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四个根基契约法律法治社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法治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一个完善法治社会的构建,不仅需要顶层良善的制度设计,更需要民众的参与整个社会的观念奠基,只有一个国家的民众真正理解、践行了法治的观念,将其成为一种生活常识与习惯,一个社会的法治生态才能真正稳固。因此,理解法治的观念根基,对于我们今天法治社会的循序渐成,尤为重要。

根基一:平等观念

平等是法治的社会基础,法治要捍卫和实现的就是人人平等、破除特权。对于公民而言,平等应当成为内心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追求:人和人之间存在财富、能力、长相、健康、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差别,但是,在权利、义务、法律地位和人格尊严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根基二:权利意识

人的权利即人权,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德和法律基础。人因为是人,所以有人权,人因为有人权,才可能活出人的风采。法律限制的是公权力,保障的是私权利,在法治社会,每个公民都应具备权利意识,并且要珍惜和尊重自己的权利,当权利遭到他人或强权侵犯时,要敢于为权利而斗争。

同时,权利意识还包括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只有每个人都珍惜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才能造就一个人人都享有权利和尊严的美好社会。

根基三:契约精神

根基四:程序正义

法律的目的是要实现结果正义,但也因此,人们在观念上更容易注重结果正义,而忽视了法治的程序正义。法律要实现正义,必须依靠一套确定的流程和程序,因此法律的正义,首先是程序的正义。如果只为追求结果的实质正义,而破坏本来公正、公开、透明的程序正义,过度信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逻辑,那么最终这只猫有可能将锋利的爪子伸向主人。

被破坏的程序正义只能在之后带来更大的司法灾难。程序正义能最大限度地保障结果的实质正义。只有拥有程序正义的根基观念,我们才能真正平等地对待原告、被告双方的合法权利,正确地理解、尊重双方律师应有的司法职责与精神。

更重要的是,程序正义严格框定了司法权力的规范,让司法行为摆脱人情、利益等一系列暗箱因素。

以上关于法治的四个观念根基,均转述自著名法学学者李红勃教授《法律通识》一书。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建设既需要国家的统筹,更需要全体民众的参与与观念转变,正如李红勃所说;“唯有每个公民都具备了法治的常识,理解了法治的理念,拥有了过法治生活的能力,法治才能从一种构想变成现实”。

THE END
1.法治观是什么意思法治观是指尊重法律、维护法律、依靠法律的基本理念。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统治的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法治观要求我们不仅遵守法律,还要理解、尊重和信仰法律的权威性,相信法律是公正、合理的,以法律为准绳行事,不能随意违背法律。法治观的核心思想是“法无规不成”,即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66264780135313468.html
2.习近平的“法治观”:“奉法者强则国强”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 “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https://zangdiyg.com/home/article/detail/id/2357.html
3.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法制观笑说再见 2024-8-17 1、树立依法治国的观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2、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 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3、树立公平正义的观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 4、树立服务大局的观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5、是树立党的领导的观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https://m.edu.iask.sina.com.cn/jy/39Fje4Df9Mp.html
4.法制观察网法制观察网,法制观察网是一家致力于法制资讯的网站。其主要业务包括法制资讯报道和公益宣传等,旨在提升公众对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认识和了解。作为一家权威的法制媒体,除了传递法律识,还积极传递正能量,宣传公益事业,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http://fzgc.org.cn/
5.当代大学生法制观念(精选6篇)由于中国受数千年的政治传统和法律文化的影响,权力至上、专制特权、义务本位等与现代法治精神相悖的、消极的法律观依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法律还没有真正成为权力运作的最终依据。作为高校大学生,受传统意识影响,接触外界相对较少,加之社会宣传对法律意识培养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适应当代法制教育的需求,大学生不https://www.360wenmi.com/f/file72g4e1b6.html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学法知法守法教案.docx课前三分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学法知法守法教案一、教学目的 授课人: 1、通过这次课前三分钟社会主义核心,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 提高法制素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利用校园法制宣传环境,不断充实个人法律知识。 3、通过法制知识有奖竟答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自我保护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910/702306206400416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