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权力观异化问题审视

不正确的法权关系观导致法治思维缺失、法治不彰。公共权力是依据法律进行配置的,权力的运行也要以法律为准绳。这表明,权力的获得需要法律的配置,用权的合法性需要法律的肯定。忽视法律与权力的关系,就会出现“人治”“特权”“权大于法”现象。这些现象主要包括:第一,法律被虚置,任性用权。掌权者个人的意志成为用权的依据,权力的行使主要根据“一把手”的个人利害关系和情感取向来决定。如上述夏某和刘某滥用职权罪。第二,权大于法,专断用权。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当个人的意志同法的意志相矛盾时,法服从和服务于个人,掌权者成为超越于法律之外的人,所谓“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第三,法律没有权威。对掌权者来说拥权自傲,有“论权排辈”“以权欺法”心理;对老百姓来说,有“法不责众”“法外开恩”思维,滋生“重权不重法”“有事找领导”等惯性思维。树立正确的法权关系观,需要正确处理法与权的关系,这是遏制腐败、树立法律权威的关键之举。

四、不正确的权力监督观

综上所述,不同的权力观会导致权力在实践层面不同的结果,“既可以为国家、为人民造福,也可以为国家、给人民招祸”④。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用百年艰辛探索,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从最初的为人民服务,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探索,做出了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精辟回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注重基础教育,在基层教育中融入法治观念教育,让青少年对权力属性有正确的认知,从源头上培养正确权力观;要弘扬优良社会风尚,从社会、家庭等方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营造公正用权的良好氛围,从整体上涵养权力观;要注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化领导干部的信仰认同和身份认同,强化领导干部权力观内在德性要求;要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的保障作用,构筑权力观的外部约束机制。

【作者:向长艳单位:河南省委党校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时代河南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批准号:2021BKS04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唐士红:《论权力的德性》,《探索》2010年第2期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695页。

③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89页。

④江道源、林志强:《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简论》,《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THE END
1.《中国法学》2024年第6期《中国法学》内容提要法治文明是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实践中,基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而形成的特殊文明形态。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历史为镜、以文明为观,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等维度证成了法治文明概念,它考察了世界法治文明和中华法治文明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在现代化、全球化、数字化背景下创新法治文明的路径方法,http://www.fxcxw.org.cn/dyna/content.php?id=27704
2.尊宪崇法丨鉴古知今循法而行社会·法治良法善治,民之所向,人们对于公平和规则的向往自古有之。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治下推进改革,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就能够不断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 (责编:马昌、邓志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4/1203/c1008-40374350.html
3.儒家民本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中的爱民意蕴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一周年,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表明了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法系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强调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性。儒家民本思想http://zbyyfy.sdcourt.gov.cn/dyzy/372897/372830/31051331/index.html
4.古代两河流域文献蕴含正义思想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早期原生文明之一。两河流域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法治,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实现公平正义。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法律、经济、文学以及自然科学等文献,在这些文献中,法律文献的数量最多,占90%左右。这些法律文献主要包括《法典》以及各种类型的契约文书,它们较充分地体现了两河流域国家的社会https://www.cssn.cn/lsx/lsx_sjs/202412/t20241213_5822221.shtml
5.古希腊的法律思想体系(一)起源时期 古希腊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同时也是西方法律思想的起源时期。古希腊最早的法律是城邦宗教的一部分,法律思想在这一时期便沾染上了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也奠定了西方法律思想宗教色彩浓厚的基调。在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法律观是神话的法律观。古希腊人认为,法律源于神赐,因而法律是神圣的;正是因为法律是神圣的https://m.douban.com/note/783572110/
6.思政参考试题如何认识人的本质?思想道德修养试题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如何理解思想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https://blog.csdn.net/zouxun660/article/details/125893686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10、【判断题】“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思想和理念,是古人智慧的体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关联。 6.2.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单选题】道德产生的首要条件是( ) http://xuzhou.ehqc.cn/html/22_07.html
8.精品收藏2019考研政治:思修法基道德法律高频汇总(2)起源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实际情况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因此,道德的起源问题,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来认识和把握。 ①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道德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劳动将人与动物区分开来,创造了人、社会和社会关系,也创造了道德。劳动创造了https://www.wangxiao.cn/ky/2693651.html
9.教师法制教育培训讲稿(通用6篇)第五,守法的高级状态意味着人们的外在行为和法治观念、法律信仰的一致性。 二、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1、法的起源 (1)关于法的起源的不同观点(2)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 主要有三种:一是习惯;二是宗教规范;三是与原始公有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3)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第一,法的产生经历了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又由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mj6300.html
10.2022网络安全运营服务机制及网络反诈应对报告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安全监督管理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安全管理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安全监督、安全管理管理和安全技术的相互关系 (四)安全监督管理综合效率和效用 三、《安全生产法》与相关法律的比较 (一) 起源上的比较 (二)法律处置对象方面的比较 https://www.rbc.cn/shangxun/2022-12/14/cms1357811articl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