法治文化。 [关键词]: 法治文化;电影《第二十条》;“法闹”;法条主义;“休眠”法条 [文献类型]: 期刊 [文献出处]: https://wap.cnki.net/qikan-PZGZ20240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