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法律教育的要求,大学生通过学习法律基础和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对法律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大多认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利用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法律教育存在几个问题:

(1)法治教育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的法治教育应注重培养法治意识和素养,使法治观真正融入大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现阶段,高校只注重向大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只知道其类型,不知道其内容。总的来说,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也很低,掌握法律知识是衡量大学生法律教育的重要条件。如今,大学生只注重考试成绩,很多人倾向于拿高分和学位。学习也围绕着自己的专业课程和考试,以至于对宪法、民发、刑法等重要法律知识的理解只是肤浅的。为了应对所谓的考试,很多学生只是机械背诵,不会全面深入地理解法治教育的精神和意义。

(2)法治教育内容落后

国内许多研究学者表明,高校忽视法律基础教学,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薄弱、培训成本不足等原因。根据2013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修订版的要求,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等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教学内容陈旧单一,许多法律法规和概念都是几年前的内容。一般来说,缺乏教育和引导学生法治教育与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步的内容。这些不完全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使得大学生法治教育难以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

(3)单一的法治教育形式和方法

(四)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5)大学生忽视法治意识

现代数据、信息和网络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对刚离开家在学校学习的大学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新生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自觉守法能力相对较低。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犯罪的比例也显著增加。一些大学生浮躁、虚荣,不求进步。他们喜欢和同学比较,穿名牌。因此,他们在学校内外进行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其他大学生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照顾,从小就有不同的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他们上大学时,脱离了家庭的束缚,在学校里挑衅、打架、打架。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犯罪往往是高科技的。当他们走在犯罪的道路上时,他们不知道自己违反了刑法。例如,在复旦大学中毒案件中,中毒者实际上有机会拯救受害者的生命。正是由于缺乏法治意识,他们没有意识到违反刑法的严重性,使自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THE END
1.街道办事处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街道法治建设工作职能定位不清、权责模糊,有权无责与无权有责并存等现象。除此之外,街道在利用外部法治力量方面也存在着较多的困难,法治建设基本经费保障上没有做到充足保障,工作经费逐年递减。 (二)宣传不到位,部分群众的法治观念薄弱,执法难度大 深入开展法治思想宣传,居民知法、懂法、守法,但有的居民为了达到个人http://www.cqjb.gov.cn/jz/gjtjdbsc_71947/zwgk_73813/fzzfjsndbg/202403/t20240314_13037704.html
2.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社区治理法治化必将是今后社区发展生机勃勃、井然有序的强力保障,社区治理走上法治轨道能够有效统筹社会力量、规范社会行为和化解社会矛盾。但当前我国社区治理法治化建设面临社区治理过程中法治观念薄弱、执法体制存在缺陷、缺乏物质保障机制等诸多困境,亟待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加以改进。 http://xxbzz.xxbcm.com/xxbzz/20221210/html/content_20221210145001.htm
3.浅谈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法制教育基础薄弱,公民法律素质有待整体提高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但是法治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法治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涵盖面较窄、内容陈旧、实用性不强等,虽然在整体教育中公民拥有了学历、专业知识,但是法制意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与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要求的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用法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716/6873652.shtml
4.江苏:紧盯法治薄弱处发力文章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针对偏远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法治意识不强等实际情况,江苏省法学会坚持从法治建设薄弱地方破题的工作思路,推动专业法治力量和优质资源下沉法治薄弱村(社区),紧密结合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建设等工作,推动法治观念在群众中生根发芽,为基层法治建设增添http://www.mzyfz.com/html/1996/2024-11-22/content-1636691.html
5.新时代乡村治理中法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探微从以上数据分析中,我们可看出,相较于以往新时代农民的法治观念有所提升,不再是人们常说的“法盲”,能使用一些比较简单的法律用语评述某些法律事件,而不再仅仅依靠道德伦理。但总体上还是处于较低的水平,对法律与权力、各法律之间关系的认识模糊,乱用法律现象横生,这些都表明新时代中国乡村地区法治观念的薄弱。 http://www.jcyxx.com/jcyxxnr/6148.jhtml
6.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牢固树立法治观念 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了重大战略部署。依法治校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落实依法治国,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意义http://www.jyb.cn/zggdjy/tjyd/201608/t20160828_67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