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由检察日报社和贵州省人民检察院主办,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遵义市人民检察院承办的网络微短剧《石俊峰办案记》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人员围绕检察机关一体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影视宣传文化工作,以检察宣传文化工作塑造精神、凝聚力量、涵养品质、树立形象、推动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
《石俊峰办案记》剧照
网络微短剧《石俊峰办案记》取材真实典型案例,围绕“四大检察”艺术化呈现了12项检察工作,生动再现了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基本价值追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递法治正能量的检察故事。该剧是首部全面反映“四大检察”题材的影视剧作品,12月3日在腾讯视频全网独播后,收获观众和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现将部分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刘志远
检察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主任刘志远:
?一是要深挖精品微剧集模式。网络微短剧实质上是精品微短剧。我们已经做了不少电视剧、电影类的长片,网络微短剧这种形式也非常好,所以下一步要把开发网络微短剧作为一个重点,在内部奖励机制方面也要进一步地激活。
二是要深挖社情民意内核。我们虽然是做检察题材影视剧,但是人民性、社会性都非常强,一定要把握好专业性、社会性、人民性的结合点,反映民生民意,让老百姓真爱看、真喜欢。
三是要深挖检察文化力量。检察机关文化人才荟萃,赵鹏同志就是一个标杆,包括范向利主任也表达了最高检业务厅对检察文化建设的支持,包括地方检察机关,这方面力量也非常强,我们要用足用好。
四是要深挖社会优质资源。希望像侯京健老师、冯雷老师、曹涌老师,以及其他名编剧、名演员、名导演等,能够更多参与到我们微短剧的创作中。
五是要深挖地域特色优势。《石俊峰办案记》在贵州开了一个好头。最近我连着到7个省份调研,感觉每个省都有丰富的创作资源,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把各地的优势资源都积极地用好。
任道远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副司长任道远:
《石俊峰办案记》作为一部精品微短剧,不仅做到了“微”而不弱、“短”而不浅,也成为我们推动精品运营、创作的一个标杆之作。
第一是恰逢其时。《石俊峰办案记》作为一部具有时代气息的现实主义法治题材精品,配合国家宪法日宣传及时推出,集中体现了网络微短剧在重大主题表达方面能够起到的独特作用。
第二是立意深远。这部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创新讲好中国基层检察官故事,用真实精彩的艺术手法宣传了检察机关服务人民的系列重要举措。而且在有限的篇幅里细腻地刻画了检察官的职业属性,生动展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崇高的职业形象。
第三是叙事精彩。通过12个取材于基层实践的典型案例展开叙述,精彩且精练地展现了热点案件背后的法治精神和检察机关履职的深入朴实。兼顾了吸引人的艺术效果和教育人的社会效果,体现了现实主义题材微短剧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
第四是阵容强大。演员们用心用情、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特别是对检察官的演绎,一改以往影视作品里那种高高在上,难以接近的形象,充分体现了司法者的人文关怀。
第五是创造了价值。创作拍摄团队,在筹备阶段就调研走访了那么多的基层检察院;采访一线的检察干警,收集了那么多真实的案例。这种扎根实践的创作理念让剧作的每一个案件都具有现实依据,案件办理的每个环节都符合工作实际,从而让这个微短剧具备了纪录片一样的观感。
《石俊峰办案记》的成功证明,专业化、精品化是微短剧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像最高检影视中心这样有实力和号召力的机构加入,我们相信微短剧创作一定能够不断向着攀登艺术高峰的方向迈进。
冷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
《石俊峰办案记》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是检察系统普法教育与当下最流行的影视艺术形式的双向奔赴。最高检影视中心有大量基层检察院典型案例和热点事件作为核心,又有戏剧影视的这种轻体量的故事载体,把它进行情节化、通俗化传播,在当下时效性和接受度上,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第二是探索了新型戏剧影视题材的创作模式。把人力、精力、物力、资源、财力等各方面进行了地域性的整合,所以它在广电总局提出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之后,我们又加了一个高效率。我觉得这种形式应该倡导。
