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课程性质和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法治兴则国兴。提高公民道

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

必然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拔节孕穗期”,要扣好人生

的首粒扣子,尤其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道德与法治教育基

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以正确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

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系统化教育,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

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

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培养学生

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关键课程,道德与

法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法

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

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固的思想根

基,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二、课程理念

1.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课程的作用。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世界

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

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

中华文化、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

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2.遵循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

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遵循学生身心

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按照大中小学道德一体化的思路依据

我与自身,我与自然、家庭、他人、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

文明关系的逻辑,以螺旋上升的方式组织和呈现教育主题强

化课程设计的整体性。

3.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构建综合性课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引导学生

学习和掌握道德与法律的基本规范,提升道德修养、法治素

养和人格修养为主旨,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

题学习与学习生活相结合,内容选择体现社会发展要求,特

别是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新要求。突出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法治教育,有机整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生命安全和健康教育、劳动教育

度高、涉及面广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强化规则,纪律、秩序诚

信、团结合作,冲突解决等教育。

4.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和

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遵循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形规

律,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晓

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

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

学生开设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

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质品格。提升关键能力,使他们

在感悟生活中认识社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坚持校内教

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

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

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5.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改进结

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果评价要全面关

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坚持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伴评

价、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相结合信息技术探索和优化纸笔测

试、学生成长记录袋,日常行为表现记录卡等定性和定量多

种评价方式,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THE END
1.法治和法制的区别同时,法制也强调公民的守法和配合,要求公民必须遵守法律规定,配合政府和公职人员执行法律。总之,法治和法制虽然都与法律制度有关,但在定义、原则和实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法治强调的是法律的权威性和至上性,而法制则强调的是法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实际应用中,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123393089
2.“法治”≠“法制”,不要搞错了,这个很重要!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确定:“将我国现行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每年一次的全国法制宣传日。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DA1ODg5OA==&mid=2652281475&idx=4&sn=0399e3841ed599b4402bfb2da7028595&chksm=8f12b5f96a8c58d002af539dcc283e740960ed7e5833a1b728cb66b65831a6b9450b6ff57880&scene=27
3.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精选8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遵纪守法,为法治中国的早日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布置作业: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篇2:法治意识和法制意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229c1qqm.html
4.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如何理解和区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法治观念和法治理念?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https://m.shangxueba.com/ask/26437932.html
5.法制改革的关键与核心是法治观念的确立和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单选题】法治行政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 A. 严格执行法律 B. 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C. 建设法治政府 D. 完善国家相关法律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亚里士多德指出实现法治的最基本条件是拥有良法和()。 A. 实现法制 B. 惩恶扬善 C. 依法而治 D. 加强法制观念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https://www.shuashuati.com/ti/77160e7dcfb94927a3fc676a9defa439.html
6.法制现代化范文10篇(全文)所以,法制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不仅在于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现代法律意识。法制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一个国家的法制现代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否发达。法制观念现代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培养公民信任法律、尊重权利的现代法律意识,确立法律至上的现代法治观念。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1cve5f7.html
7.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传讲4A传统观念 B个人权威 C道德规范 D法律 正确答案:D 21.(单选题)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含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治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B法治与法制外延相同 C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D法制与民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https://www.jianshu.com/p/b0ed35862183
8.依法治国进程中农村群众法治意识现状及对策探究坚持正确的舆论异向,弘扬正气,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村级组织中建立图书室、棋牌室、法务咨询室等,让人民群众的劳余生活充实起来,以看书代替打麻将,潜移默化的更改人们的法制观念,在全体公民中广泛进行“道德规范进万家”和遵纪守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常识,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使群众懂得公民的权利、http://www.lnzfw.gov.cn/Show/17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