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传周丨侨务政策法规知识

侨务法律法规是指以宪法为基础的,由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旨在调整华侨、归侨和侨眷等涉侨群体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规范有关部门开展侨务工作,而制定的涉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总和。广义上说,涉及到侨的法律规律和政策都可以称为侨法,狭义上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出台的法律以及国侨办、各地方侨办出台的各项涉侨政策。

二、侨务法律法规的主要构成

侨务法律法规由四部分构成:

1、侨务方针

“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

1977年,在《关于全国侨务会议预备会议的情况报告》中首次完整提出了对归侨侨眷采取“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十六字原则。1978年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上对这一原则进行了详细阐述,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依据这一原则精神所确定的一系列侨务政策的正确性、适应性。“十六字方针”是侨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要求,是侨务工作应该遵循的总原则,其他的具体法规都在这个方针的指引下制定的。

2、涉侨法律

《宪法》、《国籍法》《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保护法》(简称《侨法》)等涉侨法律。

如《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七十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

3、涉侨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办法》,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实施办法。

4、侨务政策

由国侨办和各省、市、自治区侨办根据侨法的总体精神,从操作层面出的具体的办法。

侨务政策是侨法的重要组织部分,涉及的面比较广,规定也比较具体,针对性较强。

三、侨务政策重点知识问答:

1、华侨身份如何界定?

2、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包括外派劳务人员)在外工作期间,可视为华侨吗?

答:不可以。根据《关于印发<关于出国留学人员享受归侨待遇等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组发[2002]7号)的规定:出国留学生(包括公派和自费)在学习期间不属华侨。自费留学生已在国外定居、就业,未加入外国国籍的,应属华侨;公派留学生逾期滞留不归,已在国外定居、就业,未加入外国国籍的,从法律、政策上讲应属华侨。

3、外籍华人身份如何界定?

答:外籍华人是指已加入外国国籍的原中国公民及其外国籍后裔;中国公民的外国籍后裔。

4、归侨身份如何界定?

答:归侨是指回国定居的华侨。

5、侨眷身份如何界定?

答:侨眷是指华侨、归侨在国内的配偶,父母,子女及其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以及同华侨、归侨有长期扶养关系的其他亲属。

6、归侨定义中的“回国定居”如何解释?

答:“回国定居”是指华侨放弃原住在国长期、永久或合法居留权并依法办理回国落户手续。

7、归侨、侨眷的身份由何机构认定?

答:归侨、侨眷的身份,由其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侨务工作机构,根据本人申请审核认定。

8、什么是“三侨生”?

答:“三侨生”是指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和华侨在国内的子女。

(1)《居民户口簿》中明确注明是归侨及其子女关系的或本人是归侨青年的,可凭“居民户口簿”直接到户籍所在地的市或受委托的县侨务办公室办理(查验原件相应复印件存档)。

(2)《居民户口簿》中无明确注明是归侨青年、归侨子女的,办证时须提交本人或父(母)一方所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出具确认本人是归侨或父(母)是归侨及其子女关系的证明,并附上以上之一的材料(复印件存档)。

(3)人事档案中有关归侨方面的内容:国外出生证(经公证部门公证)、回国护照(经公证部门公证)、侨情普查材料等,也应出具。

(4)属华侨在国内的子女的,须提交的材料包括:华侨在所在国定居的身份证复印件(经公证部门公证);国内监护人所在单位、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证处出具的华侨子女关系证明。

9、离休、退休、退职的归侨、侨眷职工出境定居或者探亲的,如何领取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或者基本养老保险金?

答:离休、退休、退职的归侨、侨眷职工出境定居或者探亲的,原所在单位或者社会保险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或者基本养老保险金;离休金、退休金、退职金或者基本养老保险金可以委托他人领取,但归侨、侨眷职工需每年向原工作单位或者负责支付养老金的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由我国驻其所在国的外交(领事)机构或者所在国公证机构出具的本人生存证明文件。

10、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的往来和通讯是否有限制?

答:归侨、侨眷与境外亲友的往来和通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限制、干涉,不得非法扣压、开拆、隐匿、毁弃、盗窃归侨、侨眷的邮件。

11、国家对征用拆迁华侨私房有何规定?

答:归侨、侨眷对其在国内的合法私有房屋,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依法拆迁归侨、侨眷私有房屋的,应当按照房屋拆迁的有关规定给予货币补偿或者实行房屋产权调换。

12、我国是不是承认两重国籍?

答:不承认两重国籍是我国奉行的一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有明确规定,第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两重国籍”,第9条“定居外国的中国公民,自愿加入或获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13、华侨在境外中国护照遗失怎么办?

答:应立即向所在国当地警察部门报失,以便向所在国移民局申请出境签证时备用,同时持有关本人身份材料和照片向我驻外使馆或领馆申请补发护照或旅行证,以便回国使用。

THE END
1.人大研究杂志什么是“基础性法律”人大理论研究与基本法律等相关概念相比,基础性法律体系更具创新性、完备性,蕴含的法律价值更具引导性,调整范围更具广泛性。不过,由于基础性法律立法样本的数量和概念的初始性还不足以使其成为稳定、普遍的法律概念,对其范畴体系、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以及带来的法律体系融贯性问题都需要提前思考研判。http://www.gsrdw.gov.cn/html/2024/lnyj_1107/24249.html
2.法律知识内容全面解析法律实证研究 除了理论之外,实证研究也是提升法律知识水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包括对现行有效的立法文本分析,对判决书和其他司法文献进行深入研究,以及对实际案件进行调研分析。此类工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有的法律规定,还能促进新政策、新立法的提出,为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71818.html
3.政策解读规定深入理解国家法律法规如何正确实施政策解读规定?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法律法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公民提供了权利和义务的界定,还为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了行动的指南。但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并应用于实践,是一项复杂而挑战性的任务。这就需要通过“政策解读规定”这一机制来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正确理解和https://www.atqlinnvf.cn/xue-shu-jiao-liu/384243.html
4.法律知识内容大全法律常识宝典解读法律体系与实务应用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知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来应对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的各种问题。《法律知识内容大全》作为一本全面的法律参考书籍,对于提升我们的法治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是法律?根据《法律知识内容大全》的定义,法就是国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59045.html
5.2022年“百万网民学法律”统战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专场知识竞赛题20.《宗教团体管理办法》规定,宗教团体应当建立学习制度,组织本团体工作人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国家政策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宗教知识等。(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1.从事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应当在显著位置明示《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 https://www.jxlaw.com.cn/system/2022/08/31/030183459.shtml
6.调解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汇编研究成果业务研究第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由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并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政策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成年公民担任。 县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人民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 第十五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推选或者聘任单位予以罢免或https://www.lawyers.org.cn/info/32fb732695b84c26849c5d8f897f7a83
7.普法形堂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宣传·第二期为进一步深化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宣传普及,推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落实,增强群众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氛围,特开通【普法小课堂——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宣传】专栏。敬请关注! 宗教篇 01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 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225/folder228/2023-04-04/f01LBk6Cd8QmrDzP.html