第三是创意了新的类别界定。我个人更愿意给它起个名字叫精品微剧集。由主流价值为引领,有最高检影视中心这样的权威专业机构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前提,所以,我更愿意称它为精品微剧集。
第四是这部剧成功之处来自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深度调研。这里面有大量的案件,比如说猥亵女童,朋友之间的斗殴纠纷,虚假的借债……老百姓不太清楚的、有争议争论的、群众不易明辨的事件,或多或少都发生在我们身边。这部剧是用个体关怀体现家国情怀。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的。真正做到了眼皮贴近地皮,这样才能把优秀的剧本写在大地上。
第五是石俊峰这个角色的IP塑造。石俊峰这个角色专业是第一位的,第二个是睿智灵活。同时,他有小幽默、小确幸、小感慨。这些都是很符合年轻人喜好的。
第六是树立了主流价值题材精品微剧集的创作方法论。高潮前置、细节放大、插叙倒叙、悬疑反转。这四个要素应该是优秀的微短剧或者精品微剧集的主要特征。
最后我想提一点建议,在场景和案例上再极致一些,因为要面临微短剧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建议在检察官形象和检察院工作维度上持续拓展。
赵晖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晖:
最高检影视中心对这个微短剧的配置真的是将豪华阵容投入到了一个轻体量的创作当中,完成了一个优质微短剧的创作,甚至它可能会引领中国微短剧创作的赛道。
这部剧在创作上指向了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全面地展现了检察官日常办案这种真实的细节生活。
第二个方向是展示了犯罪分子在案件当中怀有一种侥幸心理,甚至是恶性犯罪的犯罪分子当中隐蔽的阴暗性格。
第三个方向是在这些案例中看到了受害者需要被捍卫的权利与尊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了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和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部剧的一个特点,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传播的矩阵以及话题的引领。它在围绕这个IP进行开发,完成了社交圈层的搭建,共情共鸣共振。此外,还可以做一些事,更加主动地、有目标地、有方向地引导话题的深入。
王勇
贵州省遵义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王勇:
《石俊峰办案记》在遵义得以顺利完成拍摄,在国家宪法日前夕开播,非常感谢最高检、国家广电总局、检察日报社的关心、厚爱和指导。我谨代表遵义市检察机关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一是宣传了检察文化。这个剧从策划选题到剧本反复讨论,把真实的检察工作通过艺术加工广泛传播,反映的是检察机关在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中学思践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创新实践,搭建了检察机关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
三是两级检察院部分检察长和干警本色出演,我也本色出演了检察长。我在贵州检察机关工作30余年,参加影视拍摄还是第一次。通过亲身参与拍摄反映检察机关“四大检察”工作的微短剧,让我们对检察机关是党绝对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司法机关,必须坚持“四大检察”法律监督基本格局,依法履行法定职责,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范向利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办公室主任范向利:
《石俊峰办案记》是我们检察工作的写照和缩影。主演侯京健老师说石俊峰是我们检察人员的一个英雄。最高检影视中心通过艺术的手法来反映时代精神,反映检察故事,诠释中国法治进步,做到了主动适应“四大检察”新格局,体现了检察司法办案的全面性。
新时代检察机关机构职能重组以后,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反映“四大检察”多项业务的作品。这部剧通过一个个短小精悍的办案故事,每集聚焦一个主题、一个罪名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检察业务的发展,每一集的故事非常深刻。第八集的剧本杀和第九集《看不见的眼睛》里,集中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反映了剧组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厚爱三分。
再有,这部剧聚焦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集中体现了检察司法办案的人民性。最高检党组特别强调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不是口号,体现在我们的文艺创作中,就是通过批捕起诉、检察侦查,还有补充侦查、公开听证、心理疏导,从实体上、程序上、效果上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李波
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副主任李波:
从2018年开始,我们就在策划一部《我是检察官》的院线电影。在最高检影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出了这部院线电影。我们于2020年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拍摄了一部《古寨新传》微电影,2022年在毕节市拍摄了一部公开听证题材的微电影,然后就是今年3月在遵义开拍《石俊峰办案记》。
石俊峰是谁呢?他是2018年的那部院线电影中检察官的男主角。之后,我们拍摄的每部作品中的主角就叫石俊峰——我们这样沿用下来了。我们是通过“石俊峰”的办案,把检察工作融入进去,把检察文化植入其中。这个主角名字的延续实际上是我们文化作品创作的继续,也是贵州检察文化品牌塑造的持续,体现了检察文化精神的赓续。《石俊峰办案记》里石俊峰办案,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都有涉及。他忠诚为民,专业担当,温情帅气。他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基本价值追求,兢兢业业地办好老百姓身边的每一个小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他是新时代检察官的优秀代表,是检察官群像的完美呈现。
赵鹏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委会委员、第三检察部主任赵鹏:
《石俊峰办案记》是特别好的一部剧作,该剧具有三个突出特征。
第一,这部剧的框架结构在规范上完全行得通,但在实践中很难达到或者根本达不到,而石俊峰受检察长指派深入基层把“四大检察”各项业务都办一遍,在情节规范上就完全可以行得通。如果没有这个框架设计的话,很难向大家展现出“四大检察”多项业务。电视剧一定是要有艺术设计、艺术加工的,所以《石俊峰办案记》的这个框架非常有创新性,我个人非常喜欢。
第二,这部剧以专业为依托,但不被专业所累。检察工作是高度专业化的,这部剧用大家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风格表达出来,让每一集中的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这一主题。
第三,这部剧传递给我们今天或者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价值观。药厂涉税犯罪,但是药厂正在研发抗癌药,有利于国计民生。而追究涉税犯罪,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两者之间一定会产生冲突,我们怎么抉择?利国利民的事情优先,但我们又不能放弃惩罚犯罪。这部剧很好地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新理念。
侯京健
演员侯京健:
以演员的身份参与到《石俊峰办案记》这部剧,我觉得是我的荣幸。石俊峰只是一个检察官的缩影,让我们所有的观众感受到一点:检察无处不在,正义就在身边。
我们这个剧组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因为我也是一名党员,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遵义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适合艺术创作的地方。在老百姓家里还挂着一些红军时期的标语。我们去那里做一些艺术创作的时候,所有的老百姓对我们也是特别支持,给予很多帮助。
特别感谢能给我们所有演员一个机会,让我们跟真正原型检察官一起合作拍摄。我父亲看这个戏了,说这里面演得最像检察官的是王勇检察长,我说这个人真是检察长。
我们演员在塑造人物、设计人物的时候,一定要去找原型。在戏里跟检察长去经历、去触碰,我们才能找到检察官的气质到底是什么样,包括一些专业术语到底应该怎么说。所以,我觉得能跟检察官一起合作,对于我们演员有特别大的帮助。
冯雷
演员冯雷:
石俊峰这名字起得挺有意思的,坚如磐石、英俊潇洒、干事漂亮、勇攀高峰。
《石俊峰办案记》中,检察官深入基层办理案件的故事,更贴近基层的百姓,这跟我以前拍的那些戏,像《人民的名义》《巡回检察组》不太一样,那些更加追求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这个戏,则更加客观再现检察官依法能动履职的办案过程,彰显检察机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
影视文化不单是有娱乐功能,在某些时期可能也是一个社会风向标。你扮演的人物,你所参演的剧,可能在某些阶段影响观众,演员自身就得洁身自好。我在《石俊峰办案记》中,扮演的是一个反面人物。虽然戏里演坏人,但生活中一定要做好人,尤其得好好做人。
(摄影:程丁闫昭?视频:刘萍郭奥凝李泽)
最高人民检察院(100726)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147号010-65209114(查号台)010-12309(检察服务热线)
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360浏览器、IE11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